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肥生产 提高土壤肥力
2011-08-15维西县白济汛乡农技站674603赵仕林
□维西县白济汛乡农技站 674603 赵仕林
维西县白济汛乡是迪庆州境内澜沧江沿线最大的乡镇,总面积593km2,全乡耕地面积 2387hm2,其中,水田242hm2。
统计资料表明,1992年白济汛乡绿肥种植面积已突破559hm2,到2003年达到738hm2,积制有机肥3507万kg,而到2008年,全乡种植绿肥面积下降为490hm2,积制有机肥2900万kg。绿肥种植面积减少,有机肥施用量也随之减少,加之化肥施用量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力水平下降的现象日益突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已成为农作物增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
1 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绿肥是个宝,种田养畜少不了”这句农谚,充分反映出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绿肥是解决有机肥源的重要途径
绿肥作物一般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在保证每亩基本苗100~120万株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下,可产鲜草15000~20000kg。而且均含有较多的有机质以及多种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是一类优质的有机肥源。
绿肥作物可有利于改良边远低产田地。农民说,绿肥种植简单、管理方便,既增产又省工,既经济又实惠;是科学种田的一项好措施。
1.2 增加耕作层土壤养分
绿肥作物多为豆科作物,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种植绿肥可以充分利用其生物固氮机制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加速扩大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据资料分析,每施用1000kg鲜绿肥,可相当于10.8kg尿素,8.1kg普钙和8.4kg硫酸钾的肥效。
1.3 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
绿肥含有较高的有机质,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将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的改善,使土壤疏松多孔、容量变小、通气性和持水性增强,耕性变好,地力水平提高。
1.4 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绿肥作物茎叶茂盛,能很好地覆盖地面,缓和暴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防止冲刷,减少肥水流失。绿肥作物和草坪、森林一样,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1.5 提供优质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
绿肥作物特别是豆科绿肥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养分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家畜的优良饲料。以绿肥发展畜牧业,可大大提高绿肥作物的经济效益。
2 发展绿肥生产的措施
2.1 领导重视
绿肥生产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应把绿肥生产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农业生产计划,把种植绿肥列入中低产田地改造、沃土计划等项目的基本内容,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分工实施,从而保证绿肥生产的发展。
2.2 提高认识
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壤肥力的不断更新和提高为基础,而种植绿肥是扩大有机肥源,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不克服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投入,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倾向,绿肥生产难以恢复和发展。
2.3 做好种子供应
白济汛乡绿肥种子需求有三个途径,一是外调,每年外调2~3万kg;二是自留;三是相互兑换。由于体制改革,乡农技站不再经营种子,农民买不到种子;其次是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繁,有的农户自留种子几乎颗粒无收,特别是2009年,绿肥种子销售已高达30元/kg,市场上也很难买到。因此,仅凭农民自己找是不可能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供应种子来满足农民的种植需求。
2.4 采用适宜的绿肥种植方式
根据各地的种植经验和白济汛乡实际,发展绿肥生产应走“多种类、多形式、多用途”的路子。所谓“多种类”,就是在种植绿肥作物的品种上应因地制宜种植多种绿肥作物;所谓“多形式”,就是采用多种栽培方式,在不影响主要作物面积的基础上实行“见缝插针”,充分利用空间、时间采用间种、套种、混种等形式种植绿肥;所谓“多用途”,就是在绿肥作物利用上,优先安排种植可作为饲料、粮食、肥料等兼用绿肥作物,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2.5 推广绿肥的合理利用技术
绿肥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因此要强调综合利用,走种草肥田—产草养畜—畜粪还田的综合利用途径,充分发挥绿肥的综合效益。
[1]浙江农业大学主编.植物营养与肥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