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是1,其他是0”:体能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

2011-08-15孙文平张振东

运动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孙文平,张振东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健康是1,其他是0”:体能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

孙文平,张振东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从纵、横两方面对中国青少年体质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总体下降的原因主要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所导致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学校体育走入误区、自身锻炼不足等造成的。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的价值观和继续加大中考、高考中体育所占比重以及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体能的重中之重的对策。

体能;青少年;健康;学校体育

健康是1,学业、前程、财富……都是0。当孩子拥有健康时,他可能拥有10、100、1000甚至更多,如果失去1,拥有再多的0,也等于一无所有,也毫无意义。

1 体能释义

关于体能,国内外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但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从广义讲,体能是指人类从事活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从狭义上讲,我国《现代汉语新词典》中对其解释为:“体能指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有些专家认为,“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体能”一词在英文中只能找到与其相近的词作为参考,其中以“physical fitness”最为常用。美国运动生理学家寇力顿(Kou Doriden)认为,体能应该包括体格、器官的机能、运动适应性3种。美国学者斯坦豪(Stan Ho)认为,体能是人类精神上和肉体上的适应性,适应现代生活之意。它可包括健康、身体功能、旺盛的气色、精神的保持。

综上可以看出,体能既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以及抵抗疾病所需的身体能力,也特指人体从事体育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体能不只与先天遗传有关,通过后天的锻炼也可获得。而且可以分为专业运动体能和一般健康体能,它应该包括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三部分。

2 体能与体质之间的关系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身体发育水平、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对疾病和其他有碍健康的不良应激的抵抗力等。而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体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质的外延除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以外,还包括心理方面和适应能力等。体质的外延要大于体能的外延,二者为真包含关系。由此看来,体能和体质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单纯体能的提高并不能代表体质的增强,但是要想体质得到增强必须使体能得到提高。因此,青少年体能的增强是提高体质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石。

3 国内、外青少年体质现状描述

3.1 中国青少年体质现状描述

新中国解放以来,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十分关心国民体质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从1985年至今,我国已经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进行了5项体能类项目的检测。尽管青少年体质问题一直被社会关注,但事实上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虽然某个阶段内会得到好转但总体仍呈现下降趋势。

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报告表明,近二十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20年下降,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在2006年高校招生中,由于某些专业的特殊要求,使得近85%的考生因体检不达标而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

3.2 国外青少年体质现状描述

1993 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的《夏令营中的较量》文章引发了罕见的中国教育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的严重性。但13年后,中国孩子的体能、意志品质仍然与国外孩子存在差异:2006年8月末,在一次由中、日、韩3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的体能训练营比赛中。攀登居庸关长城后,来自韩国的初三学生赵显宰和金兑炯异口同声地说“一点也不累”,而站在一旁的中国学生早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体能训练营结束后,主办方对定向挑战对抗赛开始前和结束后1分半、2分半、3分半的各国中学生的心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中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这表明和我们同为黄皮肤的邻国在加强青少年体质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4 导致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原因

4.1 经济迅速发展产生的“现代化迷局”

造成我国青少年超重而导致肥胖迅速蔓延的原因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密切联系。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因此用于生活方面的开销也大幅度增长。

我国城镇居民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从1985年到2005年这20年的时间里,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生活费的收入竟翻了15倍之多,可见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悄悄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量的油炸类和高脂类等的“垃圾食品”以及快餐等成了青少年的最爱,许多父母把健康仅寄希望于医疗、保健品等,而不注重健身锻炼。孩子们不再是互相嬉笑打闹,而是都沉迷于游戏和电视之中,有相当多的孩子生活无规律,常常是暴饮暴食、贪吃贪睡,他们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直接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4.2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由于受这种陈旧迂腐思想的长期影响,许多家长仍然认为只有读死书、读好书才有出路。因此,对孩子体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独生子女往往娇生惯养,父母担心孩子会吃苦受累,即使家长懂得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受片面的社会价值观影响,在思想和行为上会出现巨大反差,往往会大大降低甚至忽略体育的重要性。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中、小学阶段,家长对学生投入的比重在各个方面有所不同。家长对学生在智力方面的投资占到了总投入的一半之多,而对于体育锻炼的投入少之又少。另外,有89.0%的家长支持子女进行体育锻炼,38.2%的学生与家庭成员有一起锻炼的经历。但就爱好体育锻炼的原因,受各方面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其中受家庭影响(15.7%)排在个人爱好(62.5%)、同学影响(32.1%)、教师影响(19.9%)之后,显然家庭影响力大大不足。可见父母最关心的仍是子女智力发面的发展,而对其他方面发展需求的付出还远远不够。

4.3 学校体育教育出现偏失

4.3.1 与家长对学生过分溺爱有关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激烈性、对抗性等特点,在活动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甚至出现受伤的情况,因此有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袒护和疼爱,不想让孩子参加有一定危险性但具有显著锻炼价值的体育活动。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也是学校最头疼、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轻者可以自行解决,重者便会牵扯到法律责任。不但会涉及到多方利益问题,而且还会挫伤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使教师无法正常上课。基于如此原因,有些学校领导甚至不赞同体育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具有锻炼价值的活动,如力量、耐力等的练习,使得学生不能从这些具有显著锻炼价值的项目中获得应有的体能提高。所以,家长对于子女的过分溺爱也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学校体育教育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青少年体育锻炼不足,体质下降的情况。

4.3.2 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有关即使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政策喊的再响亮,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观念。而且部分家长和学校也认为高分才是进入大学的敲门砖和铺路石,升学率才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最终筹码。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校和农村县中学的调查显示,35%的校长、37%的教师、58%的中学生认为负担比较重或过重,其中高三学生6点前起床的有34%,11点半后睡觉的超过40%。假期补课现象仍较为普遍,一些城市调查显示:80%的小学生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而且往往是至少上两个班。“应试教育”的枷锁下越来越重的升学压力,也是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4.4 体育投资力度不够,体育场地匮乏

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数据,我国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906.70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1.31亿元,占34.69%;单位自筹为1031.20亿元,占54.08%;社会捐赠45.57亿元,占2.39%;体育彩票公益金24.84亿元,占1.30%;其他143.74亿元,占7.54%。这表明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单位自筹。另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我国有标准400米跑道田径场地的中学,只有2424所,占中学总数的2.4%;有200米跑道田径场地的小学有23936所,占小学总数的3.6%;建设有风雨操场的学校少之又少。因此,我国虽然是个经济大国,但是政府用于体育资源方面的投资还远远不够,体育资源仍然匮乏。

4.5 自身体育锻炼不足或方法不当

体力活动不足和体育锻炼不够是当前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据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10多万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3(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1/4(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青少年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也是导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即使部分学生深知体育锻炼的益处,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懈怠了体育健身运动。

总之,青少年体能下降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学校体育教育扭曲以及个人体育锻炼意识薄弱等都是导致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原因。

5 提高青少年体能的对策

5.1 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外有些学校为了提高青少年的体能而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瑞典、丹麦把运动当作家庭作业。哥德堡大学在瑞典和丹麦推行了一项“ 防止青少年久坐不动”的健康促进项目。具体做法包括“给学生布置体育锻炼类的家庭作业,建议小学生家长组建走着或骑车送孩子上学小组,并有意将停车区设立在离学校较远的地方,使家长尽量不开车接送孩子上学等”;加拿大则支持孩子减肥,家长减税。加拿大开始实行一系列鼓励儿童健康的退税措施,鼓励10岁以下的孩子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的运动,10岁以上的孩子为60分钟。如果孩子们连续8周参加至少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他们的父母便可以获得这项税务优惠;新西兰将“垃圾食品”请出校园。新西兰政府开始推行一项为期4年的计划来抑制肥胖症对新西兰人的侵害,而其中一项措施就是禁止学校小卖部售卖容易导致体重超标的食品和饮品。

国外这些学校分别了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青少年的体能,包括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对于独立上学的学生给予其家长一定的经济不贴;通过对家长的退税政策来鼓励其子女坚持运动;禁止校园内售卖垃圾食品等。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

5.2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措施

5.2.1 加强家庭体育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孩子的基础教育。家庭体育教育如果引导偏差,必然会造成深远影响。因此,父母应该树立起“健康第一”思想,克服急功近利、智育第一的观念。不但要在思想上充分肯定,更重要的是付诸于行动,切忌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青少年的体能健康是国家发达、民族兴旺的基本条件。不能靠牺牲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体质健康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使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与国家现代化同步。所以,父母在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同时,别忘了加上体育健身计划,督促并尽可能的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享受其中的快乐。

5.2.2 狠抓学校体育教育是关键(1)打破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学校体育教育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大胆改革创新,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提高青少年体质方面的政策,切忌空喊口号,要狠抓素质教育。比如可以借鉴国外学校的经验,在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中加入体育锻炼类的作业,并鼓励学生独立上学,真正做到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纠正体育教师错误思想倾向。在体育课上,要注意纠正以教师为中心、以竞赛运动成绩为主导的思想倾向,认真贯彻体育教育的“三自主”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在课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锻炼价值比较高而又枯燥乏味的田径和体操项目应创新其教学内容,增强其趣味性,让学生欣然接受。倡导开放式教学,扭转体育课的呆板、封闭状态,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亲近大自然,走向阳光。

5.2.3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职能,加大体育投资力度

(1)继续增加中考、高考中体育的比重。尽管现在的中考、高考中都加入了体育考试,但是体育分数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所占的比重还很小,倘若不持续增加体育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的话,势必还会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只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压力,适得其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大体育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使体育和其他学科能够在一个合适的、不相矛盾的水平线上。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2)加大体育投资力度,加快体育资源建设。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只有具备了体育锻炼的硬件设备,才能使学生强身健体的愿望得以实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针对我国体育投资力度不够,体育资源匮乏的状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都应该坚决贯彻教育部制订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重视和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财力和物力上予以保障。并不定期地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检查,不断改善体育活动条件,为青少年营造尽可能多的体育锻炼的场所。

5.2.4 从自身做起,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家庭、社会、学校等的因素是外因,而自我因素是内因。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并最终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因此,只有从自身出发,自觉的抵制垃圾食品,远离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逐渐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健身活动,从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并获得健康的体魄。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进一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1] 黄瑾,江姗姗.解读近现代中国体育制度文化(二)-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制度演变摭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 黄娟.论提高中国青少年体能的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0).

[3] 苟波,李之俊,高炳宏,赵仁清.“体能”概念辨析[J].体育科研,2008(2).

[4] 郭恩,显谢科,李兵.“体能”概念及结构性要素的综合性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S1).

[5] 韩舰.增强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必要性研究及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4).

[6] 韦善干.学生体质下降症结散点透视[J].河池学院学报,2007(5).

[7] 户良斌.开展阳光运动,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雏议[J].新西部,2008(10).

[8] 何志文,陈玮君.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思考(之二)—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危害[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7).

[9] 杨金水,孙自杰.“健康第一”指导下青少年体能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

[10] 包雪鸣,季成叶,尹小俭.1985-2005年中国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17).

[11] 林莉,戴峥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原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7(6).

[12] 郑雄.浅谈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13] 夏平,关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特点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9).

[14] 王家力.我国区域体育场地建设与发展现状分析[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7.

[15] 魏有为.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3).

[16] 朱志军.国外增强青少年体能和健康素质的措施[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6).

G804

A

1674-151X(2011)06-148-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73

投稿日期:2011-02-19

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拓标课题(B306);2010年度河南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006)。

孙文平(1985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