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苏联僵化体制难辞其咎
2011-08-15余一中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苏联僵化体制难辞其咎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近些年,很多人研究认为,导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是僵化的苏联官僚体制。
事故发生当天,清晨5点,戈尔巴乔夫接到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报警电话。戈尔巴乔夫立即咨询当时最权威的科技官员——苏联科学院院长兼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德罗夫。后者让戈尔巴乔夫放心。当年,亚历山德罗夫已经83岁,在学术上早已过了黄金年龄,却身兼十几个要职。他的错误判断,直接导致苏联政府在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核事故面前保持了无知的冷静。从亚历山德罗夫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在苏联体制下科学界的某些弊端:第一,把“让领导安心、放心”放在第一位而无视人民根本利益的歪风;第二,科技权威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积习;第三,官学兼任才能发达;第四,知识与人员老化,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科技的发展。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如何应对灾害,减少其危害,是对苏联体制的一个巨大考验。然而,考验的结果暴露了苏联体制的严重缺损。
首先是教育的缺损。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各级官员,一开始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事故的严重性,核电站周边的居民仍然若无其事地生活。
其次,考验还暴露了苏联体制下言论自由的缺损。所有的社会信息都由苏联官方发布,而苏联官方媒体习惯于报喜不报忧。事故发生后60小时内,苏联官方并未发布安全警告。
再次,考验暴露了苏联领导人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态度的缺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第七天,苏联高层官员才赶到切尔诺贝利。
最后,考验暴露了苏联体制直面事实勇气的缺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官方媒体仍在大力营造“五一”节前的“祥和气氛”。后来,乌克兰的首都还照例举行了“五一”节的群众集会和游行,数以百万计的苏联公民暴露在受辐射污染的环境之中。事后,苏联当局又有意缩小核事故受害者和死亡者人数。试想,如果没有僵化的苏联体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会发生吗?即使发生了,还会演变成如此巨大的灾难吗?僵化的体制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苏联走向了解体。
(文/余一中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