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化路径

2011-08-15

运动 2011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民族传统

陈 升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理论与方法探索

农村中小学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化路径

陈 升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村中小学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进行阐述,以福建为例,调查现阶段农村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提出农村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优化路径,即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凸显地方特色,创新校本课程;村村合作、兼顾教育公平,共谋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原则,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

农村;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路径

1 前 言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福建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体育事业也呈现了非均衡发展的状态。相对论告诉我们,非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农村体育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一个子系统,它服务并隶属于区域总体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的制约。如何在不均衡的发展现状中,重新审视福建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寻求农村体育发展的新路径,是新农村建设、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课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10月参加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50名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和通过随机抽取的150名福建省农村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研究农村中小学引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化路程。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利用期刊网及资料室、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查阅关于新农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民族传统体育、农村中学体育等文献资料,总结并归纳现研究阶段的不足,为选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2.2.2 问卷调查法利用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参加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契机,向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以邮寄的形式向随机抽取的农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5份,有效问卷140份,有效率为96.6%。

3 结果与分析

3.1 福建省农村体育教师对新时期政策及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情况

3.1.1 农村体育教师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新农村建设明确要求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而体育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设新农村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国家体育总局随即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议》,明确了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福建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指示,于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8.9%的农村体育教师了解新农村建设,而仍有31.1%的教师不了解何为新农村建设。在访谈中得知,农村骨干教师对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了解得意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不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教师所在区多数是我省第一、二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未实施的地区。

通过对不同职位的体育教师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位体育教师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具有校领导职务的体育教师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较多,而普通体育教师对新农村建设了解甚少。这是由于不同的职位所赋予的主要职责不同,作为学校行政人员的体育教师对新政策的了解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3.1.2 农村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中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了解情况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校适宜、合理地利用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而民族传统体育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身体、心理、社会、教育价值,传承民族精神的多重功能,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应成为科学实现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调查得知,85.2%的农村体育教师了解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不同地区、不同职位的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P值分别为0.628,0.381>0.05)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全省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无论在何职位,对新课标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在农村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提供了积极的前提条件。

3.2 农村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情况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农村体育教师是否能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合理地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调查结果显示,88.4%的体育教师了解民族传统体育,11.6%的人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此次调查的教师仅有一位学历低于大学本科,即大多农村体育教师都经过了系统的本科学习,因此大多调查对象对民族传统体育会有一定的了解。在访谈中得知,大多的体育教师都能掌握1 ~ 2项的民族传统体育技能,以跳绳、拔河、太极拳、丢沙包等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主。

3.3 农村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中学开展形式的观点

农村体育教师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农村中学的最佳途径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次是作为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2年《福建省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中,对福建中学开展民俗体育的形式进行了调查,95%的中学生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时间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仅有3%的学生有在正规体育课中学到民俗传统体育项目。而在此次的农村体育教师调查中,46.5%的教师认为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引进正规的体育课中,作为课的主要内容、准备部分或者结束部分。调查显示,仅有11.6%的体育教师认为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课间操的活动内容,这说明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取代传统广播体操作为课间操的主要活动内容,任重而道远。课间操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稳定的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想取代广播体操需根据学生健康及学习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这需要长期的实践验证。

4 农村学校引入民族传统体育路径的优化

4.1 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凸显地方特色,创新校本课程

福建海岸线较长,江河众多,其表现出来的文化多元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一个缩影。北方汉人错综复杂的迁移历史,福建特殊的山岭、江河分割的地理环境,从而形成了碎状割据、相互独立的文化形态。由此,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使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全省范围内各具特色,不落入俗套,充分考虑各区域经济、文化、地理、气候差异性,因时因地地发展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样即可避免千篇一律的盲从开发,又可发挥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凸显地方特色,丰富校本课程。

4.2 健康第一、实事求是,共创福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美好前景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更是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方向的根本体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仍然包含着部分不科学甚至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消极影响的因素,在将其引入学校体育时,一定要本着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适当之时,仍然可以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以符合现代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和考验。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定要注意项目开展的可行性。对农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价值及可行性等的调查中发现,福建农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许多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具有教育、健身、欣赏等诸多价值,但当问及这些项目是否可行时,许多教师根据当地的现实情况表示,不一定所有有价值、学生感兴趣的项目都可行。导致其不可行的因素非常多,根据统计结果来看,主要集中在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上。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农村学校时,要立足实际,积极进行可行性论证。

4.3 村村合作、兼顾教育公平,共谋发展

对农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我们不主张学校单枪匹马,独立行动,因为任何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是扎根于群众,生存于民间。因此,在农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非均衡性发展的现实下,我们应强调学校之间的合作,村落与村落之间的协调发展,乡与乡之间的相互扶持,坚持互利共存,共谋发展。

4.4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原则,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教育学家杜威曾在其著作中指出,“教育即是生活”。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贯穿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更应该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体会教育与生活共同散发的幸福感。不论是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亦或是发展目标的定制,无不体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农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也必须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为原则。这一原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评价具有直接的影响,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4.5 加强各级各类院校对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工程师,是课程资源与学生教育之间的唯一纽带,他们必须具有与时俱进,挖掘课程资源和更新教育手段的意识。因此,建立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目的,以新课改倡导的教育思想、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目标、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培训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是中小学体育师资输出的主要场所,为适应基层体育教育的要求,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应注重自主创新,其方式方法可以借鉴国内外民俗体育教育师资的培养。以台湾省为例,台南师范学院将设计与实践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融入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之中,命名为“乡土教学活动”,成为该校学生的必修学分。体育院校应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利用高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开设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供学生选修,鼓励高校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培训,深入农村、社会,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观摩会,有必要时可聘请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艺人入校讲学,以促进体育教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4.6 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农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中,不应忽视学生资源的重要性,因为在农村,学生是参与和观赏民族传统体育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也与民族传统体育紧密接触,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也应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挖掘的重要内容。兴趣是激发行为的内部动力,更是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兴趣”的心理学理论,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多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对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手段等进行研究,在不违背体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福建农村风俗较多,各地不同,节日庆典上多有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或表演,学生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下,对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兴趣,在多次的独立参与或父母陪同参与下都具备该村落某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基础。这为在今后的民族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特色传统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5 结论与建议

5.1 在福建农村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优势在于农村孩子了解或直接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机会较多,许多优秀的民间艺人多生活在农村,民间节假日多。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中学的发展。

5.2 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和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及器材,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学校及乡镇的互利共助,拓宽体育教师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渠道是扫清农村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障碍的必要手段。

5.3 农村体育教师认为农村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应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主,体育课适当加入民族传统体育内容。

[1]赵忠伟,陶华滨.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9):14-16.

[2]Lewis R.Aiken. 态度与行为 理论、测量与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朱家新.农村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4).

[4]李红梅. 福建省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2.

[5]施小菊. 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2003(4).

[6]李 刚,刘 丽,廖有光.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探究——以湛江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

[7]王冬,李青山.“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17-20.

[8]李会增,高爱民.对新农村发展生态体育的理性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3-106.

[9]史岩,史蕾.对新农村建设的理性思考及政策建议[J].乡镇经济,2008(2):12-14.

[10]张建新,田祖国. 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参与价值和实践[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3):103-106.

[1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4-59.

G852

A

1674-151X(2011)12-11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60

投稿日期:2011-07-14

2010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视角下福建南拳的传承》(项目编号:2010B2029)。

陈升(1968 ~),副教授,本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术国家级裁判。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与实践以及竞赛裁判。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民族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