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运动历史文化探索及传播
2011-08-15王永利兰文婷
王永利 兰文婷
(1.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大同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运动历史文化探索及传播
王永利1兰文婷2
(1.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大同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龙狮运动的历史起源和民间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与探索,认为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求雨祭祀活动,舞狮运动起源于汉朝狮子舞;同时对龙狮运动的价值及其传播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服务。
龙狮运动舞龙运动舞狮运动
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其特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文化的积淀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积累还需要不断汲取外来的优秀文化。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华夏子孙自古以来就是龙的传人。龙在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尊贵、吉祥、勇猛、权力的象征,它是我国古代人民崇敬的图腾和敬奉的祖先。舞龙运动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具体表现。而舞狮运动的起源与外来文化的引进息息相关。狮子乃百兽之王,但它并非产于中国,而舞狮运动却是由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所孕育产生,并不断被发扬光大的。我国传统舞龙舞狮运动自出现至今,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仍为世人所喜爱,并不断被发扬创新,这与它们源自于中华民族核心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龙狮运动的历史文化渊源与其传播过程进行探索研究,为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龙狮运动起源之探索
1.1 舞龙运动的文化起源探索
舞龙运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舞龙又叫舞龙灯、龙灯、玩灯、耍龙灯、赏灯……名称众多,历史悠久。大家现在所熟悉的大都是由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起来的手举舞龙。舞龙运动最初发端于原始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而现在常见于元宵节等庆祝活动中。而且现在凡遇到喜庆节日,只要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不会少了这项活动,舞龙运动无疑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而关于舞龙运动的起源,学者们众说风云,仍没有人作出正确的解释。笔者经过多方考察,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舞龙运动的起源传说作了进一步梳理,对舞龙运动的起源提出拙见。
1.1.1 商朝时期祭龙祈雨
龙在传说中是掌管雨水的动物神,有降雨的能力。对于农耕者而言,天文气象是最重要的,适度的雨水更可以被看作是幸福的源泉,而祭龙祈雨是舞龙最基本的意蕴。因而,每逢大旱,人们就会用各种不同的仪式,去龙王庙进行祈祷祭祀,希望能普降甘霖,其方式有多种多样,舞龙便是其中一种。而早在商朝时期祭龙祈雨已成流行。据史料记载,汉刘安的《淮南子》载:“磁石上飞,云亲来水,土龙致雨,燕雁化飞。”高诱曾注明:商汤遭遇旱灾,作了像龙的土龙,因为云会亲近龙,因此得到了降雨。这从渊源上道出了从商朝就有了作龙求雨的民间习俗。而舞龙运动的这种祈雨功能,在民间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
1.1.2 汉代“鱼龙曼延”之戏
汉代的“鱼龙蔓延”之戏是古代百戏的一种,众学者对它是否是舞龙运动的起源仍有争议。而早在西汉时期舞龙运动就已出现在我国各个民族友好交往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据《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蔡质在《汉仪》中记载:“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作九宾彻乐,舍利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障目。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之后,尽管史料如此记载,但众家解说更是各不相同,多种解说还有矛盾之处,本文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而山东省沂南百寨村石墓中室东壁上东汉晚期的乐舞百戏石刻画像为我们提供了更形象的汉代鱼龙之戏的资料。在这个乐舞百戏图上,右为马戏和戏车,左为乐队和杂技表演,中部是“鱼龙曼延”之戏,其中由龙带领鱼、豹和大雀从右向左舞动。这足以反映当时人们对龙舞运动的重视。而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语言的表达更是多姿多彩的却也是最能引出百种解释的。事实上,也唯有实物是最形象生动的,也是最能反映现实的。乐舞百戏图更能正确的反映当时的情况。虽说当时的鱼龙曼延并非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手举舞龙”式,但这足以证明它是舞龙运动的前身。“鱼龙曼延”由汉到唐,前后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但自唐以后,逐渐失传,后世只传留下其中的部分节目。而舞龙运动也逐渐回归到祭龙祈雨的祭祀活动中。据《通典》记载:春祭由青衣少年持舞八丈大青龙和十条小青龙;夏祭由红衣成年人持舞七丈大赤龙和六条小龙;夏末祭由黄衣成年人持舞五丈大黄龙和四条小黄龙;秋祭由白衣独身汉持舞九丈大白龙和八条小白龙;冬祭由黑衣者持舞六丈黑龙和五条小黑龙。
1.1.3 舞龙运动与民间灯俗
在古代,人们早已将龙与灯密切的结合在一起,而二者的结合实则缘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因而舞龙又叫舞龙灯、龙灯、玩灯、耍龙灯、赏灯等等,现存史料中关于龙灯记载最早在唐代,之后宋朝的舞龙灯是“手举舞龙”的雏形。虽然龙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舞龙,却是舞龙运动传承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既体现了祭祀的庄严与敬畏,又有娱乐性。现在舞龙灯是元宵节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民俗活动,为欢乐的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1.1.4 明朝的手举舞龙运动
大量文献史料证明,现代意义上的舞龙实源于明朝,约始于明朝嘉靖和万历年间。据明嘉靖刻本《江阴先志》记载:“上元日,作灯市……其悬像四周以火运之,曰‘走马灯’,射谜曰‘壁灯’。神堂答愿曰‘滚街灯’,灯腹攒枝,若大星煜煜,数人拽之,轮转若飞。”明朝的“舞龙”有龙头、龙身,活动时由人用手握棍撑举、滚舞,而且以“祭龙祈雨”为目的,有明显的宗教意识。明朝手举舞龙的出现主要与明朝统治者重视传统文化和崇拜龙有一定关系,其次受到了明朝“奢华贵”的游乐之风的直接影响,而且庙会的兴起也为“祈神求雨”的舞龙活动提供了社会场所。总之,我们现在所认识的舞龙仅有六百余年历史。
1.2 舞狮的文化起源探索
狮子并非产于中国,因而舞狮运动的起源与狮子的传入渊源颇深。但究竟舞狮起源何时何地,说法仍不一。而且在许多文献中都记载狮子出自西域诸国,最早并非叫“狮”,古汉语中称“狻猊”,后改为“狮”,也作“师”。在历史上,狮子是作为西域贡品被引进中国的。汉朝以后直至康熙十七年,历朝历代均有贡狮记录,期间共持续约一千六百年。在这千年的贡狮历史过程中,东西方文化逐渐融合和发展。狮文化从抵触到逐渐的被接纳,狮子也转而成为了人们心中吉祥如意的象征,甚至还可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麒麟、凤等神物相提并论,且共居庙堂之上,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影响力之广大。而舞狮运动真正起源何时,说法仍有很多。下面列举几种传说和史料记载。
1.2.1 传说之一:“年”兽食青,镇歪辟邪
传说在远古时代我国常有瘟疫发生,死伤无数,但幸运的是每次瘟疫发生不久,就有一只叫做“年”的神兽出现。只要它一出现,瘟疫就很快消失了。由于这“年”帮助了人们,于是人们在农闲时节,就用彩布和竹篾扎成“年”的样子,配合雄壮的鼓乐,到各家门前舞动,以求吉祥如意。于是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放一盘“年”喜爱的蔬菜,以备其采食。经过漫长岁月,人们发现扎制的“年”的形状很像狮子,就将这种祥瑞之物改称为“瑞狮”,而采食蔬菜则称为“采青”。这之后,舞狮辟邪慢慢成为了一种风俗,瑞狮采青则演变成舞狮中的一个重头戏。
1.2.2 传说之二:舞狮拜年,驱邪镇妖
相传明朝初期,广东佛山地区每逢年尾岁末就会出现了一头怪兽,到处残害人畜,糟蹋庄稼,农民苦不堪言。后来,人们想了个办法,用篾扎成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色彩,当怪兽出现时,按事前布置好的,锣鼓齐鸣,群狮共舞,怪兽则受到惊吓,落荒而逃。从此,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是吉祥的象征,有驱邪镇妖的功能。大家都希望狮子能到家门前舞动一番,带来吉祥。于是每年春节,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去舞狮拜年便成了此地的风俗。
1.2.3 传说之三:狮子随佛教传入中国,活跃于南北朝
汉代佛教开始逐渐传入我国。据佛经说,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在五台山的菩萨堂院绘有文殊菩萨骑狮的图案),尽管当时中国仍没狮子,但其大名却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了我国。据说佛初现时,就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守候在门前,称为护法者。所以在南北朝时期,由于佛寺大兴及庙会的频频举行,舞狮的应运而生,并发展的十分活跃,并非偶然。
1.2.4 汉朝时对狮子的驯服
现在大家比较认可中国舞狮运动源于汉朝。汉武帝时有了丝绸之路,自张骞出使西域后,狮子才陆续由外国输入。当时在招待西域使节到访时,要设歌舞助兴。那些歌舞人员都要带上鸟兽面具,而西域使者发现这些“鸟兽”中独缺狮子,经过询问,才得知当时中国没有狮子,后来西域使节就送给中国一对狮子,并让驯狮郎做了驯狮表演。而这种驯狮表演很可能便是中国舞狮运动的前身。另根据《汉书·西域志》记载,在汉朝时即可能已出现了狮子舞。《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弋山离国王有桃拔、师子、犀牛。师子即狮子。此是百戏化装,非真兽。”由此推测,在汉朝时西域就已出现了狮子舞,至于其何时传入中原内地的,这在文献中并无具体记载。
另有民间传说,在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一次雄狮狂性发作,被一名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避免降罪,剥下了狮皮,由两兄弟扮成狮子,由他逗引起舞。此事传了出去,老百姓也仿着做了狮头、狮皮,仿照表演狮子舞。后进入宫廷表演被称为“太平乐”。而唐代著名的《西凉伎》、《太平乐》、《五方狮子》等在《乐府杂录·色兹部》及《通典·乐六》中都有记载。而且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至今还保存着唐朝历史画卷《唐舞绘》中的狮子舞绘画。可见狮子舞在唐朝很流行。
1.2.5 相传舞狮由北魏时从西域传入
如今舞狮运动由于风格不同分为南狮和北狮两类。相传北狮是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由胡人经西域传入中原的。魏太武帝曾赐名“北魏瑞狮”,狮子舞在北方流传开来,以后便有了“北狮”之称。此说法仍待考证。
1.2.6 舞狮起源于战争南北朝
相传舞狮运动最先在军队中开展,后来才传入民间。据《宋书·宗悫传》中记载,南北朝宋文帝元嘉23年,宗悫在与林邑王范阳作战时,利用布、麻等做成的涂上颜色的假狮子,由士兵披架着,破了林邑王范阳的象阵,取得了胜利。士兵们舞狮庆祝胜利,后来舞狮运动逐渐传到民间,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节日庆祝活动。
还有许多关于舞狮来源的传说,大多来自民间,无记载不足信。但由上述几种说法可知,舞狮运动最早可能起源于汉代。舞狮文化可能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而在唐朝发展的更加兴盛,并随着“唐人”传向世界。
2 我国龙狮运动文化的历史传承
我国龙狮运动文化的历史传承实质上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传承。现代龙狮运动是古代“百戏”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且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已经逐渐进入竞技和经济领域。现在的龙狮运动已经和舞蹈、杂技、武术等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上升到了文化领域的范畴。
2.1 舞龙运动的民族文化传承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形象是不同的。中国龙是一种意识产生的主观物种,它的原型包括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鬣尾等。龙是由这些原型在人脑里融合而产生的,是一个融合体。而舞龙运动也是一个融合的整体(集体)运动。“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概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表演可以证明这一点。现在我们正致力于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而舞龙运动的历史文化传承也离不了“和”。只有和谐才能完美的彰显舞龙运动的魅力。
民间舞龙运动的历史传承一直与祭龙祈雨密不可分。人们一直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对其认识逐步提高的今天,舞龙运动已经摆脱了过去的“迷信”外衣,变为一种表达精神思想的活动,包涵着人与自然的融洽互动,让人借此活动认真地去感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韵味和自然的情致,同时省视自己的内心,以求得人与自我的统一。
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在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甚至同一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角色风格各异,但终究这个人是唯一存在的不变的。舞龙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传承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就使得舞龙运动在与各地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但舞龙运动文化的精髓是不变的。舞龙运动种类的扩展是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使自身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果。
2.2 舞狮运动的民族文化传承
舞狮运动传入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舞狮运动的历史文化传承过程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狮子是舞狮运动的载体,是舞狮运动的灵魂。狮子最先引入中国时,属于稀有物种,对于民间百姓而言,甚至是陌生的。而许多文献古籍中所记载的狮子的形象都是威猛、彪悍、跋扈的,开始是不受中国人喜欢的。因为中国人自古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于是狮子的形象也受到影响,潜移默化之间已变的较温和、谦逊,甚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辟邪”、“瑞兽”等等。中国人接受的是被美化和神话了的狮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狮子。而舞狮运动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也早已褪去了西域色彩。它融合了中国的多种文化元素,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逐步呈现出各种鲜明的地方特色。
3 龙狮运动的国际化传播
3.1 龙狮运动的传播途径
3.1.1 龙狮运动各大赛事的举办
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龙狮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民族特色、观赏价值和吉祥喜庆色彩的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1995年1月“国际龙狮总会”及同年7月“中国龙狮协会”的相继成立,中国传统的龙狮运动得到迅猛地发展。1997年7月,在马来西亚国际龙狮总会召开的执委会和代表大会上正式将国际龙狮总会执委会秘书处迁至北京。同年12月广东省番寓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第一届舞狮比赛,之后相继出版了《中国舞狮竞赛规则》,并多次举办国内外舞狮邀请赛、龙狮锦标赛,大力地推动了龙狮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如今,龙狮运动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并在与各国交流和竞赛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世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龙狮运动的开展,该运动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3.1.2 龙狮运动在高校的传播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因而高校成为传播龙狮运动的首选之地。利用学校来普及推广龙狮运动,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龙狮运动的的动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并通过举行各种比赛,促进了龙狮运动的交流和开展,增强了珍视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更好地推动了龙狮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而且目前我国已有近百所大学开设了舞龙舞狮运动课程,这充分证明了学校开展龙狮运动的可行性。
3.1.3 民间龙狮运动的开展
龙狮运动在民间开展的很好,在一些节庆日上仍很常见。民间最著名的舞龙队是有“中华龙”美称的重庆铜梁舞龙队。在1984年建国35周年庆典上,九条铜梁大蠕龙象征九州华夏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誉为“铜梁人民奇特想象力和高超技艺的杰作”。之后,铜梁舞龙队应邀参加市内外各重大表演多次,其代表品种大蠕龙先后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八次魁首,在国际大赛中获两次冠军,名声大振,获“中华龙”之美称。龙狮运动除了在节庆日上表演外它已经走进了民间市场,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庆祝活动。在现代城市,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农村,它更是庆祝各种喜庆活动及丰收的重点节目。龙狮运动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不论是节假日的表演,还是各种庆典活动或开幕式表演上,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
3.2 龙狮运动的传播条件
3.2.1 政府对龙狮运动的支持
建国后,在我国“举国体制”制度下,政府对体育运动给予了全力支持。在1995年成立了“中国龙狮协会”,在该协会的领导下,各省、市、县体育局、文化局和各有关高等院校在各地具体条件的允许下,全力支持龙狮运动,尤其是在传统节日中更大力倡导龙狮运动。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各体育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渐渐崭露头角,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民间性,但实际上各社会团体仍然依赖于同级体育局。
3.2.2 龙狮运动的材料和动作的普及
专业人士对龙狮运动器材进行研制开发和改进,国家对偏远及落后地区购买器材也采取了比较优惠的政策,而且在动作编排上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娱乐性,从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龙狮运动在群众中普及与传播。
3.2.3 人们对龙狮运动认识的提高与接纳
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体育健身认识的增加,群众逐步自觉参与健身娱乐活动,对健身的投资也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地区运用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范条件,借鉴了发达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成就,培养了自己的现代体育健康观念。同时也逐步地推进我国体育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交融和更新。使人们对于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龙狮运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易于接受和掌握。
3.3 龙狮运动传播的价值体现
3.3.1 民间健身娱乐价值
人民群众对龙狮运动的价值观的选择认知形成了以“娱乐健身”为中心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欢庆娱乐是龙狮运动的显性特征。在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或其他喜庆的盛大的典礼上,龙狮运动成为一种常见的庆祝娱乐方式。在阵阵鞭炮、锣鼓声中,人们观赏着翻腾的巨龙和跳跃的雄狮,获得了身心娱乐与放松。这种活动更常见于欢庆活动的高潮中。同时,龙狮运动既具有健身性,又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群众体育健身运动。
3.3.2 经济效益
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地区体育社团逐渐向经济多元化过渡。一些地区甚至把独具风格的龙狮运动作为了一种营业性的表演项目。许多以舞龙舞狮闻名的乡镇,也由于技艺高超,不仅演出收入丰厚,而且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项目,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如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舞龙之乡——深圳龙岗,其舞龙传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且曾获得我国首届“舞龙精英赛”的优胜奖,并建立了多处以龙为主题的公园、广场和雕塑,成为中国目前惟一的以龙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且该舞龙队也常到海外表演,不仅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龙狮文化的国际传播。
3.3.3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扬
龙狮运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与传播。因此在龙狮运动的国际化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将中国的文化理念一起传播出去,以提升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扩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4 结语
舞龙舞狮运动是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传统中求发展,在发展上求传统。就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与传播而言,一方面是指我们要不断地继承与积累龙狮运动文化,把前人创造的知识文化技能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另一方面是指我们要将这种文化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知识技能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开辟新的领域,研究出更新的文化成果。因此我们要在深入认识舞龙舞狮运动的历史文化及其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传播发展条件,促进龙狮运动的传承和传播,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走向世界。
[1]商秋华.舞狮文化溯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183-184.
[2]段全伟.中国龙狮运动的历史文化探源及其国际传播[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5):109-111.
[3]孔军峰,张莹.民俗文化与舞龙运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0):66-67.
[4]张延庆.中国舞狮的起源与文化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77-78.
[5]王继娜.关于中国舞狮起源与发展的初步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5(3):28-30.
[6]王俊奇.论中国“舞龙”的形成与发展——兼论“手举舞龙”的起源[J].体育文化导刊,2007(5):88-90.
[7]唐韶军.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114-115.
[8]兆杰.中国舞狮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J].搏击·武术科学,2008(6):75-76.
[9]李湘远,段丽梅.西南地区舞龙文化特征及其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4(2):257-259.
[10]孙高峰.舞龙的文化意蕴[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38-240.
[11]张继生.中国龙狮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战略规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41-143.
[12]马俊成,卫志强,马杰.从第八届中国国际龙狮邀请赛展望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4):44-47.
[13]于贵和.土家族炸龙体育活动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140-141.
[14]郭传燕,李志清.民间节庆体育的传统结构与现代意义[J].体育科研,2009(4):47-50.
[15]黎国韬.论中古假面系群[J].西域研究,2009(1):98-107.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ragon and Lion Dances
Wang Yongli1Lan Wenting2
(1.P.E.Schoolof ShanxiUniversity,Taiyuan Shanxi030006;2.P.E.Schoolof Shanxi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this paper analyses and researches the origin and folk cultural background of dragon and lion dances.It is believed that dragon dance origined from Chinese ancient worshiping rainmakers activities and lion dance origined from Han Dynasty's lion performanc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paper also deeply researches the value and developing conditions for dragon and lion dances and discusses their development situations.
dragon and lion dancesdragon danceLion dance
G85
A
1004—5643(2011)01—0100—04
1.王永利(197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