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对策探讨
2011-08-15祥云县农业局672100张莉芬
□祥云县农业局 672100 张莉芬
1 研究背景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要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改变各种经济活动的传统经营管理状况,由市场经济来调节,让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来维系自身的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系列化生产中追求增值,在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动中实现价格优化。除了要建立和发展成熟的独立的市场主体、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政府管理宏观体系之外,更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个别资本、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和生产者全部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起来,用产业化推动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的重要举措。祥云是一个以粮、烟生产为主体的传统农业大县,“十一五”以来,面对烤烟实行“双控”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的严峻形势,祥云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依靠科技,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城镇特色化活商”三大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2.93亿元,粮食总产达1.68亿kg,农民人均纯收入3 359元。
2.1 烤烟支柱产业实现新突破
2009年,全县种植烤烟5 460hm2,收购烟叶30.44万t,烟农收入2.24亿元,比上年增加4 408.24万元。
2.2 蚕桑优势产业稳步发展
2009年,全县实有桑园面积4 867hm2,全年养蚕102 273张,同比增长4.74%;产鲜蚕茧4 061.15t,同比增长10.28%;农民销售鲜茧收入9 679.6万元,同比增长44.67%;鲜茧收购均价23.83元/kg,同比增长31.15%。产鲜茧4 061.15t,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2.3 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
祥云县委、政府紧紧抓住润凯公司在本地建设了年生产6万t变性淀粉生产线的契机,充分发挥本地在马铃薯生产上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把马铃薯生产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富民惠民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结合实际,稳步推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种植 马 铃薯 3 527hm2,2010年规 划 种 植4 000hm2。
2.4 农产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以建设绿色经济大省为契机,我县以刘厂镇为重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力度,把蚕茧、马铃薯、野生菌、香葱、大蒜、辣椒、瓜子、核桃仁、青菜、青蚕豆等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作为产业化培植,逐渐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2009年全县共加工销售农副产品10 961.5t,实现产值3.4亿元,带动农户7万多人,增加农民收入9 000多万元,出口创汇1 119万美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2.5 云南红梨产业初见成效
目前全县累计种植云南红梨449.3hm2,已投产253.6hm2,总产量600t,产品在2008年和2009年省农博会上受到了广大客商的好评,并获金奖。
2.6 白蘑菇种植加工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白蘑菇种植加工业再次在祥云兴起,目前,全县有种植加工协会两个,白蘑菇种植菇床面积15万m2,年产鲜菇总量300万kg,总产值1 200万元。白蘑菇种植加工已经成为祥云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2.7 农业产业化品牌战略初见成效
近年,我县加大了农业产业化品牌战略实施力度,古云晒经坡牌豆腐皮、米甸怀宝牌泡核桃、大勃弄洪腾+图形牌彩云红梨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米甸怀宝牌泡核桃、大勃弄洪腾+图形牌彩云红梨在2009年9月昆明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优质农产品金奖。
2.8 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我县积极开展创建各级龙头企业活动,目前全县有农产品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各级龙头企业将农户、基地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3.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
祥云是全省有名的老旱区,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条件的力度,但农业生产条件始终满足不了生产生活需要,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依赖自然条件较强,风调雨顺之年收入较高,碰到自然灾害严重年份,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3.2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农业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企业与农民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农产品进入市场以原产品、初加工产品的比重大,农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农民从流通领域获得的收益少。
3.3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弱
目前,全县除烟草公司和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外,其他产业基本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大多以卖原料为主,通过深加工增值的少。同时,因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机制不够健全,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化程度低
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储运、市场信息、科技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服务范围和领域较窄,市场化程度低。
4 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努力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培育做强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是巩固提高烤烟、蚕桑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马铃薯、蔬菜等新兴产业,加快以生猪和禽蛋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发展。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村组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改造“公司+农户”的传统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支部+协会”等新的发展模式。切实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服务引导和带动农民,让农民真正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实惠,自觉积极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指导和规范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行为,使各种专业协会真正行使好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民与企业合法权益的双重使命,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4.1 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充分听取基层领导干部、群众和龙头企业的心声,按照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农业法》的要求和产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确保按比例增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4.2 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
一是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布局,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把保护粮食生产和增加优质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前提,重点建设好优质米基地、优质饲料粮基地。二是面向市场,以粮、烟、桑、麻、马铃薯等为主导产业,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优质品牌,建好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专,形成不同类型的特色乡(镇)、重点村、专业户。三是大力支持畜牧业、经济林果业的发展。切实抓好生猪良种繁育、优质饲料开发、疫病防治以及经济林果的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林果储存保鲜、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努力提高畜牧业、林果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野生菌加工、优质辣椒、百合等名、特、优、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开发,推进反季豌、蚕豆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发展,抓好反季农业开发,实施生物资源创新工程。五是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走专业化、精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发展路子。六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通过签订购销合同,承租返包或以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现金等形式入股,彼此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3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
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开拓主市场、技术创新、联结基地生产和农户经营的重任。龙头企业的多少、实力的强弱、带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和成效。因此,必须把培植发展与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要把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培植主导产业结合起来,按照“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方针,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发展,做到突破所有制界限,实行多种经济成分相结合;突破隶属关系,实行农工商贸相结合;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县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企业相结合,真正做到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以促进全县龙头企业的大发展、大提高。抓好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要着力抓好农村经营大户的培育。农村经营大户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的杰出代表,具有量大面广、各有所长、成长性强、认同度高的特点,对农民的带动示范作用突出。近年来,祥云县成长了一批经营大户,既有种养大户,也有加工、流通大户,如“古云南养鸡协会”和刘厂镇的农副产品加工大户,他们对促进祥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大力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适度经营规模,促进农业产业更快更新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引导他们走专业化、精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发展路子。
4.4 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要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兴办农产品基地,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使小规模生产向适度规模发展。引导农民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商品基地;引导农产品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由兼业向专业化转变,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一批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的农产品基地;要把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农产品基地建到哪里,基础设施建设就配建到哪里的原则,兴修水利,抓好水利骨干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利化程度,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4.5 不断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销地批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切实解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销售不畅的问题,逐步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二是建立农业信息网络,通过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提供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气象信息及出口信息等服务。三是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检测检验的规范和手段,发展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相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4.6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速优质、高产、专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的引进、研究和选育,按照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的原则,积极开展玉米杂交制种,优质水稻、豆、麦良种的选育工作,建立和完善良种检测标准和技术体系,推动良种产业化。二是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玉米容器育苗、旱作多熟制立体种植、豆麦规范化种植以及烟、桑、麻、薯标准化栽培等农业适用技术,加强专用良种、重大病虫害防治、平衡施肥、无公害栽培、新农机具以及节水农业等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三是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突出技术攻关,抓好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联系祥云农业产业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1]王学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0.
[2]陈见超.农业推广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0.
[3]郝建平.农业推广技能[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