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长视角的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的选择
2011-08-15刘丽红
刘丽红
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长视角的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的选择
刘丽红
农民工在城市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认知,对社会有自己的判断,对家庭的未来更是有长期规划并为之不断奋斗。把子女接到身边,接到城市里学习,他们付出的不仅是金钱,更多的是无怨的心血和深切的期望。为了了解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笔者多次到北京市石景山区黄庄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田野调查,与一些家长和初三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访谈。为保护未成年人,本文所涉及的人物均使用化名。
一、送孩子读书,父母无怨无悔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普通老百姓对这句话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要读书,读书才能“坐办公室”。在乡土社会中的农民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农村,最响亮的口号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田地里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地劳作,走出去了作为“工人”(农民工),他们也未能改变劳动的艰辛,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之苦归因于没有文化。所以,他们辛辛苦苦挣钱的目的就是想子女能有学上、有文化、有知识,将来有个好的出路,脱掉“农皮”。
访谈1:赖风奶奶
问:您一个人养孙子不容易啊!现在赖风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您有没有想过他毕业了怎么办?
答:是不是北京不能让外地孩子上高中啊?
问:现在的政策是这样的。你想让他继续读书啊?
答:是啊,还是读书好啊!但是北京不让读。
问:他不能回老家读书吗?
答:回老家条件太差,不想让他回去。
访谈2:盛东母亲
答:我是希望孩子能上高中。
问:那孩子平时听您的话吗?
答:这孩子贪玩又不听话。
问:您是希望他继续学习,那跟他说过吗?
答:也说过,就觉得初三就剩下半年时间了,要好好学习,没文化没知识不行。
问:孩子以前的成绩怎么样呢?
答:也不好,之前他是在另外一个学校读书的,但是跟了坏朋友,学坏了,班主任还找我了,让我给他转学。
访谈3:刘欣父亲
问:能大概介绍下孩子一直以来的入学情况吗?
答:刘欣从小在北京长大,因为工作地方不固定,常常要拆迁,所以孩子也要跟着我们跑,常常转学,联系换学校,最多的时候一年换了四个学校。不过在她读三年级的那年,她在公立学校念书,为了她能好好念书,我们想换工作地方都没有换。
问:那您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吗?
答:我希望孩子能上大学,只要她愿意,但是她成绩又很差。
问:那她自己是什么想法呢?
答:初三回来北京前我跟她说,如果成绩还是不好,干脆不要读书算了。当时她就哭了,说她还想读书。但是她想读书,回来北京后也不好好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好。
访谈4:杜明父亲
问:那您自己没想过她毕业后的出路吗?
答:我还是希望她读书啊!
问:读高中还是?
答:我们当然是希望孩子能读高中上大学,但是我感觉她现在的程度比较差。
问:您还是想让她读书?
答:是啊!我觉得还是学点知识比较好。
访谈5:刘敏父亲
问:孩子临近毕业了,你对她将来的发展有考虑吗?
答: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主要是看她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学习好的话,就让她继续读,不行的话就回家。打工吧,一起供她弟弟嘛!
问:那她的意见呢?
答:她是不想打工,她喜欢读书。
问:嗯,这个我们之前跟她谈过,她是很愿意读书的。你们怎么想呢?
答:我们还是看她的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借钱,我们也要供她上学的!
问:您对她有什么期待啊?
答:我们希望她能考大学啊!
问:为什么啊?
答:我们那个村子还从来没有出过大学生呢。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凭也不行。父母都是希望儿女日子过得好!
访谈6:丁平母亲
问:那您有什么想法?
答:我就想让她上学,将来能找个好工作。
问:上学?你是指上高中吗?
答:嗯,最好是能上,回头再上大学。
“继续读书”,“上高中,努力考个大学”,这些都是农民工父母最大的期盼。农民工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是抱有很多希望的,他们愿意不辞辛劳,不计成本地供养孩子读书,只要孩子能读,农民工都有这样的心态——“只要孩子能读,读到哪就送到哪”。在读书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农民工只考虑子女能不能读,而不计较自己能不能供送。自己的子女能继续读书,这不仅给了农民工精神上的期待,也是这个家庭的荣誉,因为朋友亲戚都支持有能力的孩子继续读书。农民工在对待子女继续读书的问题上,基本原则都是只要孩子有能力,他们都支持,可谓无怨无悔。
二、学门技术,父母大力支持
农民工在城市里生存,靠的就是手上的技术和低微的身段,他们能干又肯干,并且舍得干。有个技术,他们的生活就会有更大的保障,待遇会好很多,工作也不会太愁。可以说对农民工而言,技术决定生计。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对技术本身有特别的认识。在子女未来的选择上,继续读书考上大学是他们对子女的理想期待,如果子女成绩不好,那么学门技术是他们对子女的基本要求。在他们看来,如果孩子真的不再继续上高中,上个技校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不要让孩子太早进入社会,另一方面要学门实实在在的立身之本才能进入社会。现在下苦力已经不能养活人,而且有时的苦力工作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农民工对自己子女在技术学习上是大力支持的。
访谈7:王军的舅舅
答:我们还是鼓励他多读书。
问:您对他有什么期待啊?
答:我们希望他能去考大学或者学门技术!
问:为什么啊?
答:现在的社会靠本事吃饭,多读书才有出路。
问:那职高方面有没有考虑过?
答:考虑过,可以学个技术什么的。
问:希望他学什么?
答:得看王军的兴趣,我觉得要学点实用的。
问:比如说?
答:就是像计算机啊,会计啊,或者工程设计。
问:这些还可以到您的公司工作?
答:我就是这么想的,让他学点技术了到我的公司来,我带着他!
访谈5:刘敏父亲
问:职高方面有没有考虑过?
答:也考虑过,职高也不错,可以学个技术什么的,至少有口饭吃。
问:那您希望她学什么?
答:这个得看孩子的兴趣,她喜欢什么就让她学,她自己还说要学一个有前途的,不然就白花钱了。
问:她还考虑得挺长远的?
答:嗯,就是,她从小就懂事,学习生活都不让我们操心。
访谈6:丁平母亲
问:那你现在打算?
答:我就想着让她回头读个职高什么的,也可以。
问:我听说她还有个哥哥在北大青鸟学计算机,丁平说您想让她去那儿?
答:嗯,原本是这么想的,但是看她没什么兴趣。
问:看来您还是很尊重孩子的意见的?
答:嗯,这个还是要看她,我们还是希望她以后能做自己喜欢的。
农民工子女的“出路”大部分还是在技校里,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是在农民工子女学校,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太理想,能继续读书的是少数;二是为了不让子女与父母分离而回到老家去,在城市上技校是现实可行的选择;三是农民工期待子女上学,但是真正想尽各种办法鼓励孩子上学的不多,这限于他们本身的地位和知识水平。所以,“上技校”,“再在学校里多待几年”,“学得个技术立身,然后走向社会”,这是农民工子女更普遍可行的“出路”。
三、人生大事,父母不能放任
孩子的未来,父母从来都会认真对待,严肃考虑。在子女工作的选择过程中,农民工父母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时这些想法和其子女的不一致。作为父母会觉得自己考虑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好,特别是子女的长远将来。所以,在他们尊重孩子意见的同时,孩子小不懂事的想法他们也会有。总之,孩子的人生大事,当父母的不能放任不管。在农民工看来,完全由着孩子是不行的。
访谈7:王军的舅舅
问:那他有跟你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吗?
答:有啊,男孩子叛逆心强。不过,我们不会惯着他的。
问:主要还是你们做决定?
答:基本上是听我们大人的。
访谈4:杜明父亲
问:那您还坚持让她读书吗?
答:我们还是想尊重孩子。我这孩子吧,脾气挺拗的,我们家也都挺平等的。最终怎么选择,我们做父母的肯定还是支持孩子。
问:您没和她妈妈沟通?
答:她倒是和她妈妈说过,但具体的,也没告诉我。
问:就是人家娘俩悄悄商量的?
答:是的。
访谈5:刘敏父亲
问:那她有跟你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吗?
答:也有啊,不过很少,她很听话,基本上不和我们顶撞的。
问:主要还是你们做决定?
答:基本上是的。但我们还是会考虑她的意见。
既要考虑孩子的发展情况,又要尊重孩子的发展兴趣,要把孩子的“长远”计算好,当父母有当父母的不容易。在他们看来,孩子长大了,但还是不放心让他们完全做主。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了,但是有时显得很幼稚,他们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但是还是不能太惯着宠着。在关于子女发展前途的重大决定上,农民工父母处理得既很灵活又有原则,该听子女的还是要听,该听父母的就得必须听。
四、家长的无奈与期盼
面对子女,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农民工在对待其子女未来选择的时候,体现得更加明显。只要孩子发展好,他们再累都感觉值得。真是养儿养女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农民工在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小视。同时,农民工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在为孩子谋出路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经验会主导他们做出选择。
1.工作太忙,忽略子女成长
进城务工的农民为了生计,都会不辞辛劳地工作。他们由于工作的需要,很少有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他们对孩子的发展有时是模糊的,他们自身日夜劳作挣钱,只是期盼孩子能认真学习好好读书。农民工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子女成长的过程,只关注结果,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访谈7:王军的舅舅
问:您是王军的?
答:我是他舅舅,他妈妈今天有事来不了,让我代他过来。
问:哦,那他爸爸呢?
答:他爸爸都不怎么管他,他现在跟着我姐,我姐主要负责照管他。
问:您平时对他的学习关心吗?
答:我平时都很忙,而且我和他妈妈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主要是他自己学。
问:他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答:他八九岁的时候吧,以前不在这个学校,初二才转过来的。
问:怎么想到把王军接到这边来读书啊?
答:北京条件好,再说在老家也没有人管。
访谈2:盛东母亲
问:请问您跟孩子交流过他毕业后的去向吗?
答:哦,没有。
问:那孩子有没有主动跟您讲过呢?
答:孩子自己也没有说。
问:怎么就没有交流呢?
答:我们工作忙,常常在外面跑,待在家里的时间很短。
问:那您知道孩子的学习状况如何吗?
答:孩子的学习不好,回家了也不写作业。
问:家里只有他一人吗?
答:还有他姐姐。
问:那他姐姐能监督他学习吗?
答:也没有,他姐姐工作也忙。
问:那你们就是很少管孩子?
答:是吧。
访谈5:刘敏父亲
问: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吗?
答:我平时都比较忙,而且我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给孩子做不了辅导,主要是她自己学,这孩子很认真,学习从来不用我们操心。
访谈6:丁平母亲
问:很忙吧?
答: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是最忙的时候,开春了就好了。
问:那你是不是也照顾不过来丁平啊?
答:是啊,而且这孩子很不听话!冬天让多穿点衣服也不听,我不管她了,管也管不了。
访谈中反映的情况普遍是作为父母的农民工由于工作忙,而平时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这在农民工家庭是普遍的现象,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农民工并没有认识到,他们平时对子女学习的忽视,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多年打拼,生活要靠本事
作为农民工,他们在城市里奋斗打拼了很多年,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在城市里生活下去是要靠本事的,需要有技能,并能吃苦耐劳。这样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对于他们设计其子女的未来发展是有帮助的,这特别体现在他们支持子女学技术,从而掌握“一门手艺”这方面。
访谈7:王军的舅舅
问:你来北京多久了?
答:我1999年就来了。
问:您主要做哪方面的工作?
答:我主要从事建筑、体育设施设备工作,比如做一些器材供应什么的。
问:那现在您的生意怎么样?
答:还行吧,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我现在自己有个小公司。
问:那您现在已经是个成功人士了!
答:哪里啊。刚来北京的时候,我没手艺,找不到活干,饭都吃不饱,后来跟着别人做生意,给人家当了好几年的跑腿呢,这两年才好点。所以我跟王军说,一定要学门技术!有了技术,就能混口饭吃,至少不会像我当初一样,经常饿肚子。
访谈5:刘敏父亲
问:您来北京多久了?
答:1996年来的。
问:您做什么工作?
答:这些年我什么活都干过,为了挣钱嘛!现在主要从事建筑、装修方面的工作。
问:平时忙吗?
答:在公司里干,还是挺忙的。休息时间很少,活也挺累的。所以我总跟刘敏说,别跟我们一样。在城市里生活,要是没有点技术,别想多挣钱。她就是看我在城市里这么难,才一定要读书的。
访谈3:刘欣父亲
问:您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呢?
答:我是1991年来北京的。
问:您的文化水平呢?
答:我初中上了一年就没有念了,直接来北京找工作。
问:工作好找吗?
答:不好找啊。因为没文化,只能干些零零碎碎的活。
问:刘欣经常跟您聊她的事吗?
答:有时也说两句。她也想读书,可是成绩又不好,所以将来学门手艺算了。你看人家有钱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他们不是有文化,就是有技术。
通过这些家长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子女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受父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学习好还是不好的孩子,都是在父母“有本事才能有钱”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将“学一门手艺”作为了自己初中毕业后的一个选择。
3.打工艰辛,读书才是出路
农民工对子女读书深造的支持,对他们来讲是非常合理的事。他们出来打工,不能做上档次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就坐不了办公室,这是他们最简单的逻辑。同时,社会对读书人的尊重也影响了他们。周边的朋友都会支持读书,也都说读书是好的出路,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对读书的判断。农民工支持子女读书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行为,这里包含了他们对社会等级的认识和社会价值的判断。
访谈3:刘欣父亲
问:对于政府政策这一方面,您有什么想法吗?
答:希望政府给我们解决孩子入学难这个问题吧,还有就是不要经常拆迁,花费大。
问:现在你们住哪里呢?
答:我们住在田村,又得搬家了。
问:有没有想过十年、二十年后怎么办呢?
答:回老家吧。
访谈5:刘敏父亲
问:那其他的亲戚朋友有没有给你们一些建议?
答:这边基本上没有亲戚,朋友们都说,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让她继续读书,多读点书好。
问:那您觉得呢?
答:我也是这么想的。
问:嗯,我觉得您还是很开明的。
答:呵呵,我没什么文化,就是希望孩子多争气。
问:那您平时还是要抽时间多关心一下她的学习。
答:嗯,是要多关心孩子才对。
访谈6:丁平母亲
问:听您的描述,我感觉您现在的工作就很好啊!又是凭自己的技术,收入也不错,怎么不让丁平跟您学呢?
答:她干不了!
问:是工作辛苦吗?
答:也不是,我们每天在门市,环境挺好的,也干净。
问:那为什么呢?
答:毕竟是和顾客打交道,她的脾气不行。
问:那您希望她将来做什么工作呢?
答:我还是希望她将来能当白领,坐办公室。
问:为什么?
答:我感觉一个女孩子,还是做这样的工作比较好。
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家庭对于农民工子女在毕业之际的选择是最直接的。来自宏观层面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来自微观层面农民工子女自身的特点都通过家庭这一空间得到整合,并最终形成其未来的选择和决定。所以,家庭和家长对农民工子女的毕业选择尤为重要,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子女在选择中不仅是被动的,而且还是服从的。在子女的人生大事上,农民工根据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会仔细地考虑斟酌,他们的焦虑比他们的子女会更多,这是由中国父母的家庭观决定的。在子女没有成家立业之前,对于子女,父母有太多的义务要去履行。农民工对子女毕业的期望,较理想的一般而言是继续读书,但他们已经把子女自己的意见看得较重。最终,他们为子女考虑到的选择路径都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学到所谓的本事,为他们自身及整个家庭将来的生活有出路做好准备。
栏目主持:胡宏梅
book=44,ebook=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