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2011-08-15,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 北海 536000 E-mail:zhxr2007@126.com)

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全球性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临床上以口腔黏膜和手足皮肤发生疱疹为特征。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暴发流行,1986年再次暴发。从2008年3月上旬开始,在安徽、广东、浙江等地暴发流行,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1]。现将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18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8例为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2]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男77例,女41例,男女之比为 1.87∶1;年龄≤1岁9例,占 7.63%,~ 3岁 94例,占 79.66%,~ 5岁 12例,占10.17%,>5岁 3例,占2.54%,平均住院天数4.5天。

1.2 临床表现 118例均出现皮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掌、脚掌多见,如粟粒至米粒大小,周围绕以炎性红晕,初为玫瑰红色斑丘疹,继而大部分转为疱疹,多在7天内消退,不痒不痛,疹退后不留瘢痕;口腔黏膜中出现斑疹、丘疱疹75例,占63.65%,多见于颊黏膜,软、硬腭,舌面及齿龈唇内面,多为粟粒大小,鲜红色或玫瑰红色斑疹、丘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2~4mm大小灰白色糜烂面或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流涎、进食困难,约1周左右愈合消散。9例伴肛周、臀部皮疹,占7.63%;4例伴膝盖周围皮疹,为斑丘疹、疱疹,占3.39%。发热107例,占90.68%,其中81%以上体温大于39度,于皮疹前2~3天或皮疹同时发生。伴呼吸道症状42例,占35.59%(其中肺炎 27例);腹泻 10例,占 8.48%;心肌酶学改变 79例,占66.95%;伴神经系统受累10例,占8.48%。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4×109/L 2例,白细胞<4~10×109/L 74例,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升高为主;白细胞>10×109/L 42例,以中性粒细胞相对升高为主。心肌酶升高1倍以上的有79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3例,心肌劳损1例,ST-T下移1例。胸片:27例见散在点片状或云絮状阴影,提示肺炎。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多饮水,注意休息、加强护理,做好口腔及皮肤卫生,食物为流质或半流质。以对症治疗为主,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及痰热清清热解毒;体温<39℃者给予物理降温,>39℃者给予适量退热剂,发热超过3天和(或)WBC 10×109/L、合并肺炎者给予抗生素[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抗感染。咳嗽者给予止咳药,腹泻者给予金双歧等活菌,心肌损害者给予肌苷、三磷酸腺苷、果糖二磷酸钠等营养心肌药物。

1.5 疗效判定标准 5~7天为1个疗程,治愈: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无新皮疹出现,患儿无其他并发症;好转:体温正常,皮疹消退,但仍有散在新皮疹出现,能进食,无其他并发症;无效:仍发热,皮疹不消退或加重,进食受限,口腔黏膜充血,溃疡明显,出现其他并发症。死亡:住院期间因手足口病及其合并症引起的死亡。并发症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炎或心肌炎症状及体征。

2 结果

治愈 107例(90.68%),好转 10例(8.48%),无效 0例,死亡1例(0.84%)(患儿年龄11个月,入院时已并发循环衰竭、心原性休克,经疾控部门行病毒抗体检查示:肠道病毒71型)。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16型病毒和EV71型等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丙类传染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夏季为流行高峰。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传播,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经手或污染的物品等经口感染。近年发现EV71较CoxA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病情严重者可致惊厥、昏迷甚至死亡[2]。从我院诊治的118例手足口病例分析看:①有无典型临床表现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高发年龄为1~3岁,占总数的87.29%,符合该病的年龄分布特征,考虑原因可能为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自我保护能力差,而社会接触范围较婴儿期广,故易通过接触传播或飞沫传播发生感染。②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87∶1,考虑与男孩相对好动增加接触感染机会有关,另外,尚未能排除“重男轻女”等社会因素。③根据其发病及皮疹特点诊断该病不难,但应注意与丘疹样荨麻疹、水痘等出疹性疾病鉴别。一但遇有伴高热或有行走不稳,肢体颤抖等异常表现的需引起高度重视。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有74例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升高为主,符合病毒感染的血象;79例心肌酶升高1倍以上,未能除外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有关。⑤并发神经系统受累10例,占8.48%,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乏力、活动障碍、走路不稳或上肢抖动;伴抽搐5例,及早治疗,可无神经系统遗留症状。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手段,现尚无特异性预防疫苗,但本病皮疹有明显的特征性,诊断容易。治疗上主要及时、早期、足疗程抗病毒治疗,对症退热、营养心肌、病情重者加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疫情报告,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2008(5):2.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