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体育课改的现状、趋势与对策

2011-08-15柳华清

运动 2011年15期
关键词:新理念教育工作者体育课

柳华清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

理论与方法探索

浅论体育课改的现状、趋势与对策

柳华清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

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思想上的重视并不等于行动上的成功,就体育课改的现状看来,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体育课改的现状、趋势,并对症下药,指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体育课改;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解决对策

1 对新理念理解不够深刻,穿新鞋走老路

正如上文所说,随着“新课改”的启动,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得到了其应有的重视,而其纲领性文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推广,更给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注入了很多新思考,带来了很多新气象。有资料显示,绝大部分体育教育者对其所代表的新体育课程理念都是持支持态度的,也大都认为这些新理念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而广大学生更是对体育课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拥护。在以往,存在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这说明,学生们并不排斥体育运动,只是不太接受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但是,就目前的体育课改情况看来,这种情况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离理想的效果还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体育教育者并没有真正深入地领会体育课改的精神内涵,使得体育课改有些流于表面和形式,从而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1 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甚深

在体育课改过程中,大都只重视学校和体育教育工作者们思想上的转变,却并未明确指导应该如何操作,这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对新理念有些无所适从,从而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不自觉地回到了原来的教学套路上。例如,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一众新思想、新概念,如“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体育休闲与娱乐”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使得我们的体育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但可惜,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新举措来很好地实现它们。在无可奈何下,部分体育教师一边强调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边按部就班地沿袭着传统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也有部分体育教师将课改片面地理解为课堂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其核心是教学的实用性和对学生体育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1.2 部分家长对体育课的偏见和担心并未完全消除,成为体育课改过程中的无形障碍

在整个新课改活动中,家长是一个很重要但却被忽略了的群体。思想工作的不到位,使得很大部分家长仍然认为体育课与孩子的升学和前途关系不大。相反,对运动的热衷会分薄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整体而系统的过程,家长的想法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此外,我们知道,在体育活动中,即便防护措施做得再到位,也难免有些小的磕磕碰碰,这又使得家长们对体育课多了一层担心。在这样的压力下,部分学校不得不弱化了体育课中的运动实践部分,尤其是需要用到体育器械的项目,而将大部分课时花在了体育理论的讲解上,而体育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和其核心精神和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

2 对新理念认识不够全面,操之过急或矫枉过正

在教育界,曾有人将“新课改”形容为“伤筋动骨”,笔者以为,这一比喻是相当贴切的。因为,这次课改不仅是大家平常所理解的教材的“改头换面”,更是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6个方面的全面革新。故而,可以预料的是,此次课改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同样,体育课改立足于在正确的大方向和积极的大前提下,逐步解决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不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积弊,涉及到多个层次相互作用的主客体,这些都决定了体育课程教育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并未对课改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沉下心来针对现行的教育实际和学生情况做切实可行的研究,而喜欢走借鉴他人的“捷径”,这个他人,既包括别国,也包括我们国家一些体育素质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诚然,在教学改革的摸索阶段,勇于承认他人的成绩,并从善如流是一个很好的态度,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不仅各个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都会对教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就是我们国内的各个城市以及城乡之间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现实情况。所以,要想真正做到“新课改”强调的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而不能因为急于求成就揠苗助长,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味的操之过急,只会阻碍体育课改的正常发展。

除此之外,矫枉过正也是体育课改实践过程中常见的负面思想之一。正如前文所说,此次“新课改”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因此,有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其的理解有了偏差,认为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中的东西都是不好的、需要改变的,其实,“立新”并不一定要将旧的完全破除,对此,我们应该发扬“拿来主义”精神,以体育教育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依归,将旧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做个全方位的梳理,并从中划分出可以继续沿用的、需要改进的和必须摒除的部分。

3 对新理念实践不够到位,师资、器材等得不到保障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在体育课改过程中,后勤物质和基础设施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各地课时、师资、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配备的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学校和教师们的思想到位了,却因为上述条件的缺失而使得体育课改成了一纸空谈。

整体来说,高校的配备要比中小学齐全,而中小学中,城区学校的配备又要比乡镇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更充足。以场地为例,条件达标的中小学百分之八十都在大城市,而另一个数据表明,这些达标学校在城市学校总数中也不到1/3。

课时、师资、器材和场地这些本来应该在体育课改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因素,现在非但发挥不了自身的长处,反倒成了很多学校顺利推行课改的短板和软肋,这无疑大大扼杀了广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们的改革热情。

4 结 论

既然已找出体育课改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加以改进呢?笔者以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在以后的体育课改进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4.1 找准体育课改成功的具体目标

结合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对体育5个学习领域的划分,体育课改也提出了与之相辅相成的五大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虽然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这5个分类目标的认同度很高,但其完成情况么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这些课标的目标过于笼统宽泛,逻辑性不强,使得体育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从着手。事实上,前文中所描述的“对新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和“对新理念认识不够全面”两种现象也都和对课改的具体目标不明有关。可是,我们又该如何定位体育课改成功与否的标准呢?我认为,这个定位必须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都作出概括,即在教师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教育变革的前提下,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体育课,并乐于在课外主动进行运动训练。

4.2 明确体育课改中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学校和课堂教育是实现体育课改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所以,正确把握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切实实践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之一。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点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4.2.1传统的体育教育大都只重视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和体育技能的掌握,而课改中的体育教育则要求将“育心”与“育体”

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竞技精神和自信心。

4.2.2传统的体育教育大都只重视“健身”的重要性,而课改中的体育教育则要求将“健美”的概念和教学要求引进其中,

因为“健康美”不仅很好地反映了体育增强体质的主要目的,还很好地反映了社会需要获得的效果,即真善美在体育中的高度统一。

4.3 采取相应对策,努力实现体育课改目标如前所言,体育课改目标的实现,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反复的实践,才能逐渐日趋完善。具体来说,要做好如下工作。

4.3.1要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再培训工作。在课改过程中,

无论多新多好的理念,最终都要靠教师去落实、去实践,所以,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是课改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新要求,教育工作者们也要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谦虚精神,时刻注意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高,而且要积极参加关于教育,特别是新课改的进修培训,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

4.3.2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目标多元化的指导思想是符合我国当前课改进程中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的,而这也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仅局限于强调要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将此与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其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4.3.3要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实现现代化教学。体育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即将科学性、实效性与趣味性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无疑给体育教育工作者们在课堂内容的准备和安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符合各个阶层的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及相应阶段人体运动的规律,又要适应于体育教学的终极功能,有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体育意志、体育能力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本身的乐趣,让他们有主动尝试的欲望和想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相信,在广大体育教育专家学者的不断研讨和所有一线体育教师的长期奋战下,我们的体育课改一定可以切中时弊,获得最后的成功。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毛振明.对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后一阶段)的展望与预测[J].中国学校体育,2009(9).

[3]季成亮.新课标下实施体育课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3).

[4]王益宝,周雯艳.刍议体育教师在“新课标”培训中存在的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5]耿培新.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行性实验研究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9(9).

G807

A

1674-151X(2011)12-12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62

投稿日期:2011-08-01

柳华清(1979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新理念教育工作者体育课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浅析如何成为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体育课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新理念 新动能 新发展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回答时代新课题,践行时代新理念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