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非民歌 乃文工团无奈自创
2011-08-15李洋
《十送红军》非民歌 乃文工团无奈自创
《十送红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但是自其创作问世后的整整40年里,人们一直误认为这是一首纯粹的民歌。对于如今已83岁高龄的曲作者朱正本来说,正是因为这样一个颇有些传奇意味的误会,才使得他的艺术人生格外与众不同。
《十送红军》的诞生,源自一次特殊的紧急任务——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这台演出后来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前创篇”,其中的许多作品被收进《东方红》之中。而提出创作这台演出的,则是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朱老回忆说,1960年,刘亚楼出访朝鲜期间欣赏了大型歌舞史诗《三千里江山》。3000名朝鲜战士气势磅礴的表演,让这位儒将眼前一亮。第二年,他便给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布置了一个任务:三个月内创作一台革命历史歌曲晚会。时间紧迫不说,刘亚楼还提出了一道“禁令”:一定要采集革命历史歌曲,而不要新创作。
接到这个任务后,空政文工团立刻行动起来。可是,尽管大家广为搜集素材,但在再现红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的主题时,却找不到一首合适的歌曲来表达根据地人民送别红军的不舍之情。
“不管刘司令的禁令了,创作一首吧。”几位创作者的大胆之举,便成就了后来的这首《十送红军》。
接到那次创编任务之前,几位创作者曾分头去过江西采风。根据当时对根据地赤卫队队员、工农会代表、红军老战士等采访得来的素材,张士燮很快便交出了歌词:“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间野鹿声哀号,树树梧桐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一写完词,张士燮就直奔朱老的房间,让他谱曲。“我一看那词,就非常感动。”朱老说,当时他脑海里立刻闪现出江西采风时得来的一首民歌的旋律。这首民歌名为《长歌》,又叫《送郎调》,是赣南采茶戏里的曲调。几乎是一气呵成,不到一个小时,朱正本就完成了谱曲。
1961年建军节,“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正式公演,《十送红军》一炮而红。在整台节目中,刘亚楼尤其喜欢《十送红军》,不过,直到刘亚楼去世,他也不知道《十送红军》是首“违令”歌曲。因为当初这首歌的署名是“张士燮、朱正本收集整理”。此后每次听到有人提这是首整理作品时,两位作者也都不吭声。
(文/李洋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