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兼与吴敬琏先生商榷

2011-08-15史中来

中华魂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全局市场经济

文/史中来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在理论上早已解决,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与成果。理论与实践表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加强宏观调控。这是保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从而保障市场经济按照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共同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健康顺利运行的根本条件和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失误,甚至走偏方向,产生资本主义市场条件下必然产生的那些矛盾和弊病,但理论界对此认识并不一致。例如,前不久吴敬琏先生提出,搞市场经济应让市场完全自发地发挥作用,政府不应进行宏观调控,既“不应当操办投资项目”,也“不要指定选择哪一种技术路线”,更不能“设立行政许可”,“与民争利”,甚至认为,一些部门是“假借调控的名义,扩大自己的权力和腐败寻租的空间”,“误导公众,延缓市场化改革进程,阉割改革市场化核心内容”,等等①。这种观点不区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完全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将改革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与原则相混淆,是不能同意的。

一、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同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所谓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可以从直接和广义两重意义上理解。从直接意义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是指,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让“看不见的手”调动各方面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投资、生产主要不是由制定计划的国家有关部门决定,而主要是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面向市场自主决定。价格、盈利率、商品实现程度、市场供求关系成为投资决策和生产流通的根本动力、指示器和调节器。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规律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支配规律。企业和投资者成为市场的主角和基础性决定者,但企业只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以至生死存亡不仅要受到市场的制约,而且要受到社会其他条件和整体关系的制约。价值规律反映的内容变了,但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决定商品价值,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的价值规律仍在起作用;等价交换背后的所有者和生产关系变了,但等价交换原则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不再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而是为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价交换不再是完全私有者之间的交换,而是公有制企业之间及其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交换。价值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市场是手段,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这就是资源配置不单单是指生产力,更不单指自然资源,而首先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配置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者。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主要是指这一点。市场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其中公有制居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上是平等的,但性质、职能和作用并不相同,实力和交换能力也有差别,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决定性的资源配置主体变了,就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区别了。从生产力要素来看,市场配置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生产资料资源、自然资源等等,概括起来无非是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项。劳动对象转化为商品,形成新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扩大再生产中再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与劳动资料的配置与结合,不仅是人与自然的配置与结合,而且是人与人之前的配置与结合。在这种配置与结合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核心和起点,但不是终点,它还会往下往纵深延伸,在管理、交换、分配等环节表现出来。每一个环节都表现人与人关系结合和配置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的性质,并影响生产力发展。哪一个环节背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就会必变性质,也难有效率。把市场配置资源仅仅看作价值规律起决定性作用是不完全的,“让看不见的手决定一切”的观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也起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单纯市场调节所不具有的更加重要的宏观指引、总体配置作用。市场和计划、宏观调控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计划、规划、宏观调控是对资源的宏观指导和配置,市场是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市场是基础,但不能离开宏观管理、宏观制约和宏观引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方向,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要求。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市场也是这样。灵,不是万灵;自由,又不自由;能调动创造生产力的积极性,也能调动破坏生产力的破坏性。

市场存在天生的缺陷。它的盲目性太明显了。越广阔的市场存在越大的盲目性,越未知的市场存在越大的盲目性。企业怎么高明,也难以了解和掌握全局市场。信息万变,假象与真实并存,欺诈与诚信齐驱,企业难以判断。而企业又往往就是欺诈、造假的原凶,惟恐市场不乱的原凶,这实际上是市场盲目性的原凶。其原因在于追求利润是私有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是可以不顾一切的。追逐利润使企业只着眼于企业利益和眼前利益,难以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市场调节具有天然的滞后性。抢占先机者得利,落后一步者跌倒。大家都抢占先机必然造成比例失调,再退出,再调节,已造成巨大损失,单纯依靠市场是难以弥补的。社会范围的比例失调是最严重的失调。在市场经济中,这种失调周而复始,总是不断出现。巨大的不平衡造成巨大破坏以后,做大量事后调节才能达到平衡。自由转化为不自由,对抗自由;灵变为不灵,对抗灵。因此需要“看得见的手”出来指导、帮助、调节。

宏观调控之所以重要和不可缺少,主要是因为它可以摆脱企业和市场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从整体出发来观察问题,从全局出发来研究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对社会资源进行社会范围的总体配置、综合配置和有预见的配置。它立足于尊重市场经济各个局部的权利和利益,尊重和调动市场细胞各个局部的积极性,但高于市场细胞局部的局限性;它超出局部利益配置资源的需要,考虑整体利益配置资源的需要;超出从一二个因素出发配置资源的限制,兼顾多种社会资源的内在联系和综合配置要求;超出从眼前利益配置资源的限制,考虑资源配置的长远需求。它可以区别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抓关系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项目,推动社会飞跃和重大进步,使全社会按比例、协调、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按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和发展要求发展。

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相结合,是全局发展要求与局部发展要求的结合,使全局发展立足于局部,局部又服从全局,服务于大局;是微观灵活发展与全局有序发展的结合,全局有序发展立足于微观灵活发展,微观灵活发展又有序协调,这样就能够形成毛泽东当年所希望的“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许各自为政”②,应该分散的必须分散,又有集中又有分散,又有组织纪律又有心情舒畅的生动活动局面,成为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发展的巨大力量。

二、加强宏观调控,就必须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由谁进行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社会,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是国家。领导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是人民赋予执政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任务和权力。社会主义国家有责任也有能力依靠广大群众进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政权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上层建筑,是劳动人民掌握和行使自己权力、维护自己利益的根本手段和标志。劳动人民掌握政权不仅要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利益,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而且要利用掌握的权力进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自然生态建设,提高自己的生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管经济,管政治,管文化,管社会,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政权具有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职能。恩格斯说:“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政府的作用。其中包括制定方针政策,发布政策法令;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方案;指导正确处理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协调、按比例、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的关系,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等等。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宏观调控的任务。可见,市场可以解决企业的资源配置,而这些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市场是无法解决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并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不断进步、完善。这是党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职能。只有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形成市场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条件,并不断完善。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是宏观调控的另一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并形成一套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比如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进行社会全面建设;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等等。党的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指明了总体目标和方向。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只有党和政府才能做到这一点。

提出路线方针政策,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步骤,制定计划、规划加以落实和实施。制定计划、规划,引导市场经济发展,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1978年以来,通过改革开放,制定了从第五个到第十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企业可以有计划,但企业不能制定全国计划,市场也不能自发地形成全国规划。全局性计划和规划,只有具有全局视野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全局利益的党和政府才能制定、行使,并使之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计划、规划指引下进行,是始终与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国家计划、规划的制定、运行、调整结合在一起的。

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从全局出发,抓国家经济平衡、协调、按比例、可持续发展。按比例规律是任何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不可违背,违背必受到惩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受“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不能自觉地实现按比例可持续发展,一直会受到这一规律的惩罚。这些年来,由于有些人鼓吹“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我国2/3以上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出现生产与消耗的失调,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失调,生产与消费的失调,表现出了市场经济盲目性的一面,也表明我们的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进一步发挥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任务。

集中力量抓大事,抓关系全局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大工程、大项目、高科技,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而这只有党和政府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才能做到。我国卫星上天,两弹发射,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实现和实施,建设实验快堆、铁基超导、高速铁路,研制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0亿次的计算机,使我国大型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等等,这些先进技术,都是党和政府集中力量实现的。显然,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作用,进行宏观指挥和管理,才能做到。

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关系,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促进一、二、三产业之间、工农城乡间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地区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帮助和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等等,更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和政府的职能。

这些年来,正是由于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挥政府统观全局、掌握大局、统筹兼顾,抓关系全局性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抓,科学地抓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政策和措施,而不是让市场的自发性拖着走,同时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积极性,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才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实践证明了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方向性、关键性和全局性的决定作用。

西方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甚至包括一直鼓吹自由化的市场理论家,也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巨大缺陷,承认中国之所以欣欣向荣,高速发展,是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挥政府集中统一领导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宏观管理是分不开的。萨缪尔森说:市场经济经常“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④“历史终结论”的泡制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福山说:中国的发展之所以取得杰出的成就,是由于“中国政府的质量高,对人民负责”,“中国体制最重要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做出众多复杂的决定,而且决定的结果还不错。”“中国有一部能够避免混乱的严格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机构”⑤。前不久美国传统基金会对市场的“自由度”排位,把中国排在第135位,而排在中国之前推行“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所有国家发展却比中国慢得多,得出结论:“自由市场经济是华而不实且有害的”⑥。

三、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宏观调控有直接、间接两种形式。强调间接调控,并不排斥直接调控,不排除在一定范围和时期下达指令计划,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组织指挥重大社会生产活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飞跃。固然,在我们国家,企业怎么发展生产,上什么项目,发展生产采取什么设备工艺技术路线,政府不应干涉。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放任自流,一切投资生产尤其是涉及全局的重要投资、重大项目完全由市场自发地支配,而不接受政府的宏观规划指导。企业的地位、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它认识市场及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局限性,这只有发挥政府宏观指引和调控的作用才能弥补。关系全局的投资、生产、技术进步路线,宏观调控的作用不能缺少;行业关系,国民经济比例的调节,宏观调控更不能缺少。生产已过剩了,还要上新项目;明明是落后技术,采用会带来严重后果,政府不应干预吗?

吴先生提出:“必须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须把直接控制经济的 ‘全型’政府改造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⑦他把宏观调控说成是“全能性政府”,是毫无根据,违背事实的。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98%以上的计划指标早已取消,为市场所取代。政府所管的是方针、政策、发展战略、规划和关系全局的重大举措,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即使想干预,企业也不听你的,何来“全能”?其次,吴先生的“全能”之说抹杀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和职能的根本区别。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家的“总代表”,维护和集中资本利益、行使“总代表”的权力。在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手”操纵一切,市场是够“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表面上仅发挥所谓“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但国家机器的另一只“看得见的手”一直在发挥作用,国家机器不断地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干预方式有时强些,有时弱些,不同时期干预力度也有侧重,但无一不是用国家机器对经济进行干预,包括给垄断资本输血、降息,刺激经济增长,调控消费,抑制通膨等。只不过这种干预名义上是“为公共服务”,实际上是为资本服务罢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性质和目的与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全局利益。主张把宏观调控放在“市场边界”以外,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宏观调控限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的范围。如果按照吴先生的主张,政府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过问,甚至“不得设立行政许可”,干预就是“与民争利”,“阻挠改革进程”,而让“看不见的手”彻底完全地发挥作用,还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吗?把社会主义政府的职能改为仅仅“提供公共服务”,取消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还有什么区别呢?

宏观调控是有条件的,即必须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进行指导性的配置和有范围、有限度的宏观配置,而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市场调控必须具有科学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避免片面性、盲目性和主观主义,避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或四平八稳,裹足不前。科学性是宏观调控的第一要义,违背实际的宏观调控,将带来比“市场失灵”更糟的后果。宏观调控要有正确的方法,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善抓重点和时机,兼顾各个主要方面,采用综合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在这方面,值得认真研究。

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建立健全金融体制、税收体制、财政体制、市场监管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制度保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能把两个“毫不动摇”变成一个“毫不动摇”。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削弱宏观调控,都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将带来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社会矛盾,甚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倒退。这是必须警惕的。

加强宏观调控,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包括行政许可制度,市场进入制度,市场监督检查制度,投资融资上市制度;改革、完善财政体制、税收体制、金融管理体制,为市场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现在市场流动性多余,但一些企业又感到资金紧张,融资难;资本无序流动,投机资本活跃,一会儿倒房地产,一会儿倒矿产,制造金融泡沫,带来通货膨胀。一些行业集中度很低,生产分散,却高喊“反对垄断”;许多行业外资、私有资本早已占统治地位,却还说“国有企业与民争利,设玻璃墙,不让私营企业进入”。类似的无序状态,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在加强宏观调控中要特别重视完善金融体系。现代经济不可缺少现代金融手段和金融体系的支持,但背离实体,形成泡沫,把流通手段变成为投机手段,危机出现就势在必然。西方金融手段可以学,但不可盲目照搬。

加强宏观调控,还要扩大视野,处理好国内与国际、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我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它对我们既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世界经济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我国处于弱势地位的态势一时难以完全改变。世界经济错综复杂,投机资本横行,有空子就钻。西方国家出现任何大的变动都会向世界传递,也会传递到我国。因此,我们要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我国是个大国,有广大的国内市场。要立足于国内,使对外开放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样,我国就能立足于不败之地,从而加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北京日报》2011,7,11)

②《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12月2日),《人民日报》1949年12月4日。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59页。

④萨缪尔森,诺得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第78页。

⑤《美国民主没有什么可教中国的》、《世界进入后华盛顿时代》。

⑥埃里克·李,《纠正有关中国的误读》,《纽约时报》2011年7月18日。

⑦吴敬琏:《转型决不是一个单项动作》。《北京日报》2011年7月11日。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全局市场经济
基于改进空间通道信息的全局烟雾注意网络
领导者的全局观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二分搜索算法在全局频繁项目集求解中的应用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