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恕女性解放思想简论

2011-08-15信海茹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婚姻思想教育

信海茹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宋恕女性解放思想简论

信海茹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宋恕是我国近代一位重要的维新改革思想家,他根据中国封建思想的种种弊端,并且出于对中国社会最底层广大女性的深切同情和怜悯,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女性解放思想。其思想在当时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就其婚姻自由、女性教育、禁止缠足、严禁娼妓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促进当时女性解放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宋恕;女性解放;女权

宋恕(1862—1910),浙江省平阳县人,我国清末一位重要的维新改革思想家。宋恕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主张维新变法,提出很多改革思想。宋恕生逢家国多难之时,飘零南北,备尝艰辛,穷愁著作,一生落魄,却受到时人的赞誉,其师俞樾称它具有“绝后空前之识”[1],孙宝瑄赞他为“旷世之大儒”[2]。可见,宋恕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宋恕的女性解放思想是他的思想中颇具特色的一个方面,他被称为是“近代改良派中系统批判‘夫为妻纲’的第一人”[3]。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女性受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规范的影响和重压,她们的处境艰难,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宋恕同情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从解救女性开始,不断为中国女性争取男女平等权力、受教育的权力等。以下就从女性解放思想的几个方面对宋恕的思想进行论述。

一、婚姻自由方面

几千年来,婚姻都是套在女性头上的一道枷锁,在三纲五常、夫为妻纲的专制社会里,女性是没有婚姻选择权,没有家庭和社会地位的。在中国古代婚姻中,夫妻双方的婚姻通常不是以感情作为基础的,很多情况都是家族利益的原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父母包办,媒灼之言”,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的女性。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宋恕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也对这种旧的婚姻制度提出了批判,康有为认为这样包办的婚姻“不得自由之事,莫过于强行判合”[4],谭嗣同也批判说:“本非两情相愿,而强合漠不相关之人……实亦三纲之说苦之也”[5]。宋恕认为夫妇是人伦之始,若善男娶恶女,善女嫁恶男,终身受累,受苦的尤其是女性。即使同为善良之人,如果性情歧别,也不能很好的相处。他强烈批判包办婚姻,在包办婚姻制度下,女性与男性比起来更容易受到伤害,更容易成为婚姻的牺牲品。

宋恕为了实现男女的婚姻幸福,将传统和西方的婚姻制度结合在一起,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以下主张:1.禁止早婚。宋恕主张男女婚姻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否则不能结婚,如有违犯,要受到惩罚。无论男女如果达不到年龄被逼婚,是对孩子的摧残。这是非常有远见的,不愧是近代有影响的思想家。2.结婚自由。宋恕主张改变传统的婚嫁礼律,在选择结婚对象的过程中,要尊重男女的意见,同时对那些由于阻挠而导致其女、其侄女、其姊妹死亡的父母、伯叔、兄弟予以严厉的惩罚,他的考虑是非常全面的,对于保护女性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对婚姻制度的规定正是近代婚姻制度的雏形。3.离婚自由。在封建专制下,如果男女不合,由于受“欲出不能,欲去不得”的束缚,将会忍受不幸福婚姻的折磨,尤其是广大的女性,情况更是糟糕。在“三从四德”的重压下,社会只是赋予了丈夫单方面的权力,他们可以提出离婚然后再婚,但是妻子毫无经济保障,只能处于服从的地位,正如康有为所说的“女子依与其夫,为其夫之私属,不得为平人”[6]。宋恕制定了新的“三出五去”之礼,他所做的这些改革,是站在女性立场的考虑,为女性争取她们应有的权力,体现了他的女权思想、男女平等思想、婚姻自由思想。总之,宋恕在婚姻方面的改革处处为女性着想,不仅主张男女结婚自由,而且离婚也是自由的,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开明的思想家。

二、女性教育方面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下,由于封建旧礼俗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已经深深渗入到人们的心中,要想改变这种禁锢人们思想的观念,是非常难的。宋恕主张女性应该多接受教育,他认为“女子无学”是女性遭到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女性缠足之苦、婚姻之苦都与女性受教育少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女子无学”也是国家贫弱的重要原因,兴办女学对于个人的成长,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之生也母气居多,其幼也在母侧居多;故使女人皆读书明理,则人才、风俗必有大转机”[7]。他的著作《六字课斋卑议》(初稿),专门就有女学章,论述兴办女学的办法,从宋恕的这些观点来看,他相当重视教育,尤其是把女子同男子一样对待,可见对女性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他的男女平等思想,对当时以及现在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宋恕曾于1909年写了一篇要求女性受教育的文章,即《论女子教育之贤母良妻主义与男女平等平权主义不相反而相成》,由此可见宋恕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也强调女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出发点都和宋恕的不一样,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国家的富强,而宋恕的出发点是同情女性,要求改变女性的地位切实从人民利益出发,这也体现了他的女权主义思想。

三、缠足方面

女性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清末缠足的风气发展到了极致,当时社会上传唱着这样的歌谣:“裹上脚,裹上脚,大门以外不许你走一匝!”[8]可见,当时缠足的情况,让广大的女性忍受多少缠足之苦,“裹足一事,为汉人妇女通苦,致死者十之一二,致伤者十之七八,非但古时所有,且又显背皇朝制度,急宜申明禁令,以旧恒沙之惨”。[9]裹足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裹足之后,女性走路不方便,做家务不方便,带孩子不方便,等等。既然缠足对于女性有那么大的危害,那为什么她们还把缠足当做是一种“时尚”呢?探求其原因,宋恕认为根源在于错误的宣传和误导,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是“闻见之虚影迷误其羞慕”[10],人们在听歌、观剧中,所看到的才女、贵女都是“三寸之足”,蠢女、贱女都是“盈尺之足”,汉族的男男女女几乎没有一个不听歌的,因此,歌词虚影已经深入人心。二是“古今之实形隔绝于耳目”[11]所致。一直以来,由于女性无学,她们不知道古代的美女、才女、贵女,其实是不缠足的,不知道古代是没有缠足之令的,也不知道儒墨瞩教是没有缠足之训的。另外,由于旗汉不杂处,汉族女性更不知道旗族皇太后、皇后、公主也是不缠足的。以上这些并不是女性追逐缠足之风的根本原因,根源还是在于“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上,正是这种观念的深入人心,导致女性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一生不能像男子一样获得学问,对内对外都一无所知,所以遭受缠足之苦。

宋恕对于女性缠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包括上下两策:上策是,学习三代之制,向邻居国家学习,在各处下达教育之令,男女六岁入学;下策是,只允许演剧娼妓缠足,其她人不许,违者重罚。从宋恕提出的上下两策看,上策是倡导女学,让女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觉认识到缠足的愚昧,主动放弃这种做法,这是一种长远的措施,下策是采用强制措施禁止,否则重罚,为短期措施。

为使女性较快的摆脱缠足之苦,宋恕曾用白话文写了《遵旨婉切劝谕解放妇女脚缠白话》,文章通俗易懂,论述了女性缠足的害处和放足的好处,并且介绍了具体的放足方法,可见宋恕对女性解放的热心,对下层人民的关心,进一步体现他的女权思想。

四、娼妓方面

宋恕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疾苦之民娼妓表示了极大的同情,“莠民盗人妇女,卖入娼寮,开寮莠民酷刑逼娼,不从者死……”[12]可见,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之低下。娼妓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丑恶的现象,由于家庭的贫困或是天灾人祸,很多穷人家的女性被卖为娼妓、童养媳、婢女。宋恕在对待娼妓问题上,前后的态度有一个变化,1892年的《六字课斋卑议》(初稿)中,主张禁制逼良为娼,由于娼妓一时难以禁止,可以设女闾局来管理娼妓,要开娼妓场所的,应该按法定手续办理,还要交纳捐税。他此时并没有主张严禁娼业,只是不准逼良为娼。而1897年《六字课斋卑议》(印本)中,态度就有了变化,禁止娼妓业的态度非常坚决。

宋恕对娼业态度的前后变化,说明宋恕思想的不断深入,对娼业有了更多的了解,立足女性解放,解除女性之苦。但是他的思想也是有局限性的,他认为娼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盖天地之气不能有清而无浊,即世界男女不能有贞而无淫”[13],这一观点反映了宋恕思想的局限性,但他能够从解除下层人民的疾苦出发,还是值得赞赏的。

另外,宋恕对童养媳、婢、妾同时也赋予极大的同情,她们同样也遭受着封建社会恶习的折磨,他主张禁止童养媳,提出男女必须达到十六岁才可以结婚。严禁买婢,现有之婢,改作雇工,去留听便。如果要有娶妾的必须备六礼,与娶妻一样,不得立买卖文据。如此四种“疾苦之民”的苦就解除了。

宋恕反对封建伦理纲常,主张解放女性的思想理论,是近代中国反封建的一面旗帜,它的提出对封建制度是一个重重的冲击,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他的思想有他的特色。这都反映了宋恕对中国女性的同情,对下层贫民的关注,忧国忧民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反对女性受压迫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因为女性的悲惨命运都是封建制度所致。宋恕的女性解放思想,是基于最下层贫民的考虑,从劳苦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而提出的,对近代以后的女权主义有积极的模范作用。

[1]胡珠生.宋恕书信资料[C].《中国哲学》第十四辑.三联书店, 1988:278.

[2]孙宝瑄.忘山庐日记[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7.

[3]熊月之.中国近代民族思想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08.

[4]康有为.大同书[M].古籍出版社,1956:136.

[5]蔡尚思,方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C].中华书局,1986:192.

[6]康有为.大同书[M].古籍出版社,1956:189.

[7]胡珠生.宋恕集[C].中华书局,1983:17.

[8]贾伸.中国妇女缠足考.中国妇女史论集[C].牧童出版社, 1968:180.

[9][10][11][[12][13]胡珠生.宋恕集 [C].中华书局,1983: 152,269,269,151,29.

信海茹(1985—),女,山东省济宁市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09级研究生,专门史专业,研究方向:区域文化。

猜你喜欢

婚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