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家发财的秘密是什么?

2011-08-15文/余

中华魂 2011年11期
关键词:资本家人民出版社工人

文/余 斌

为资本家辩护的西方经济学者称,资本家发财的秘密,一是在于资本家具有经营才能,从事了管理“劳动”。马克思用资本家的“监工和经理耸肩膀了”①回应了这种说法。随着所谓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代的许多资本家早就不亲自参与管理了。

二是在于资本家慧眼识珠,找到了有本事的监工和经理。但是,资本家的这个慧眼识珠应当得到多少回报,又该如何测算呢?而且,他或许只是方便地让他的小舅子做了经理,而监工还是他小舅子找的。2010年9月中国当代商业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国美电器的创始股东黄光裕要求罢免他曾慧眼识出的董事会主席陈晓而未能如愿。这说明资本家的所谓慧眼识珠不足以成为他发财的秘密。

三是在于资本家的禁欲,资本家没有把他的资本吃光喝光而是拿去从事生产,因而应当获得回报。但是,资本家的消费水平远远超过工人,真正禁欲的是工人。而且古代的富人也常常把金银埋在地下实行禁欲,但是他们并没有从这种禁欲中得到过什么回报。可见,禁欲不是要求回报的理由。②

四是在于资本家提供了生产要素,例如,纺纱厂的资本家提供了纺妙用的棉花和纱锭,就是向工人提供了服务,因而要获得回报。但是,如果工人不用纱绽把棉花纺成纱,棉花就会烂掉,纱锭就会生锈。因此,工人纺纱本身就已经保存了棉花和纱锭的价值,就已经是为资本家服务,给了资本家回报,资本家应当满足于收回等值的东西,而不应再要求什么利润或剩余价值了。

五是在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尽管西方经济学家一再尝试用胡乱估算的宏观数据和胡编的函数来“计算”资本、土地、劳动等各个生产要素的贡献,但他们只是满足于从中得到某种计算结果并加以发表,混个教授或得到一笔论文发表奖金,从来都不曾设想在现实生活中以此计算并规范每个资本家、地主以及每个工人应当得到多少。而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巨大贡献的生产要素——阳光、雨水和空气也从来没有参与过农业产品的分配。另外,参与生产的资本也不能是货币形态的资本,只能是实物形态的资本,如机器、原料。货币本身并不参与生产。但是,即便我们“认可”资本和土地对于财富创造有所贡献,这个贡献也与资本家和地主无关,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参与生产过程。同时,那些将能够直接创造价值而作出贡献的机器和原料出卖给资本家的人就是傻瓜了,因为他们因此而失去了这些机器和原料所创造的东西③。此外,如果真的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分配物也应当直接归资本和土地所得,比如把钱财直接埋进地里或贴在机器身上,而不能被资本家和地主拿走。如果因为资本家和地主是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就可以拿走这些分配物,那么一来,这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二来,奴隶主也是奴隶的所有者自然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拿走奴隶劳动的果实,从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就直接形成奴隶制度的合理性。

六是在于资本家承担了风险。但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经就商人抱怨他们会遭到绑架、殴打、敲诈和抢劫即经商必须冒巨大的危险的问题指出,如果商人是为了正义而甘冒这种风险,那么他们当然就成了圣人了。然而,既然商人每天都在抢劫全世界,那么,上帝让这样多的不义之财重新失去或者被人抢走,甚至使他们自己遭到杀害,或者被绑架,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④不知名的毕阿伯爵则说得更明白了。他认为,商人只是拿别人或者商品和货币去冒险。如果他们为了发财而让别人陷于明显的危险境地,那他们就是干了极坏的事情。而为了一个人的发财致富而拿商品去冒险,也不可能是什么功绩。⑤至于那些大笔购买国债的金融资本家,更是不用冒什么风险,却获得了巨额的收益。更何况,西方经济学并认为,纺纱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和纱锭,从而承担了某种风险,就可以向出售棉花的商人和出售纱锭的资本家索取什么报酬。

实际上,工人承担的风险比资本家要大得多。煤矿工人是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挖煤工作的,而他们的所得远远少于从来不冒这种生命危险的煤老板们。西方经济学把价格的波动看作是风险,那么,如果说价格向下波动,可能会使资本家面临亏损,那价格向上波动,则更可能使他大赚。相反地,如果资本家的商品卖不出去或者因纯属资本家的个人行为不当而导致破产,工人就会失业,甚至失去被拖欠的工资。如果经济不景气,商品价格长期低于市场价格,工人的工资就要下降到平均水平之下,工厂也会开工不足。所以,工人承担的风险最大⑥,但是,工人却远没有发财致富。

那么,资本家发财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秘密就在于资本家在市场上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商品。

注意,这个商品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者。正如西方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最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即劳动,不能像私人财产那样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自废除奴隶制以来,将人的赚钱能力视为一种 ‘其他的资本财产’,是违法的。你不能自由地卖出你自己;你只能在某个工资价位上将自己租借出去。”⑦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劳动只有凝结在商品中才能买卖,而在等价交换的买卖中,资本家不能获得价值的增殖。其次,政治行为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经济因素。奴隶制的废除并不是因为什么普世价值,也不是因为法律至上,而是因为使用奴隶劳动比使用工人劳动更贵。假如奴隶和工人都能劳动30年,奴隶主是一次性购买奴隶30年的劳动时间,而资本家只是按天购买工人的劳动时间。如果资本家对工人的工作、生存不再感到兴趣,就随时可以把他赶出去,让他去饿死,同时并不因此使投下的资本受到什么损失。⑧而奴隶主对于奴隶就没有这么便利。而且如果奴隶劳动10年后就劳累而亡,该奴隶无法完成的余下的20年劳动时间就成为奴隶主的损失;但如果工人出现过劳死,资本家第二天就可以轻易地用其他工人来代替他。英国《泰晤士报》当年曾经为美国的奴隶制辩护说,“我们中间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们自己是用饥饿的折磨来代替皮鞭的抽打,使我们本国的年轻妇女累死,我们就很难有权利用火和剑攻击生来就是奴隶主的家族,他们至少是好好地养活他们的奴隶,并让奴隶进行适度的劳动。”⑨而《泰晤士报》当年所谴责的那个使英国年轻妇女累死的事件在中国也重演了。⑩

为什么资本家买到了劳动力商品就可以发财呢?这是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主要就是工人的存活和繁衍后代(还包括教育和医疗等)。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由这些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的。另一方面,作为商品,劳动力也有它的使用价值,那就是它可以从事劳动去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⑪但是,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者,不是它的出卖者即劳动者本人,而是它的购买者即资本家,因此,劳动者是为资本家从事劳动。

假定劳动力的价值按天数算,折合每天24元。再假定工人从事的是纺纱劳动,原料是棉花,产品是棉纱,机器的耗费体现在纱锭的耗费上。假设1小时内有1公斤棉花被纺掉,或者说,转化为1公斤棉纱。假资本家已经按每公斤5元的价格购买了6公斤棉花,每小时纺纱活动要消耗价值1元的纱锭。假定工人每小时创造的价值为4元,而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等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即每天24元。工人在6小时内把6公斤棉花转化为6公斤棉纱。于是,这6公斤棉纱的价值是消耗的原材料和机器的价值(其中,棉花的价值=5元×6=30元,纱绽的价值=1元×6=6元)加上工人新创造的价值(24元),共计60元。因此,一公斤棉纱的价格为10元。

这时,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30元购买棉花,6元购买所消耗的纱锭,24元购买劳动力。预付的价值没有增殖,没有产生剩余价值,因而,货币还没有转化为资本。

然而,尽管维持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24元,即只需要工人劳动6个小时,这种情况并不妨碍工人一天劳动10小时或者更多时间。而现实是,如果工人不去一天劳动10小时,他就得不到活命的24元日工资。因此,工人在纺织工厂中遇到的,不是6小时而是10小时劳动过程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如果6公斤棉花吸收6个劳动小时,转化为6公斤棉纱,那么10公斤棉花就会吸收10个劳动小时,转化为10公斤棉纱。

1公斤棉纱仍然和以前一样值10元,10公斤棉纱就值100元。但是,投入劳动过程的棉花值5元×10=50元,纱锭值=1元×10=10元,劳动力值24元,共计84元。84元转化为100元,带来了16元的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了。

在这里,剩余价值之所以等于16元,就在于工人每天第7个小时至第10个小时的劳动是没有报酬的。正是工人在这4小时的剩余劳动中创造的价值形成了剩余价值。

这就是资本家发财的秘密。从生产过程来看,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尽管工人决定不了使用什么种类和什么质量的生产资料,因为这是由资本家决定的。但是,从资本家发财的过程来看,生产资料转化为吮吸他人劳动尤其是他人剩余劳动的手段。因此,不再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使用工人。⑫这样一来,工人的相对过剩和失业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有句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从上面的叙述来看,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c+v+m。

这里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除劳动力商品以外其他生产资料商品的资本,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变地转移到产品的价值上;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商品的资本,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不仅补偿了自身,而且形成了剩余价值。

我们将会看到,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处处脱离不了这个本质公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变资本中,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形态的不变资本的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是一次性消耗掉的,因此,这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这部分不变资本称为流动不变资本。通常原材料和一些辅助材料,如纺纱时消耗的棉花、电力等,就是这样的流动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形态。流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一起构成流动资本。而另一部分生产资料形态的不变资本的使用价值则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消耗掉的,如机器、厂房等等。它们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期间内,在不断反复的劳动过程中,总是反复地执行着相同的职能,直到最后老化报废。因此,这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就是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这部分不变资本称为固定不变资本或固定资本。其每年转移的价值部分即其折旧,是该固定不变资本的价值额除以其使用年限。

注释:

①《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5页。

②《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3页至第224页。

③当然,这些人并不傻,因为他们至少是模模糊糊地明白,这些机器和原料并不会创造价值。

④转引自《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69页脚注。

⑤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0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40页。

⑦(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宏观经济学(第17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第27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64页。

⑨转引自《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96页脚注,。

⑩《殷国安:何春梅累死了 血汗工厂加班仍在继续》,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zlhd/20051110/11172108891.shtml

⑪《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6页。

⑫《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59页。

猜你喜欢

资本家人民出版社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抉择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