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云南古桥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011-08-15黄正良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5期
关键词:古桥云南桥梁

黄正良

(大理学院图书馆 云南 671000)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同老挝、越南毗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南盘江、红河等河流穿境而过。雄山大川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地势渐趋平缓。早在两千多年前,闻名遐迩的南方丝绸之路就从这里越高山、涉大江,把蜀帛邛杖运到印度和西亚,又把香料、象牙、宝石带回中原。从庄蹻入滇、秦开五尺道,汉武开边,南诏、大理国的中兴到元、明、清的大一统,中原文化与云南文化一直相互交融和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云南古代交通运输得以不断发展,继之一座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也随之产生。云南桥梁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文化底蕴之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

1.云南古桥文化遗产的价值

1.1 历史价值

从《水经注》、《后汉书》、《大唐新语》、《新唐书·吐蕃传》、《蛮书》、《大理行记》、《徐霞客游记》、《云南通志》、《滇系》和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文献看,云南古桥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的笮桥(藤桥、溜索)。从古桥文物遗存看,现存历史最久的古桥有丽江塔城铁桥(唐南诏时期建造)、大理漾濞云龙桥(南诏时期建造)、曲靖黒桥(唐武德2年建造)。再如永平霁虹桥为“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要津,徐霞客谓之“迤西咽喉”。康熙皇帝曾为此桥亲题“虹飞彼岸”,两岸石壁有杨升庵、张含、担旦和尚等名家题刻,由于霁虹桥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里已成为一方名胜。云龙溜索和藤桥,古称“笮”桥,产生与秦汉,它是一切吊桥的雏形。这种几近灭绝的古桥,还能在大理州云龙县得以留存,堪称“古桥的活化石”。下关黑龙桥,南诏阁罗凤始建,此桥为天宝战争的争夺焦点,明正德间重建,清光绪三年改建为五孔石拱桥。宾川县南薰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单孔拱亭桥,桥亭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极具大理白族建筑风格。1936年红军过此桥,受到反动势力的阻击,贺英在桥头不幸牺牲,此桥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果桥(铁索吊桥)和昌淦桥(中美合建)为滇缅公路的咽喉,经历了抗日战争洗礼,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与中原和江南相媲美的石拱桥随处可见,如剑川沙溪古镇的玉津桥和石鳌桥,大理观音潭伸臂石梁桥,洱源青索桥,宾川观音寺石拱桥,弥渡天马关桥等等。云南古桥多位于“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茶马古道和盐马古道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1.2 科学价值

一座桥梁就是一座科学的丰碑,它记录了人类如何遵循客观规律,从而达到天堑变通途的伟业[1]。世界航空动力工程学的先驱冯·卡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还没有的世界。”桥梁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这就要求人类在建造桥梁的过程中,不仅耍准确深入地掌握地质、水文、气象等情况。懂得材料和结构的科学原理,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去获得大自然的奥秘,依靠理性的智慧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中争取自由,而且还要运用各方面的能力,把理性思维的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空中坦途。这首先需要把未来的桥梁在头脑里构思好,按照具体情况制订出建桥方案。如桥梁的位置要合理,根据使用的要求与建造的能力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确定桥址,是建在水流较缓水面宽阔的地方好,还是水流急一点水面相对窄一点的地方好?其次就是考虑选用何种材料,是用石料,还是钢材,还是钢筋混泥土?再次就是桥式的确定,是拱桥还是粱桥?拱桥的话是用敞肩弧形坦拱,还是薄墩联拱?是公路桥与铁路桥并列,还是上下层?……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必须在动工建造前有明确详细的答案。反之,如果随便开工,边想边建,建建拆拆,那么桥梁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甚至还会发生桥毁人亡的危险[2]。

云南古桥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1)人性化的建桥理念。如桥屋、屋内的长条凳、桥栏、桥门都是以方便人们为要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桥理念。(2)注重桥梁通达功能的多元性和辐射面。即尽量兼顾人畜通行,力求一桥能辐射几个村或几个地区,甚至连接国外的交通。如澜沧江上的功果桥,它不仅是南通保山,北通兰坪、东北通大理的重要桥梁,而且它还是滇缅公路的交通咽喉。(3)按河床顺直选址,避开激流、支流、弯道,保证桥梁安全。(4)按节俭牢固选址。(5)按民族风俗选址。云南先民的建筑特别注重选址,对于桥梁的选址一般在山脉与山脉相对应,风景优美的地方,意在表达接山川之灵气,锁风水之流失,纳福吉利的理念。(6)遵循科学原理。以最原始的溜索看,仅只需一根竹绳、溜筒和溜索树即可,看似非常简易,但架设中同样需要符合力学原理。溜索弧度、斜度太陡,冲力过猛,人滑到对岸停不下来,会危及生命,斜度太缓,滑行到中央则停止,溜不到对岸[3]。由于云南古桥技术含量高,丽江金龙桥、红河屏边县“人字桥”和建水“双龙桥”,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 文学艺术价值

云南不少古桥建筑技术含量高,建造精美,特别明、清时期的桥梁大多是多元文化的智慧结晶。还有大多古桥都有桥碑,碑文大都记述建桥的历史背景、建桥的经过、桥梁技术、建桥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这些碑文又多为名家所撰。由于云南古桥多建设于山川美丽、地势险峻的环境中,自然与人文之美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为之吟咏,大量的桥梁诗词歌赋随之产生。如明代高僧担当、钱开少、四川新都状元杨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诗人阮元,清代学者师范、袁嘉榖、赵藩和民国时期的李根原等留下了不少有关云南古桥的墨宝。这些桥梁文学作品,对拓展和深化中国少数民族桥梁文化研究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收集整理和研究云南古桥文化遗产的意义

2.1 通过研究,可以摸清云南古桥的家底,确立云南古桥的历史地位

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不少古桥正处于逐渐消失和濒危状况,如小湾电站的截流,致使举世闻名的永平霁虹桥遗址荡然无存;功果电站的建设,逼使功果桥、小铁桥的搬迁;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大量文化品味较高的古桥远离人世。就目前来说,谁也无法说清云南古桥的现状。只有重新调查研究方可解决这一问题,以此确立云南古桥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2.2 搭建古桥文化研究史料平台,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方便

古桥文化研究必须以史料为依托,云南古桥文化遗产资料比较丰富,但较分散,不利于利用。因此广泛收集云南古桥文化遗产资料,搭建云南古桥史料平台和研究成果平台,为广大桥梁研究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服务。

2.3 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源

古代桥梁文学包括桥梁史记、碑文、传说、诗词歌赋等。我国自从建安诗人写桥入诗,首倡了桥梁文学。隋唐以后的诗人词客,都为桥梁写下了大量清丽动人的诗句,情景交融的描绘,增添了人们对桥梁爱好的情感。两千多年来,以描写桥梁为主题的诗篇和以同一主题为内容的铭、赞、颂记,数量之多,几乎是一个难于统计的大数字,它们不只是文人学士一般抒情之作,而且还包含着无比丰富的桥史资料,以及对桥梁功用上的各种描述与评价。我们研究这些文学、艺术大师的作品,就可能发现我国古代桥梁艺术和风格的精髓所在,这比从外形上可见可望的表现要深入的多,云南古桥亦如此。如明代高僧担当、钱开少,诗人杨慎、李元阳、阮元,清代学者师范、袁嘉榖、赵藩等留下了不少建桥碑记和描绘桥梁的宝贵诗篇。收集整理这些桥梁文学作品,对于研究云南桥梁史、交通史、文学艺术史、宗教史,以及拓展和深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4 为云南古桥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云南古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价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古桥研究和保护的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的良好机遇。云南由于其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特殊性,有着无穷的开发潜力和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在云南所拥有的诸多可供开发的资源中,古桥资源是独具特色、十分丰富的宝贵的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云南古桥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

3.云南古桥文化研究现状

20世纪40年代至今,国内外不少学者在云南古桥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发表了一大批涉及云南古桥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专著、有论文。国外如英国福尔梅约的《中国桥梁》,英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国内如唐寰澄的《中国古代桥梁》、《桥梁建筑艺术》和《桥》,茅以升的《中国古桥技术史》,韩伯林的《世界桥梁发展史》,田久川的《力与美的交融:古代桥梁》,余贤德的《中国桥梁》、周新成的《中国桥文化》、罗英的《中国桥梁史料》、李合群的《中国古代桥梁文献精选》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云南的部分古桥,为世界了解云南古桥提供了资料源。从省内研究看,云南省交通厅编《云南桥梁》,李学智《迤西古桥探访——禄丰古桥探访》,大理州云龙县文体局编《世界桥梁艺术博物馆——云龙古桥览胜》,陈云峰编著《云南古桥建筑》(上、下)等,这些作品对云南古桥的宣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遗憾的是大多研究停留在桥梁建筑图片的采集和简单介绍上,对于最能反应和揭示桥梁文化的碑文、诗词歌赋、传说没有引起重视,对于桥梁审美、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研究更少。可见云南古桥文化遗产研究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比如全面采集云南古桥图片资料,建立桥梁建筑图片资料库;广泛收集整理桥梁碑记、诗词、楹联、传说,以此搭建云南古桥资料平台;全面收集有关云南古桥的文献资料,构建云南古桥史料平台。这些工作都有待努力完成。

4.收集整理的方法和措施

(1)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踏访,全面采集古桥建筑图片,收集古桥诗词、楹联、碑记、民间传说和摩崖石刻。

(2)多途径全面细致的收集古桥文献信息资料,尽量将云南各地区古桥文献资料搜集齐备,建档。

(3)对每座古桥作详细分析、归纳、总结,从历史源流、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现状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精当的评价。

(4)创建云南古桥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为云南古桥研究、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源。

[1]山本宏著,姜维龙,盛建国译.桥梁美学[M].1989(8):280.

[2]于贤德.中国桥梁[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7):120.

[3]张亚军.浅谈云龙古桥[J].山西建筑,2007,33(11):310.

猜你喜欢

古桥云南桥梁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