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富源县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
2011-08-15晏忠竹
晏忠竹
(富源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富源 655500)
规模化养猪场共同存在着疾病与市场两大风险,疾病风险既是主观能控制而因某环节疏忽或条件限制而又难以控制的风险因素,严重威胁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为此,针对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1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的现状
经2010年统计,富源县饲养大河乌猪母猪20头以上、育肥猪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户)1319个,生猪存栏达21万余头,占全县生猪存栏75万头的28%,并在5个乡(镇)组建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协会)14个,有7个大型规模化猪场被命名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规模化猪场的兴起,对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规模大、养殖密度高、出入频繁也给疫病防治带来一些难度,部分场(户)按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一年安排,开展春秋两季的猪瘟、口蹄疫、蓝耳病免疫,对某些潜伏的疫病就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导致疫情时有发生。回顾20世纪90年代至今,规模化猪场中由于疫病发生而导致倒闭的,如1988年在商品猪基地县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3个规模猪场,其中有2个于1991年被县政府授予“养猪状元”,其中有1个场由于猪群基础免疫不到位,发生传染性胃肠炎后继发混合感染,损失惨重而倒闭。另外1个饲养200头基础母猪的扩繁场,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疫病监测,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疫病预防,母猪带病生产、仔猪病害严重,繁殖率、育成率较低,死亡率较高,年年亏损,最后资不抵债而转产。目前有的规模化猪场母猪生产力低,能繁母猪、公猪不同程度地带有细小病毒、伪狂犬、乙型脑炎等病毒,致使配种受胎率不高、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仔猪育成率低,仔猪黄白痢、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圆环病、链球菌病等严重困扰着生猪生产的发展,使一些规模化猪场效益不高,亏损较大,若任其下去,也有倒闭的可能。究其原因:一是法制观念不强,对出入的猪只没有依法进行技术监测、检验,导致病原传入,引发疫情;二是检疫、监测不配套,免疫效果难以确定;三是冷藏设备不配套,免疫质量不高;四是防疫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五是诊疗技术不高,新的疫病难以诊疗和防范;六是缺乏科学免疫程序等。
2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的对策
2.1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法制观念
规模化猪场是生猪生产走向集约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优质、标准肉食品的生产基地,它的发展和壮大,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为此,提高规模化猪场的思想认识,强化法制观念势在必行。规模化猪场必须在选址、建场、规划布局、设备安装、引种、饲养、出售等诸多环节中,都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生猪养殖,彻底扭转“养猪不用法,想怎么养就怎么养,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想怎么买就怎么买”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在引种、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中必须依法进行监测、检验和检疫,达到合格的才能买卖,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才能有效保障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才能有效控制肉食品的安全。
2.2 完善冷藏设备,提高防疫质量
生猪防疫效果的好坏,决定着防疫质量的高低,而防疫质量高低又决定于疫苗本身质量的保管、运输、使用等诸多环节。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疫苗,绝大部分是需要冷冻或冷藏存放的。在疫苗使用的过程中,要有较完善的冷链系统保护疫苗,使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降低疫苗效价,确保防疫质量。因此,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备合理的冰箱,冰箱必须具备冷冻和冷藏功能,根据各种疫苗所需的温度条件进行分别保管。防疫员配备冷藏包,注射疫苗时在常温下不能超过规定时间,并严格操作程序、严格消毒、严格剂量、严格部位、严格方法等。同时,健全免疫档案,佩戴免疫标识,实施追溯管理,提高防疫质量。
2.3 完善检测设备,强化监测手段
动物疫病预防,就是针对某种疫病在健康机体中注射某种抗原,使其产生有效抗体,控制该疫病的发生。对开展的强制免疫病种、常规免疫病种、定向免疫病种等,预防接种后,必须按一定比例采样进行抗体监测,看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若出现疑难病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等,要进行病原监测,从而有效指导动物防疫。为此,县级以上动物防疫机构必须配备完善的病原监测设备,乡(镇)级动物防疫机构和有条件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应配备完善的抗体监测设备,村级防疫员和小型规模养殖场应配备完善的采样设备。进行定期的防疫监测,真正达到“生而有防,防而有效”的目的,从而控制疫病发生,保障生猪健康发展。
2.4 完善防疫设施,杜绝病原传播
规模化猪场,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按动物防疫监督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防疫设施。一是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生产区与生活区必须分离;二是生产区出入口必须设置消毒室、更衣室;三是在生产区下风向处建立隔离室,有利于病猪隔离观察;四是建立净化池或无害化处理设施,便于病死猪只的无害化处理;五是建立兽医室、化验室,方便及时对猪只进行疾病诊治;六是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如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七是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猪舍与猪舍之间,进行绿化美化,整个猪场范围实行高围墙封闭,把规模化猪场建成与外界隔离、内部安静、管理方便、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生态型养殖基地,有效杜绝病原传播,保障猪只健康。
2.5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规模化猪场的兴起,在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规模化养殖场的猪只数量多、密度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频率高,特别在疫病防治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牲畜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数量增大,加之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近年来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增加了猪只疫病防治的难度,强化诊疗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对一些长期从事煤炭行业、建筑行业、运输行业等来兴办规模化养猪场的企业,更是需要专业技术的培训。为此,强化诊疗技术培训,提高防疫技术水平,是规模化猪场的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必须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加强新技术的培训、学习,用新技术、新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是规模化猪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2.6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控制疫病发生
规模化猪场,数量多、饲养密度大,猪只周转频繁,各种疫病都有可能发生。为有效控制疫病发生,提高养猪效益,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免疫程序,如种公猪免疫程序、种母猪免疫程序、仔猪免疫程序、后备公母猪免疫程序、育肥猪免疫程序等。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操作,做到适时免疫,同时要进行免疫效果监测,注射某种疫苗,若抗体不合格,必须进行再次免疫。一定要达到某种疫病免疫后起到保证某种疫病不再发生的效果。在种公、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方面最好事先进行病原检测后再进行免疫,或是根据周边疫病发生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免疫,如圆环病免疫,若猪群本身没有该病毒,周边地区也未发生过该病,就没有必要进行免疫。同时要注意人为传播,免疫注射疫苗时,要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这样就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