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考
2011-08-15河口县农经站661300邓湖云
□河口县农经站 661300 邓湖云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 带领农民走出“小农”意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架起了千家万户经营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桥梁,使会员告别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销售,走向了统一高效的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个载体,农民由分散走向联合,由单一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获得市场主体地位,摆脱了小农的束缚,实现了规模经营真正走向市场。如瑶山香蕉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蓝靛花商标,获得绿色食品标志,通过开拓市场,不断完善产销服务,2009年瑶山香蕉专业合作社实现年经济总收入120万元,入社会员户均收入8 200元。
1.2 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业生产中的产供销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在市场交易中为社员统一购买,统一销售,提高了谈判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抗御了交易风险,成为单家独户进入市场的桥梁与纽带,降低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了农产品销售价格。如瑶山香蕉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四统一的管理方法,为订单农户提供产供销全程服务,使农民的香蕉价格得到保护,入社会员的香蕉价格要比非会员的价格每kg要高出0.5~1元。
1.3 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当地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营,把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竞争力,强化产销衔接,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形成联合各方共同的良性机制,保护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产业的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能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商品率,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创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不但使农业科技的推广有了强烈的内在需求,而且有了现实的条件。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从而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科技水平。不仅请县农技部门人员作技术指导,还组织农户参加各种科技培训及组织合作社骨干到外地参观学习,既可以学到农业生产技术,又可以学到市场经济知识,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全县到目前已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个,协会1个,入社会员767户,带动非农户621户。组织类型上都是以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如香蕉、橡胶、小米辣等组建起来,从行业分布上都是属于种植业。从创办方式看都属于能人牵头领办。即由种植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通过吸纳农户参加,以从事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形成“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莲花滩橡胶专业合作社就是由村民陶玉权发起成立的,现有会员150户,有橡胶基地500hm2,目前资产总额达2 413万元。在组织方式上都是坚持农民自愿、为民服务和民主管理的原则,即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2009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23万元,入社户均达8 300元。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规模小,层次低
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次低,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在组织上仅仅是当地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服务,产后的服务很少,入会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多属于松散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往往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壮大,缺乏自我发展意识,自我经营能力低,合作组织整体水平不高,作用发挥有限,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主要是人才匮乏,缺少能人特别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
3.2 内部运行不够规范
从整体上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规模小,稳定性差,服务功能的发挥等方面还属于低层次的,大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没有财产和资金,服务仅停留在产前提供化肥、良种等生产资料,产中提供技术指导,能在产后提供加工、销售方面的服务及开展共同经营活动的几乎没有。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往往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有限,它主要是靠个人权威来维持管理,靠领办人个人的能力经营运作,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管理运行不规范,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不完善。
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还不配套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缺乏启动资金。有的甚至没有办公地点,想办的事办不了,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各部门协调不够紧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难重重。
3.4 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
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大事来抓。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相关部门政策配套调整滞后,导致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二是对党和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条件不够了解,扶持项目资金少,缺乏连续性,特别是一些中长期经济林木需要投入资金大且需要连续几年的投入后才有效益。
3.5 会员文化素质低,驾驭市场变化能力差
由于我县属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多数会员文化程度低,市场意识和经济知识贫乏,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弱,驾驭市场变化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差,加之缺乏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扶持,起不到应有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4 发展措施及建议
4.1 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新型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搞好各类培训,使合作社负责人增强依法办社依法维权意识,全面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服务水平,使各级干部深刻理解法律精神,自觉依法维护合作社权益,积极支持合作社健康发展。
4.2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抓好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抓好利益分配制度,根据依法、自愿、平等互利、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合作组织与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有效保护农民利益。要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以规范促发展,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建立规范账目,定期向会员公布财务状况,做到账目清楚,收支有序,监督有力。
4.3 制定优惠政策,部门配合多渠道投入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必须得到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应制定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给予扶持。特别是在资金、税收、信贷、经营管理方面要给予扶持和照顾,财政、工商、农业等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给予支持,解决创办中的实际困难,搞好服务,才能形成合力,为其发展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4.4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散经营,资金不足,竞争无序,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市场行情掌握不够全面等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在法律知识、营销知识、商品意识等方面要进行全面培训,对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要求、相关规定、运作方式等要给予全面的指导,不断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做到边发展、边指导、边完善,引导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路子,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素质,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提高他们的营销力和竞争力。
4.5 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因各地情况不尽相同,生产力水平不相一致,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由当地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始终坚持民办官助,注意保护农民特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从我县实际出发,根据当地条件和农民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