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对人生价值坐标的构建

2011-08-15胡涛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5期
关键词:第一版道德修养小人

胡涛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论语》作为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作,作为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更作为全球、全人类的一份无法度量的人生价值遗产,古今中外能与之相媲美的是不多见的。我们在引以自豪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地学习之,并把他的思想发扬广大。

我认为整部《论语》告诉我们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加强人生道德修养的问题。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被眼前的一些东西遮住了眼睛,挡住了视线,拼命地追求物质利益,当他们一味的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却忘记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所以,即便物质利益得到了充足,还是会感觉到空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加强人生修养来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坐标。

一、君子的修养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处对话: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溪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很明显,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孔子和老子、庄子等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后者看到这个社会无可救药,就隐居山林,与世无争。孔子却不是这样,他明知道自己的道无法推行下去,不会被当权者所采纳,却仍旧辛苦奔波,四处推行,即便有时吃了闭门羹也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孔子之所以被称之为圣人,关键就在于他这如大海般深邃的修养。

我们知道《论语》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小人喜欢勾结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心里有鬼,不敢光明正大做事,想通过暗地勾结谋取利益。君子则不同,他们胸怀坦荡,能够平和善意的相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孔子又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则相反。”真正的君子,不仅自己善于做好事,而且乐于去帮助别人做好事,看见别人做坏事,也会想方设法去阻止,小人则喜欢帮助别人做坏事。从孔子的立场来看,他强调要完善自我的道德修养,要有开阔的胸襟和文雅的度量。

子华出使齐国,冉由向孔子替他母亲要些小米。孔子对他说:“君子只周济贫穷的人,而不接济富有的人。”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君子原则,就是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为富有的人追随。君子周急不继富,不仅包括经济财力上的救济,更应该是危难之时给予的道义和精神上的支持。能够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雪中送炭,这才是真君子的风范,正所谓雪中送炭见真情,锦上添花不足贵。针对当前的一些不良风气,我认为提出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一大批伪君子,说他们是伪君子,是因为他们只想方设法去帮助那些有实力的人,更直接地说是对他们有利用价值的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高中时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假朋友就像你的影子,当你处于‘光明’的环境下,他一步也不会离开你,一旦你跌入‘黑暗’的深渊,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很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君子的真谛!

二、利于义的取舍

子曰:“饭疏食,饮之,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不以贫苦的生活而感到困惑,要专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告诫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对别人,对社会有益的地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去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这并不是因为颜回的才智超群,而是因为他具有“一箪食”的优秀品格。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颜回便是楷模。如今,经常听到一些人说,道德值多好钱?道德本是无价的,但在小人眼里却变得一文不值。

子曰:“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君子了解义,行事以义为标准,小人钻营利,行事以利为奋斗目标。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只追求利益而不顾道义的人是小人。要想做到不贪念名利,不受富贵左右,就必须做到清心寡欲。然而,如今绝大部分人读书都是为了追求名利,升官发财,住上别墅。他们只把学习当成是炫耀地位的手段和升官发财的工具,没有体悟到学习的真正含义。正如孔子所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孔子认为,一个人学习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包拯为官数十年,没有建造私房,清廉的名声远扬。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就要服务于人民,而不应该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暴敛民财。做到清心寡欲就不会被名利左右,就会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己任。诗圣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不因物质上的贫困而放弃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和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能心怀天下,念念不忘苍生黎民,这种品质是多么的高贵啊!再比如伟大诗人范仲淹,他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时刻心系天下百姓,要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这种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以及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是值得今天的为官者认真学习的。

三、心灵的净化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回问孔子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告诉他只要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就可以了。“克己复礼”作为孔子思想内容之一,贯穿了《论语》一书的始终。克己在今天来讲就是心灵的净化,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够做到克己那么都将会心灵有所净化。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尽量多要求自己,多宽容别人。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能够真正理解一两个字就足够了。曾子曾经不也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何谓“忠恕”呢?就是你既要做好自己,同时也要想到别人,不强人所难,不伤害别人。别人给你带来伤害,你也要能做到不发火,能以宽容的心态处之。然而,真想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多数情况下,人们在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不由自主的发起火来。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还会老在想那件事,越想越生气,越无法平静。其实,我们要是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就会很快忘记它。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内心的空虚与躁动不安却与日俱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这将为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人格的完善

儒家思想提倡积极入世,道家思想提倡消极避世,所以要说两家谁的人格更加完善,当数儒家。孔子说:“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必须做到四点:首先要有智慧;其次是清心寡欲;第三是勇敢;最后是要有文学修养。”在这四点中,我认为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积极入世的体现,它要求我们在危险面前不退宿,面对黑暗的社会势力不胆怯。黑格尔说:“人的行为形成人的性格”,他根据圣经中的话又说:“要认识人必须根据行为的果实”。在如今的社会里,我们所看见的大部分都是低首哈腰的奴性形象,这些伪君子无法为老百姓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秦伯》)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儒家思想重人格完善的体现。

儒家认为,君子不应该隐居山林。一个有知识,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如果不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是不符合道义的。那些遇到社会动乱就隐居山林的人,自以为是洁身自好,维护自己的人格清高。其实,他们是胆小怕事,他们忘记了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与义务。他们的人格是不健全的,是畸形的人格。要想真正做到人格完善,就必须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自己对社会的那份责任与义务。《论语》中有多处的言论谈到了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孔子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对社会负有一种责任,为社会的变革身体力行。可见,这种社会责任感是多么难能可贵,是人格完善必不可少的。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华名族精神的基调,为构建人生的价值坐标提供了依据。今天,我们依旧要吸收和发扬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为人类的整体道德提升和和谐共生作出应有的贡献。

[1]《人之为仁》郭勉俞、巩番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第一版.

[2]《孔子》宋岩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第一版.

[3]《左手老子右手孔子》常桦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第一版.

[4]《梁漱溟先生论儒佛道》梁漱溟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3月第一版.

[5]《论语心得》于丹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6年11月第一版.

[6]《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7]《孔裔谈孔》孔令朋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1989年9月北京第1版.

猜你喜欢

第一版道德修养小人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点解读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指印小人来了
对《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初步研究
木勺小人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张执浩著作要目
著作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