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
2011-08-15陶汝宪
陶汝宪,查 飞,陶 鑫
(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21世纪,发展中国家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疾病不断增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众多的环境污染源中,畜牧养殖业所造成的污染不可忽视。随着畜牧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不断扩大,畜牧业给市场提供了大量质优安全的畜产品的同时,在畜牧生产中产生大量粪尿、废弃物和有机废水等,不能得到有效处理,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1 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1 规模养殖场污染严重
曲靖市到2010年底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1532个,其中生猪养殖场1419个、肉牛养殖场42个、奶牛养殖场5个、山羊养殖场51个、禽兔规模养殖场15个。据调查:1个千头肉牛场日产粪尿20t、1个万只鸡场日产粪便2t、1个万头猪场日产粪便约20t。如此大的排粪量,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恶化畜禽自身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危害。
1.2 恶臭气体的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未被消化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大体可分为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释放热量,大部分分解成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反应不完全,可分解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这些粪便中含氮化合物所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较高,对人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在畜舍中,氨气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及家畜的黏膜上,刺激家畜的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喉头水肿。氨气进入呼吸道,能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刺激体组织,引起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症。家畜处在低浓度氨的长期作用下,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增强,采食量、日增重、生产力都下降。硫化氢是最具危害性的粪便气体,对畜禽及人的眼、呼吸道刺激性大,高浓度时,会麻痹人的嗅觉神经。据报道其浓度达200~300mg/m3时,会使人畜表现为轻度中毒症状,数小时后会死亡。所以畜舍空气中硫化氢含量最高不能超过10mg/m3。
1.3 氮磷的污染
据资料表明,由于畜禽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不高,50%~70%的饲料以粪氮和尿氮的方式排出体外。未经处理的粪便,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含氮量,严重时构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其余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从而造成广泛的污染。另外,谷物饲料中的植酸磷,在畜禽体内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磷污染。
1.4 有害病菌的污染
对宣威、富源、麒麟、陆良几个猪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g猪粪污水中,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还含有寄生虫卵,活性较强的沙门氏菌等。这些有害病菌得不到妥善处理的场,环境污染严重。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腹泻为特征的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威胁畜禽自身的生存,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5 药物残留的污染
畜牧养殖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种消毒药剂,应用各类药物治疗畜禽疾病,部分药物残留物通过畜禽粪便排泄进入土壤污染环境。虽经治好的动物却在体内特别是内脏器官内仍有残留,成为人类的食品,危害人类健康。
1.6 死畜及畜禽废弃物的污染
在畜牧业生产中,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场,如果死畜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导致蚊、蝇孳生,臭气四溢,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些畜禽屠宰场的废物、废水未经消毒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水渠、河流,由于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臭,致使蚊、蝇孳生。
2 治理畜牧业污染的对策
畜牧业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向生态养殖方向发展,实现环保型畜牧业。
2.1 畜禽场址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新建饲养场在考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饲养场建在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规模化养殖场由于粪便排泄量大,要建设蓄粪池和排污处理系统,同时要考虑粪便的综合利用,在养殖场周围要建设农田、鱼塘、果园、园林等,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林牧渔的有机结合。
2.2 加强畜禽舍卫生管理
对畜禽舍及时清粪和污物,保持舍内通风、干燥,减少舍内微粒、微生物。在舍内应尽可能保持粪便的干燥,尽量做到粪、水分离,雨污分流。还可使用除臭剂除去畜禽排泄物中的恶臭。
2.3 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一是建设沼气池,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开发能源、改善环境。二是将畜禽粪便发酵后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用作种植玉米、青绿饲料、果树的底肥。三是利用畜禽粪便制作颗粒肥、花肥等商品肥。例如建设1个年出栏猪1000头的综合示范场,只要建2个5万m3的鱼塘,建2个100m3的沼气池,种 3.33hm2饲料玉米,1.33hm2青饲料,0.67hm2果树,肥水引入鱼塘养鱼,发酵后的粪尿作为玉米、青料、果树的底肥,一年的粪便、污水完全可以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2.4 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
在饲料中添加酶、酸制剂、抗生素、微生物等,能更好地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或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酶制剂添加在饲料中能提高畜禽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使饲料中较高含量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被释放出来,降低氮的排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提高畜禽对谷物和油料作物饼粕中植酸磷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从而使磷的排泄量明显降低,大大改善对环境的污染。
2.5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对常规疫病实施计划免疫,提高防疫质量和水平,保障畜禽健康及畜产品安全。二是建立动物免疫、检疫、治疗、监测制度。加强和优化死畜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出圈舍,进行焚烧或深埋等科学处置,严防死畜对环境的污染;控制药物的用量,加强用药管理,将畜禽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定点屠宰场的建设,抓好畜禽血液、皮张、粪便、内脏及下脚料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6 建立消毒制度
首先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定期做好生产区、生活区的环境消毒、灭蝇、灭鼠工作。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动物的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但畜牧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突出。因此,发展畜牧业生产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发展规划,发展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改变不良生态环境的生态畜牧业,才能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