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2011-08-15李瑞民

少林与太极 2011年1期
关键词:内气躯干丹田

文/李瑞民

腰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文/李瑞民

何为腰?两肾为腰。人之背部督脉、脊柱腰椎部、两肾之间即为腰。中医称腰为肾之府。何为腰法?太极拳运行过程中用腰、练腰之法门也。

自古以来,拳法多言手、眼、身、步、法,很少有人提及腰法,也有人认为身法中自然含有腰法,此言虽有一定道理,但有欠妥和不完善之处。“身”包括人之头面、四肢及躯干,躯干又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胸,下部为腹,中部为腰。因此,不能以身法代腰法。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刻意留心在腰间,腹部松静气腾然”。行拳时气如车轮,周身相随,有不当之处拳便散乱、身便不得力,“其病在腰腿之间”。

陈立清在《学练陈氏太极拳十三要》中说:“从内劲上看,腰脊旋转催动四肢螺旋缠丝,如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产生周而复始的阴阳开合、千变万化,自然气血协调、神志舒畅、四肢躯干轻灵圆和,随心所欲。”陈伯先《太极拳练习概要歌》云:“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腰处身躯之中部,四肢前后左右转动时以腰为中轴,腰不仅可以承上启下,而且可使招势之间连贯无隙、紧密结合。

陈鑫曰:“太极拳者,缠法也。”身躯与四肢的缠丝可以使全身诸部收发自如、运转轻灵、畅通无阻,然全身劲力以腰脊为枢纽节节贯穿。石磊老师说:“腰为枢纽,手足相随。缠丝劲以腰脊命门穴为枢纽,上通手指,下达足趾。”太极拳的缠丝劲离不开腰这个枢纽,腰为一身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中间腰劲促动手足运转缠丝上下一气贯通。

笔者根据自己30多年习练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体会,结合有关资料,研究归纳出几种常用的腰法练习功法。

1.中正法

胸腹向前微合,脊椎关节尤其是腰椎1~5关节节节对准并向下自然松沉,命门微向后撑,裆部松开撑圆,会阴穴轻轻上提,臀部自然上泛,虚领顶劲,百会穴朝天,中气自然领起来,如预备式动作。只有腰部中正,才能全身中正安舒、松沉自然,周身和谐,身法中正端然、从容圆活。此法是拳之关键、一身之关键。

2.运化法

3.缠丝法

石磊老师将太极拳的缠丝劲归纳为四种缠丝法,并对其中两种缠丝法明确指出气之源及出、经、达的全过程。如上肢的出劲顺缠,“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后,绕臂斜缠而下,从尺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上肢的出劲逆缠,“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绕臂斜缠而下,从桡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逆缠”。由此可以看出,上肢之出劲顺缠或逆缠之气由丹田发出需经命门穴送达指端。命门穴在后背腰第二腰椎棘突凹陷中,为身体督脉28穴之第4俞穴,前与脐平(道家有称丹田处为前命门者),其两旁5厘米处为肾俞穴,深处为肾脏。这一区域正是太极拳所说的“腰间”,故有腰部缠丝法。

4.虚实法

虚实为太极拳第一要义,陈鑫讲“开合虚实,即是拳经”,“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一虚实”,腰部也不能例外。收劲时气归丹田,腰部呈合劲,此时腰部应为实;发劲时气从丹田经腰部而出,达四稍,指(趾)为实,此时腰部相对为虚。腰法之虚实以内气的收放来区分,换言之,腰部之虚实是与四肢的充实及收回相对而言的。腰为身躯之中,躯干有虚实,腰更有虚实之论。这是练拳者有一定基础、能够内气鼓荡之后才便于理解并进一步研练的方法。

5.蓄法

气归丹田以蓄而待发,为运化之备。手眼身步法,腰法为基础。腰是中心轴,肢似外轮转,以身带四肢,腰动尤在先。

腰有阴阳、虚实、开合、动静、蓄发之用,当然就应该各有其法。有志于此技者需进一步研究及实践。

猜你喜欢

内气躯干丹田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站桩练气通周天之我见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树与人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太极拳之以气行拳
千奇百怪的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