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无公害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1-08-15元阳县畜牧兽医局662400孔德派
□元阳县畜牧兽医局 662400 孔德派
1 无公害畜产品发展现状
元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畜牧业是农业的主导产业,因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无工业“三废”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备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特别是黑山羊、肉猪等远销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近年来我县畜牧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大亮点,是促农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2009年全县生猪存栏29.3万头,肥猪出栏30.2万头,同比增2.74万头,增长10.3%;牛存栏83 705头,出栏13 973头,比上年增5%,羊存栏6 654只,出栏2 715只,比上年下降3.2%。肉类总产量25 058t,畜牧业总产值31 333万元,人均畜牧业收入772.4元,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经营总收入的22.4%,畜牧产业成为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产业。但目前,在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认证等方面发展缓慢,且随着畜牧业的兴起,显现出了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生产建设发展缓慢
虽然我县的畜牧业近年来正处于方兴未艾的蓬勃发展中,每年向县内外提供了大量的生猪和肉牛、肉羊,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在绿色畜牧业经济及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方面发展仍然十分缓慢,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畜牧龙头企业,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虽先后引进和培植了几家畜牧企业,但因种种原因现仍未真正发挥龙头作用;二是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现仍以肉猪生产为主导,牛、羊和家禽生产比重低,奶牛及奶业生产空白;三是在畜牧基地建设上存在着重申报实施、轻建成后的后续管理等问题,且申报主体较单一,不够全面,以企业为申报主体的还较少;四是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工作滞后,目前仅有黑山羊肉羊产地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一个,且后续建设停滞。
1.2 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近年来,我县畜禽适度规模养殖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以农户散养畜禽所占比例大,由于全县的畜产品生产以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散养、小规模生产为主,饲养管理无章可循,生产中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使用兽药不规范,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二是饲料的贮存、使用和调制不当,使用微量元素和饲料添加剂较随意,造成畜产品黄曲霉素、重金属、药物和激素的残留,直接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养“两猪”的怪现象,即一猪为“健康”饲养供自己食用,另一猪则乱添乱加各种催肥剂,育肥后出售;三是饲养条件相对较差,广大养殖户还没有动物福利意识,加之受传统养殖方式的影响,很难保障家畜禽除饲料以外基本的健康生存条件。
2 加快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对策
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是事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需认真加以落实。县人民政府应作好统筹规划,出台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对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应给予扶持奖励,切实解决人们在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应将无公害畜产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对各乡(镇)畜牧业目标管理,年终按分值考核进行奖惩,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无公害畜牧业的建设。
为大力发展好无公害畜产品,县畜牧兽医局应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和专家调研、立项、编写和评审,制定《元阳县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规程》,并由元阳县技术监督局发布。这批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将使我县畜牧业生产告别无地方标准可依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元阳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有效的规范好全县畜禽养殖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
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相对传统畜牧业生产有了新要求、新举措,需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科学消费观,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正确引导消费,通过扩大消费拉动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为了便于宣传,元阳县畜牧兽医局应编印《元阳县无公害畜牧业地方标准》、《无公害畜产品基本知识与政策法规》等资料下发,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应在辖区内重点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具体培训指导,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提高其畜禽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卫生意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积极引导养殖场(户)以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引导无公害消费,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已实行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建议我县在消费集中的产销批发市场建立无公害产品专销区,逐步推行无公害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无公害畜产品的标识管理。争取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建立基层安全检测点,配备必要的快速检测仪器;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适时将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及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在信息网上公示、查询,保证畜产品的消费安全。
[1]杨春.科学养奶牛[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