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钱了,我想跟世界拧巴

2011-08-15谢宗玉

中国工人 2011年3期
关键词:孙红雷情诗王朔

谢宗玉

有钱了,我想跟世界拧巴

谢宗玉

我至今都没搞清楚,冯小刚如何得罪那帮愤青了?以至现在不管他的电影如何叫座,但在网上,得分一直低迷。前天在豆瓣网,浏览《非诚勿扰2》的短评,有这么一句:“尽管还没看,但不妨先打上一星给丫来个下马威。”豆瓣的最高分是五星,一星是特差的那种。不看就打分,完全是深仇大恨式的讨厌,这就是某些网友对冯小刚的态度。

岁末得闲,紧连的三部贺岁片我都看过。平心而论,《赵氏孤儿》表现稍差,《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应该旗鼓相当,但在豆瓣网,《让子弹飞》得分居然高达9分,而《非诚勿扰2》只得了6.4分。真为冯小刚冤得蛋疼。

如果说《让子弹飞》是一个喷饭式的热闹笑话,那么《非诚勿扰2》便是一则慢品细咂的苦涩幽默;如果说《让子弹飞》是一盆麻辣火锅烫,那么《非诚勿扰2》就是一锅豆腐清煮鱼头汤;如果说《让子弹飞》是一部架空了历史的英雄狂想曲,那么《非诚勿扰2》则是一部打着爱情旗号的人生沉思剧;如果说《让子弹飞》是上海的《故事会》,那么《非诚勿扰2》就是兰州的《读者》;如果说《让子弹飞》是酒满,满得都溢出来了,那么《非诚勿扰2》则是茶浅,浅得恰到好处。

基于以上原因,尽管我对姜文的好感一直超过冯小刚,并用一篇超长的影评,把姜文的《鬼子来了》抬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但面对这两部电影,我还是冷静地给《非诚勿扰2》打四星,给《让子弹飞》打三星。我只能请那些挺姜抑冯的网友原谅我,也许是由于我本人俗得太久,俗不可耐,所以主观上排斥跟我一样闹腾的“下里巴人”,转而轻迷于中产阶层那种较为安静的“阳春白雪”?

百分之八十八的续集,都属狗尾续貂,但显然,《非诚勿扰2》不是。我甚至怀疑它超越了第一部。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正确,我又把第一部看了一遍,结果发现自己的直觉是对的,《非诚勿扰》它只是一碟匆匆奉上的爱情小点心。这种老套故事已被人写滥。之所以品相还不显太差,是靠了葛优老练的油滑、舒淇妩媚的清新和冯小刚略带感伤的镜头救的场。而《非诚勿扰2》则完全改变了爱情故事的气质,成了一部人生的荒诞剧。换句话说,它是往爱情的香囊里填塞生离死别,采用的是修辞格“赋比兴”中“兴”的手法。先言它物,以引出所咏之物。借葛优和舒淇的爱情,引出孙红雷华丽的离婚仪式和人生告别仪式。有了这两场仪式,即便葛优和舒淇的爱情如何疲软坍塌,它也有了支撑点。也是有了这种构架,冯小刚再拍《非诚勿扰3》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编剧好,它同样可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不记得在什么场合了,冯小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就像一扎啤酒,王朔把一杯二锅头倒进去,这种混合酒,名叫深水炸弹,喝完后会上头。”说这话时,他显然是清醒着的。这部电影如果离开了王朔,它的命运会如何,真的难说得很。是王朔一锤一锤把《非诚勿扰》的窄门砸开,变成外延宽阔、内涵丰富的《非诚勿扰2》。

编剧宁财神看完这部电影,叹道:“处处华彩,处处干货,许多值钱的人生感悟,友谊婚姻生死,每个角落都充盈着两个老炮的经历与思考。在这个层面上,王朔用脚趾头写也足以干掉大部分编剧。”也是上了年纪的人,才能发出这种感慨。王朔的确很强,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愤青慢慢呈现出老态来,其说话讲理的方式,也沉淀成一种炉火纯青式的别致和诚恳。那些随意丢出的话,绵里藏针,字字入心,有幽默,有温情,但仍是冷酷的底子,让人既爱又恨。你刚要咧开嘴笑,他话风随即一转,你的嘴巴只好尴尬闭上;等你泪光刚泛,他又一个鬼脸,逗得你直乐。不过笑得狼狈,近乎无奈。看这样的轻喜剧片,内心真有一种五味杂陈的味道。

王朔说:“死是另一种存在,相对于生,只会生活是一种残缺。”

王朔说:“我也怕死,像走夜路,敲黑门,你不知道门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怕一脚踏空,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王朔说:“婚姻怎么都是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散买卖不散交情。”“活着是一种修行。”

王朔说:“穷人才追求所谓的帝王享受,把脚当脸伺候。”

王朔说:“你要的是感情,我要的是婚姻。注定不是一条道儿上的。”

王朔说:“这不是病,这是命,我的命找我来了,我只能从命。”

……

这些句子,年轻人看,也许会觉得平淡,只能听出一些幽默的效果,但稍上了年纪的人,就知道这是岁月淬火之后的人生缄言。再通过葛优、孙红雷等人之口说出来,真有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突然就奇怪了,近期三部贺岁片,葛优都是主演。但似乎只有与王朔、冯小刚搭戏,葛优才是人们记忆中的葛优,慢条斯理,漫不经心,就可把戏氛做得很足,透着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潇洒。而在《让子弹飞》和《赵氏孤儿》里,葛优都演得太给力了,反而呈现不出他本有的艺术感觉来。其实葛优名气再大,他都属本色演员。只是他这个本色,已经相当戏剧化了,他就像一瓶万金油,即便他扮演的形形色色人物都像他本人,也不觉得扎眼。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把葛优的日常生活随意拍下来,也会乐翻几亿人?

孙红雷却不一样。最初孙红雷在警匪片中演邪派人物,抢劫犯杀人犯什么,小眼睛精光四射,吓得人死;接着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演正直士兵,一脸相貌堂堂。再接着在《潜伏》演外表老实而内心阴冷的间谍,机智过人,处处料敌之先。现在,他又扮上一个大发了的虚无主义者,表情并不丰富的脸面,只是稍微流转一下,居然就把观众弄得哭笑不得。这种功夫也很是了不起。

但电影并不止于这些。

可以说,王朔无论混江湖多久,无论多匪气多油滑多世俗,骨子里的文艺情节怎么都抹不掉。正是这样,这部轻喜剧才会呈现出人生荒诞剧的模样来;正是这样,这部片子也可以看做是中国中产阶层的一份隐讳的生活宣言书。

很多年前,外国一些学者就预言,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他们会马上成为社会的主流,会倡导社会的各项改革,会成为民主政治的领头羊。但事实证明,外国的学者错了。现如今中产阶级的确成了中国社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成为社会的精英,并不具有影响社会、引领潮流的合力,并不能在政治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除了有钱之外,他们同普通老百姓没有区别,一样生活在苦闷和无奈之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开始就没有改革社会的抱负,有些人即便有,也很快就流产了。失去了生存竞争的压力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成了虚无主义者,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开始与钱过不去,用钱与世界拧巴,用钱跟自己闹腾,用钱与大家玩冷幽默。

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开始。在生存环境艰难了近两百年的中国,莫说政治改革很难,就连生活模式也是中规中矩、一成不变的。不管谁稍微违规,就有人指指点点,口诛笔伐。改革开放三十年,丰富的只是物质,人心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丰富,社会生活仍呈现不出多样性来。

这时让孙红雷的“离婚仪式”和“人生告别仪式”看似荒诞地闹腾一下,对中国人封闭的思维,绝对具有某种强烈的暗示性。对中国由官僚主宰的社会架构和生活模式所构成的冲击波,或许是无法估量。在中国,小老百姓看似与官僚毫无关系,其实却处处受制于官僚,出门事事与权势有关,老百姓必须要媚权谄势,才可能分得生活的一杯冷羹。现在以王朔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突然晃了晃中指,说:NO!老子不陪你们玩了!老子要用钱玩出另一种花样来。老子的生活自己做主,怎么折腾都跟你没关系。

既然改变不了中国的政治气场,那么先来改变生活气质。而生活气质一旦改变后,中产阶级的虚无病症,也会痊愈。而中产阶级变得踏实了,沉淀了,不虚无了,他们又会把改变自身的目光再次投向社会,这时政治改革的春天也就来到了。

在电影中,王朔还用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两首情诗。这也是一种叛逆的象征。喇嘛是不能恋爱娶妻的,可这个24岁就命丧青海湖畔的仓央嘉措,在短短的一生中,却写了近百首情诗。这些情诗其实也就是汪国真水平,但由于他是喇嘛,情诗就变得意味深长起来,王朔把其中的一首用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仪式上,这种冷幽默式的叛逆意味就更深了。虽然网上传说这诗是后人的伪作,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它已具有了喇嘛仓央嘉措的情意禅味。请容许我用这诗作为文章的结尾: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这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谢宗玉,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新近有青春成长小说《蝶变》、悬疑惊悚小说《末日解剖》、黑社会内幕小说《黑色往事》正在市面销售。

栏目主持:胡宏梅

猜你喜欢

孙红雷情诗王朔
爱的剖白——浅析冉仲景诗集《献给毛妹的99首致命情诗》
一首情诗,唯美了相识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孙红雷的眼泪
孙红雷的眼泪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