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简志》试写稿的几点建议
2011-08-15侯明
侯 明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编修简志,在全国还不是很普遍,编纂经验还需要摸索、积累、总结,所以可探讨研究的地方很多。我的体会,简志,顾名思义,就是地方志的简略本。既然还是志书,那么它和所谓的繁志在编纂体例上、在记述规范上都是一样的,都要遵循志体,只不过简志的内容更简明扼要,篇幅简短。《黑龙江简志》的编纂,不但填补了我省省志简志的空白,同时也为简志的编纂提供了经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简志,有的成书于大规模修志之前,主要是为大规模修志积累资料,同时也能够锻炼修志队伍;有的成书于大规模修志之后,主要是应社会之需,便于读者利用,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书和地方志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我们编纂的《黑龙江简志》就属于后者,这为《黑龙江简志》的编修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在此基础上,首先要对我省首轮志书进行研究和比较,确定原来志书中哪些门类要保留,哪些门类要删除,哪些门类要简化,哪些门类要突出。编者在门类编排上还是颇费匠心的。《黑龙江简志》在总体设计上,结构完整,志首设序言、凡例,志末设人物、大事记、后记,主体采用章节体大篇体式,横分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大门类;纵向篇目事以类从,层次清楚,排列有序,全面系统,既符合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实际,同时也观照了编纂简志执简驭繁的要求,所以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在具体编写上,符合志书体例要求,记述得法,在对资料删繁就简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叙事清楚简洁,文风朴实,行文规范。总体上看,写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提出几点修改建议和大家商榷。
一、篇目设置方面
第一,篇目设计要注重整体性。由于志书“横排”结构松散,不能反映事物的总体面貌和横向之间的联系,为了弥补这个弊端,需要加强“述”体的使用。“述”是用史体的笔法纵述史实,它与内文相结合,有横有纵,相辅相成,会更加有利于完整的记述事物。作为简志来讲,更应该加强综合记述。建议在总体设计上设概述,纵述黑龙江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第二篇经济,也应该加上经济综述的内容,以反映我省宏观经济的总体情况,如经济总量、主要经济指标、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等,这些内容在其他门类中是难以体现的;另外一些没有单独列章节的经济门类,比如计划、工商、物价、审计、统计等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在经济综述中体现。
第二,篇目设计要注重反映时代性和地方性。后世修史,当代修志。当代人修当代志,是修志工作的一个特点。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在古今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夫宁重文献而轻沿革”,“沿革”即历史演变,那么这里的“文献”,当与历史演变相对,指现实资料。历史的发展,离我们越近,就和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越密切,对当前工作也就越有参考价值,才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发挥“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志书注重“详今略古”,就是这个道理。作为简志,更应该遵循“详今略古”的原则,应把内容的重点放在近现代,特别是当代事业上。我们所处的时代最具时代特性的就是改革开放,所以为反映时代特色,应突出对改革开放的记述。可以采取集中记述和分散记述相结合的形式,在经济篇设经济体制改革章,在政治篇设政治体制改革章,集中记述大的、涉及全社会的改革,其他各行业、各部门的改革分散到相关篇章中记述。开放的内容,在经济篇单设对外经济贸易章。将集中记述和分散记述相结合,既有宏观的、总貌的改革情况,又有具体的、局部的改革情况。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不仅是我省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还有森林工业,像这样我省特有的事物,应当突出记述。可以适当升格,在篇目上体现出来;同时要增加记述内容。
第三,篇目设计要注重排列顺序的逻辑性。从逻辑顺序上来讲,开篇就应该记述一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首先就要记述它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然后才是怎么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在我省首轮省志编修中,地理志排在总述和大事记之后,列第三位,就是这个道理。本志在第一篇写了自然地理、疆域、建置,还应该加上人口的规模、结构、素质等情况,这样从开篇上让读者对黑龙江的整体发展环境有个完整的认识。第一篇原来设三章,自然、疆域、建置,我觉得疆域、建置设一个建置就可以了,因为写建置的时候就包括行政区划、城镇概况等内容,也就包括了疆域的内容,再单设就会造成重复。所以第一篇建议总体上分三章,即自然、建置、人口。至于篇的标题,因为上述内容都是地理部分的内容,既有自然地理情况,也有部分人文地理情况,所以建议篇的标题就叫地理。
第四,篇目设计要注重统属关系的合理性。志书是以事分类,横排篇目。同层次篇目确定后,再根据事物之间的统属关系,划分下一个层次的篇目。篇这一层次确定下来了,但在章节纵向划分上,现在的篇目还存在统属不当的问题。比如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自然地理,与其他三节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属种关系,自然地理概念的外延包括气候,它是属概念,所以与自然气候不能并列。又比如第四节自然资源(土地、矿产、山水、动物、植物、平原资源、草原资源、旅游资源),这里的问题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不分,把应该在自然地理中记述的内容放到自然资源中记述了。比如在自然资源中有平原资源、草原资源,而平原、草原是一种地貌,它是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应该放自然地理中的地貌去记述。自然地理记述的是山脉、河流、平原等事物的空间关系,一种自然状态、自然现象;自然资源记述的则应是某种自然现象的经济意义,有经济价值的才是资源,所以自然资源记述的是经济地理。比如我们写自然地理中的平原,就是写它的空间状态、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在写自然资源的时候,在土地资源中也要写平原,这里就要写出它的经济意义,如平原的土质好,是非常好的耕地,我省有几大平原,所以我省耕地总量、人均占有率就高,写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建议还是分开来写,是自然地理部分的就放自然地理部分,不要和自然资源混同。建议第一章重新调整为:第一节自然地理(概括我省自然地理情况,地形地貌、山脉河流、气候、土壤植被等),第二节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旅游资源,原植物资源排在动物资源后面,但我省植物资源的地位、作用都要大于动物资源,应该排在动物资源之前),第三节自然灾害。
另外旅游资源对人文景观的记述,除了太阳岛、亚布力等外,是否可加上黑龙江省的重要古建筑、古代遗址、纪念馆等,突出重点,简要记述。
此外,第三篇第一章外事和侨务的内容,不应该放在党政团体里记述;第二章人事编制的内容,不应该放政权司法里记述。具体设置在本文后面说明。
第五,篇目设计要注重完整性。做到完整性就要横不缺要项。简志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一些次要的门类可以不记述或少记述,但重要门类是不能缺失的,比如商业的内容,农、工、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就是商业、服务业,商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体制改革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在经济篇不能没有商业的内容。还有物资工作,是那个时期特有的,现在已经没有了,像这样的事物可以多用点笔墨。建议增加商业物资章、对外经济贸易单独设章,第四章财贸金融,标题改为财税金融,把税收工作加上,记述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的内容。
第六,篇目设计要注重划分标准的统一性。就是各层次划分标准要一致。第三篇军事单独设章不妥,军事和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公检法司等是并列关系,但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公检法司等都是从节这个层次写起,如果将军事篇单独设章,等于是升格了,或者说是把那些和它并列关系的门类降格了,这样层次就乱了。另外其他篇都设五六章,政治篇只设三章,分量显得太轻,所以建议做如下调整:第一章政治体制改革,第二章党派群团(党政团体标题名称不妥),下设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三节;第三章政权政协,下设人大、政府、政协三节;第四章司法军事,下设公、检、法、司、军事五节,标题要按行业通行叫法,如人民法院应为审判,人民检察院应为检察。记述军事,建议把人民防空的内容加上,首轮军事志没有人民防空的内容,第二轮军事志人民防空内容是从1986年开始写,编简志也是拾遗补缺的过程,应该把1986年以前人民防空的内容加上。第五章综合政务,设人事编制、外事、侨务三节。
二、内文记述方面
一要注意详略得当。在总体记述上,要根据各门类的地位、作用、分量,决定笔墨的浓重,进行删繁就简。在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大篇中,经济的比重应该放在第一位,以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总字数应该占到全书的40%;政治、文化各占20%,社会占10%,其他综合类,如概述、大事记、人物合起来占10%。各大部类下各篇章记述也要分出主次。比如政治篇,四大班子的工作就可以多记些,文化篇的教育、科技、卫生,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可以多记些。从现在试写稿来看,第四篇文化第一章文学艺术,作为一章,写了两项事业,文学和艺术,用了9万字,而第三篇政治第一章党政团体,六节,写十六项事业,同样用了9万字。但是从地位、分量来说,文学艺术显然占的篇幅过大,像二人转这个剧种就写了8、9页纸,和中国共产党的篇幅差不多了,所以有必要做进一步编辑删减。反过来,中国共产党的内容应该做些补充,如这一时期党的代表大会、省委全会、做出哪些重要决策等内容。又比如写动物资源的时候,我认为把有什么动物资源点一下名称即可,可以不展开记述,像什么是松鼠、梅花鹿、东北虎、大马哈鱼,等等,记述时都占用了一定篇幅,志书提倡多记述“活资料”,少记述“死资料”,像这些资料都是“死资料”,哪都能查到,作为简志来讲就更没必要展开记述了。
二要抓住记述重点。比如写林业,应该重点写林木的培育、种植、管理养护,木材的采运、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植物的采集活动等,而我们这里在写林业的时候,林木工业占了很大的比重,我认为林木工业还是应该拿出来放工业篇森林工业记述,因为林业是农业经济的一部分,写农业用这么大篇幅记述工业是不合适的。
三要注意不要说空话、套话。比如在记述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的时候,记述完正文在结尾又做了两段小结,这个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结式写法,但却是一种显现的观点表达,志书体例要求寓观点于记述之中,所以这种写法一是违背了志书体例,二是没有实际意义,都是空话、套话,没有存史价值。志书要惜墨如金,相对于简志这种篇幅,要求就更高了,所以像这样的话都应该删掉。
四要注意避免重复记述。由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同一事物在记述时在二个或多个地方出现,这种交叉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关键是要选好记述角度,把握好记述重点,避免重复记述。比如在记述城镇居民收入,记述货币收入绝对增长的同时,也记述了劳动就业的扩大对增加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而在该篇第二章社会保障下有劳动就业一节。两者都记述劳动就业,存在交叉。我认为在记述收入增长时,可以抓住劳动就业的几个关键节点、关键数字,如“1949年,平均一个就业职工供养3.3口人,到1985年由于就业面扩大,加之计划生育的实行……”就可以了。而不同时期劳动就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应该放劳动就业节去记述,因为劳动就业情况不只是一个居民收入问题,它是一个更大的社会问题,所以主体内容还是应放劳动就业节去记述。又比记述城镇居民居住条件,这里面写了建置情况,还写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其他篇章也有建置和城乡建设章节,所以按照现在这么写必然造成重复记述。建议这里就记述狭义的居住概念,衣食住行中的住房情况。可以记述解放前是什么情况,解放后的住房政策,家家都是福利分房,但没那么多房,住房困难,人均面积是多少,然后逐渐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住房政策调整,加强了住房建设,人均面积又达到多少。从这个角度去记述,就避免了重复。另外,在记述水利工作时,要避免和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的重复;记述粮食工作时,要避免粮食生产与农业中农业生产的重复。
写居民生活可以多参考统计志、经济综述,比如写居民消费情况如果加上各时期的恩格尔系数,就更能反映当时的消费水平。另外编简志的资料来源,可以不囿于首轮省志,应该多找些资料,做补充、佐证。同时要标注资料来源,首轮省志都没标注资料来源,对有疑问的地方找不到原始资料核对,所以这次应该有,是脚注、还是尾注,应该在凡例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