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2011-08-15陈羲
陈 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陈 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加强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体育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讨。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
2007 年,教育部适时启动了“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其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成为了重要任务之一。实践证明,进行公共体育(简称“公体”)课教学,加强公体教学团队建设,进行集体合作,共同参与,共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果。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扩招,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要求,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和提高。教育部适时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中,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抓其根本意义就在于此。
1 “公体”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环节,也是创造性实施高职教育质量工程的关键举措。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的增长,班级的增多,体育教师的任务加重,各项教研、科研活动难以开展,为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完美的性格,应保证教学质量;为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教学效率,应加强公体教育教学团队建设,运用集体的力量,合作完成公体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一系列教学任务。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公体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公体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 “公体”教学团队建设是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2006 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各项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体育课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体育教师如何才能按照高职教育培养的要求,实施教学保证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广大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克服传统教学中不利的因素及个人陈旧的错误观念,加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集思广益,团结战斗,发展成为一只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团队,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公体”教学团队建设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加深、知识点的增多以及体育的新思想、新认识的不断产生,各种体育动作技术学习方法的改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及时“充电”,更新思想观念,充实专业知识,积极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育思想、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方法等方面不断发展与提高。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仅凭个人的学习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学习来实现体育教师的知识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拓展知识视野,提高专业教学技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需要具有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老教师也要与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了解青年教师的新观点、新认识、新发现,实现知识共享,更新思想观念。新教师与老教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使公体教学团队成为发挥体育教师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实现高职教学团队更好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
1.3 “公体”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的,具体表现在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思想观念的转变,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方面。这些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单靠个人的力量还是很薄弱的,需要一个团结有力的教学团队,大家共同去研究、探索,提高科研能力,以适应高等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 公体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大部分高职是由成人高校或中专类院校升格而成,老教师偏少,年轻教师偏多,特别是体育教师方面更显突出,这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设一只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优秀的公体教学团队还还有很大差距。
2.1 体育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扩招,体育教师数量呈现不足,同时结构也不合理:(1)年龄结构: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以上偏少。体育教师年轻化,年轻有为,但在教学上缺乏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与锻炼。(2)学历结构:本科学历偏多,硕士研究生及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偏少。由于扩招,公体教学的需要,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充实到学校之中,承担公体教学任务,进行体育教学与科研的能力还不足,以至影响公体教学团队的建设。(3)职称结构:总体偏低。由于年轻化,评职称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硬件要求,造成职称偏低。
2.2 “公体”教学团队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由于受年龄、学历、职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学历、高职称的体育教师较少,致使缺乏高水平的体育专业带头人。现有的专业带头人,其能力和素质方面明显不足,致使公体教学团队力量薄弱,形成不了一个坚强的实体。因而,就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相吻合。
2.3 “公体”教学团队整体意识不强,力量分散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和其他专业的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团队意识不强,未能形成一个团队整体。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个体教学偏多,相互间缺少协调与沟通,把教学看成是个人的工作。有的体育教师自由度很强,不按教学计划执行,随意安排上课内容,教学方法单一,不愿创新,敷衍了事。因此,造成公体教学团队力量分散,形成不了一个团结的集体,在一定程度上公体教学团队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和作用。
2.4 体育教师培训力度不大,教学团队管理不到位
在高职教育大发展、新变化、新要求的态势下要满足体育教学需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学团队的管理,引进激励竞争机制。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得不到充电,知识就无法更新,难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又由于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有些教师就平平淡淡,不求进取,这种现象长此下去,势必导致公体教学团队的效率大大降低。
3 “公体”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3.1 加大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提高“公体”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
一个团结高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带头人。作为领军的人物,起到核心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应选拔体育专业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成为优秀的团队带头人,同时也要为教学团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投入,改善教学设施与办公条件,使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为公体教学团队建设服务。
3.2 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知识老化、教学模式陈旧的现象,急待加强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认识能力。根据年轻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的现象,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学历,积极参与科研,按时参与职称评定。同时,为促进体育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按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报酬或不同程度的奖励;也可绩效工资改革,津贴30%活的部分,根据贡献大小,业绩大小发给相应的津贴。其目的是鼓励体育教师发挥智慧和潜能为教学团队的发展多做贡献,加强管理,以促进教学团队健康发展,提高公体教学质量,打造本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3.3 树立团队意识,增强体育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公体教学中,教学团队承担着整个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单个体育教师能达到的,而是靠团队集体共同努力,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的。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团结协作、融洽共处、补缺补差,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实现作用互补。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每个体育教师由于专项不同,有的是田径,有的是球类,有的是体操,有的是武术等,各自有自己的强项和优势。如果在教学中,都是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去实施教学,不进行或很少沟通与协调,各干各的工作,以个人主义为主,这样就失去了作用互补、强强联合的目的,以至影响了教学团队工作的质量,阻碍了教学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公体教学团队作为一个整体,体育教师应具有整体观念与团队意识,无论是个人教学,还是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各项教学改革,都离不开大家的集体力量,都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因此,只有增强团队意识才能够提高公体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 仲耀黎.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2).
[2] 吴慧倩.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
[3] 张辉.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向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教研,2009(10).
[4] 周孝永.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 2007(12).
G807.4
A
1674-151X(2011)05-12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5.060
投稿日期:2011-01-16
陈羲(1969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