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11-08-15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本刊评论员
干支流转,旧历的年底正是新历的年头,又到了给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送温暖的时节。
过往的一年里,又有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列车贯穿南北东西,社会财富急剧增长,国家税收又创新高……此时,许多人都在忙着数点年终奖金,那些在工地、车间、农田里忙碌了一年的底层劳动者的身影在那里?是住进了新建的楼房?是坐上了快速舒适的高铁?还是奔走在艰辛的讨薪路上?
有起码正义感的人都会有帮助弱者的冲动,或至少为自己不能帮助他们而自责和羞愧。但许多人对此似乎没有任何感觉,照常的睡觉、吃饭、看非诚勿扰、争着上春晚,都在创造性地制造着快乐的气氛。在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实在无法用“看不见”这样的“选择性失明”去为自己的冷漠辩护。
还记得年初时,我们曾期盼着要让每一个劳动者体面地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检视一年来的状况,劳动者的生存和工作现状虽有些许的改善,但似乎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仅仅用“心地善良”去扫他人“瓦上霜”的“非理性”行为是不够的,解除弱势群体的长久痛苦更需要理性的作为,而最重要的就在于制度的建设。美好的人性源于美好的制度。
一个合理的制度应该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群体的利益,弱势群体也包括在内。在这个制度里,弱势群体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发出自己的声音。就目前来说,对中国工人群体而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当务之急。
在一个协商性的社会里,没有任何一方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任何人能够对“小人物”的命运拍板钉钉,政府不能随意决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必须与工会协商,决定合同内容,工会本身也不能决定合同的有效性,因为他们只是劳动者的代表,只有劳动者才能决定合同的有效性。
有人说谈判协商的实施需要劳动者具有相关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公开透明理性地参与本身更能训练劳动者的“素质”与能力,正如人们不难判断究竟是岸上学游泳更好,还是水中学游泳更好一样。
一旦我们试着如此做去,或许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没有人再需要似乎已经成为每年规定动作的“送温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