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08-15大理市农业局671000丁一民杨文燕

云南农业 2011年11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产业化农户

□大理市农业局 671000 丁一民 杨文燕

□大理市湾桥农科站 671008 吴国云

大理市位于滇西中部,国土面积1815km2,全市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111个村委会、32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 13000hm2,主要种植作物有蔬菜、花卉、粮食、核桃等;畜牧业有生猪,奶牛等。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5.78亿元,同比增长12%,农业总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完成22.23亿元,同比增长15.8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21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总产值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17.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16亿元,同比增长30.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01元,同比增长11.43%,农民人均纯收入5408元,同比增长11%。

1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大理市以科技为支撑,政策为引导,充分发挥区位、市场、资本、科技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开发,狠抓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了以粮食、蔬菜、奶牛、生猪、核桃、花卉、烤烟、蚕桑为主导的8大产业。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年平均递增14%和9.6%。

1.2 经营主体迅猛发展

全市共有涉农龙头企业40家,重点企业16户,其中,被国家认定的重点龙头企业2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户,州级重点龙头企业7户,加工粮、油、茶、花、药、酒、麻、禽蛋、乳制品等10多个门类上百个品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约100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10多个行业。产业龙头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农民合作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16家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约16亿元,职工人数4182人,实现总产值23.31亿元,销售收入25.58亿元,利税总额2.98亿元,上缴税金1.66亿元;带动基地种植面积4726.67hm2,奶牛养殖3.78万头,生猪存栏31.64万头,带动农户数达22万户(含周边县市),产业农民年收入平均递增达15%。

1.3 生产基地形成规模

在大理市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中,各乡镇从各地的区位优势出发,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畜则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立足产品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建立了专业村、示范户、特色基地等,大理、下关、凤仪、挖色依据城郊型农业的特殊优势,以蔬菜、花卉、奶牛作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2010年全年蔬菜产量约16万t,年外销蔬菜约15万t,产值达3.8亿元,销售收入约3亿元,菜农户均收入达10345元;喜洲、上关依托奶牛规模牧场优势,把奶牛养殖确立为支柱产业,2010年末两镇奶牛存栏约2.3万头,占全市存栏总数的60%,奶农户均收入5000元;银桥、湾桥、喜洲以优质粮食、大蒜、烤烟为主要产业,着力开发优质水稻生产,创造了“湾桥”、“禾丰”优质米等品牌;双廊的梅子基地,挖色的小葱生产基地,凤仪的生猪养殖基地,太邑的核桃生产基地,形成了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

1.4 农业产业链快速健康成长

在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中,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拉长农业产业经营链的发展,为使产品在产、加、销环节中避免脱节现象的发生,引进了东亚、娃哈哈等企业,技改了大理来思尔乳业、大啤集团、瑞鹤药业、远益花卉、金穗麦芽等一批龙头企业,着力提升顺丰、大力生、金明、冠宇、琪彦、旺隆等中型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专业批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完善,为农产品的外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联接架起了桥梁,有蔬菜、水果、花卉、粮油、农资等专业及综合批发市场29个。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成,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无公害农产品销售及推进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为产业化规模种植、集约经营、合理开发、整体联动确立了基础。专业合作社的再度崛起,为以农民为主体的营销队伍对农副产品批发销售、降低市场风险等找到了保护组织。全市共创建“两社一会”约100多个,其中,行业协会4个,专业合作社69个,综合服务社27个,实现销售收入 34126万元,带动农户3万户,从业人员8000人。合作社逐步成为大理市农产品走向省外、走出国门、产品升值、农户增收的有效载体。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重中之重,以省、州、市党委、政府《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实施意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为依托,把标准化农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培育特色品牌、全国、全省知名品牌作为重要措施,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进一步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实现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市场化、农民组织化、服务社会化,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向农业强市跨越。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递增10%的双增目标;实现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平均递增15%,加工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2%,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8%的目标。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龙头效应。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突显“四个明显”,即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2)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认证、GAP(良好农业)系统构建、出口基地备案规模大幅提升。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化乡镇,发展一批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围绕大坪地现代化、标准化药产业园区,银桥州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地方特色花卉示范园、畜牧标准化养殖园区、蚕桑种植基地、蓝莓种植基地等一批标准化生产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步伐。

3)农民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提高。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品牌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组织经济主体申报绿色及有机食品、原产地域标记产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

3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1)培育强龙头。以国家、省、州扶持政策为主线,加大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当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着力推动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2)建标准基地。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发展目标,围绕主导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生产基地“推进工程”,突出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多乡一业”,连片规模推进,使之成为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给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

3)造大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改善服务水平,把大理食品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凤仪生物工业园区建设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招商引资的平台、市域经济突破的引擎。推进农业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做大园区规模,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域经济中的比重。

4)创著名品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监管、宣传策划,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影响力,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著名品牌和商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

5)促进大联结。全面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扶持政策,按照“鼓励发展、典型示范、重点扶持、规范建设”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与合作组织联农户的“紧密联结利益双赢”的运行机制。发展“订单农业”,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发展活流通。加快农产品批发和综合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继续稳固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推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7)实施土地大流转。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关键在土地的集中流转,在继续实施合法的土地流转政策基础上,逐步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方式,合理、合规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促进土地健康流转。

8)劳动力大转移。土地集约后,社会稳定和农户共同致富愿望实现的关键在于社会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加快提升。在获得土地租金收益的同时,建立企业就地吸收劳动力的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失地农户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障。

4 结语

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劳动力素质不高,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加工企业偏少、规模小、资源配置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加工成本高,产业链脱节等等现象,今后要注重克服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一个健康、友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链,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产业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