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家禽免疫效果
2011-08-15李劲松
李劲松
(西盟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西盟 665700)
要想养好家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除了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和提供优质全价饲料外,还要切实做好家禽的免疫工作。而做好家禽免疫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家禽免疫效果。为此,就影响家禽免疫效果的因素和应采取的对策探讨如下。
1 影响家禽免疫效果的因素
1.1 外因
免疫过程中的各种人为因素。
疫苗选择及其使用量:合理地选择家禽疫苗及确定其使用量是确保防疫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若疫苗选择或用量不当,不仅可使家禽健康受到损害,而且还能导致防疫失败。因此,在养禽生产过程中,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疫苗贮存和运输:在家禽饲养过程中,由于疫苗贮存和运输不当,往往导致免疫失败。
免疫接种时间:家禽机体对病原的敏感性呈24h周期性,所以不同时间免疫接种,其效果也略有差别。
免疫接种的方法:免疫接种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免疫程序:由于家禽种类、所处的环境等不同,免疫程序也不一样。一般不同生产性能、不同饲养周期禽群、禽群的免疫系统是否成熟、禽群的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状况等,都影响免疫程序。
1.2 内因
免疫过程中的抑制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日趋严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逐年增加。例如家禽感染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将损害免疫中枢器官的发育,影响将是终生的。
应激因素:应激反应是指由于应激因子对动物体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一切紧张状态。应激反应对动物体有破坏作用的一面,即所谓的适应性疾病。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因此,这些器官的激素分泌增加,影响到免疫系统,机体的防御机制等也发生变化。在各种应激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热应激,故夏天禽舍中的防暑降温十分重要。
化学物质:目前已经证实某些化学物质,如卤化苯、卤素、农药等,都是免疫抑制剂,可引起禽类免疫系统的部分甚至全部萎缩及活性细胞的破坏,进而引起免疫失效。
营养因素: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抗体的产生起重要作用。如果蛋白质饲料不足,可造成机体在免疫应答中合成免疫球蛋白受影响而造成免疫抑制。
毒素因素: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可抑制禽类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使法氏囊、胸腺、脾脏萎缩,毒害巨噬细胞,从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
免疫耐受:指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了某种特定抗原后,针对该抗原表现特异性无应答现象,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2 采取的对策
(1)大多数病毒包括不同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率很低,有的甚至没有。所以同一种疫病,根据其血清型的不同,研制出许多种疫苗,例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近20种疫苗,法氏囊病有10多种疫苗等。鸡场必须根据本场流行病毒的血清型、当地禽病流行种类、流行程度、鸡群日龄的大小及是否强化接种来选择疫苗。对于流行程度较轻的疾病,可选用毒力较弱的疫苗,如预防鸡新城疫用其Ⅱ系或Ⅳ系疫苗,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可用其弱毒冻干疫苗等;对于流行程度较严重的疾病,可选用毒力较强的疫苗,如预防鸡新城疫用其 I系疫苗。鸡群日龄小时,一般用毒力小的疫苗。鸡群日龄大时,可选用毒力较大的疫苗,如30日龄以内的鸡接种新城疫疫苗时要选用Ⅱ系或Ⅳ系疫苗,而不能用 I系疫苗。初次免疫时要选用毒力较弱的疫苗;加强免疫、重复接种时可选用毒力较强的疫苗。
(2)疫苗用量一般应根据家禽日龄、疫苗毒力及接种方法的不同等来确定。家禽日龄小时,疫苗用量相对少一些;日龄大时,疫苗用量可多一些,如鸡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免疫时,雏鸡可用双倍量,而产蛋鸡要用4~6倍量。疫苗毒力大时,用量可少一些;毒力小时,用量可多一些。
(3)合理贮存和运输疫苗。各种疫苗在贮存、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按说明书上规定的条件保存,绝不能违反操作规程。通常灭活疫苗,如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等,要保存在2~15℃的阴凉环境中,不能冷冻保存。但对弱毒疫苗,如鸡新城疫 I系疫苗,则要求在-15℃以下低温保存。一般来说,活疫苗保存期越长,其中的病毒或细菌死亡就越多,因此要尽量缩短保存期。
(4)运输疫苗,特别是运输弱毒疫苗时,通常都达不到低温要求。因此,运输时间越长,疫苗病毒或细菌死亡就越多。所以,在运输疫苗时,一方面应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保温箱、筒或瓶加冰块来维持低温;另一方面要合理运用现代化交通工具,尽量缩短疫苗运输时间,以有效保持疫苗的效力。
(5)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家禽的免疫接种时间是由传染病的流行和鸡群的实际抗体水平决定的。对于雏鸡易感的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最好在1日龄接种疫苗,防止接种前已隐性感染;对于危害较大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应根据母源抗体情况确定首免日期,强化免疫的间隔时间,要根据体内抗体情况确定,不可太早或过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