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价值意义解析与青奥会展望
2011-08-15吴国生
吴国生,王 红
(滨州学院体育系,山东 滨州 256600)
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价值意义解析与青奥会展望
吴国生,王 红
(滨州学院体育系,山东 滨州 256600)
首届青少年奥运会在新加坡完美落下帷幕,就如当初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设想的那样,青奥会不只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简单复制,而是要通过青奥会真正实现奥林匹克精神,通过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促进全世界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成长,同时影响现代奥林匹克的健康发展,突出其创新意义。首届青奥会的成功,让我们更期待2014中国南京青奥会,期待南京延续北京奥运会的风采,同时借助这一国际赛事促进全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
青奥会:价值:展望:解析
1 青奥会的诞生与胜利召开
青年奥林匹克奥运会(以下简称青奥会)是专为青年人设立的奥运会,罗格创立青奥会的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加强世界各国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现代奥运会相比,青奥会更加重视青年特色,重在突出文化与教育主题,提倡大会节俭办赛,强调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不同教育之间的合作,以此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 新加坡青奥会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
2.1 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增强体育运动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教育的目标不仅体现在刚刚兴起的青奥会上,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程中,教育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功能,而顾拜旦在创立奥林匹克时就是要通过体育运动去教育青少年,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原因。而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运会的商业利用、兴奋剂的屡禁不止及运动员各种丑闻的暴露使国际奥委会逐渐意识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教育目的已经不能实现,其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创立了专门为青少年举办的奥运会,要切实通过奥运会对青少年起到教育的目的。
通过奥运会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他们直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由于体育运动对人体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广泛性不仅决定了奥运教育的成败,而且决定了青少年奥运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青奥会中,是青奥会开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青奥会教育目前的前提。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示,青奥会当然要有比赛,但是举办比赛的主要目标不是赛事,而是教育。通过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使他们远离兴奋剂、远离种族歧视,维持高尚的道德标准和运动场上公平竞争的精神。因此,青奥会在举办期间举行了大量的除运动赛事之外的加强各国青少年之间交流的多姿多彩的活动,共设计了5个主题、7种形式的50项活动,为运动员提供学习、贡献、互动和庆祝的平台,特别强调各国、各地区的青年运动员积极参与。5个主题分别是“奥林匹克运动”“技能发展”“健康生活”“社会责任”和“表达能力”;7种活动形式包括“与冠军对话”“自我发掘”“世界文化村”“集体活动”“艺术与文化”“探索之旅”和“海岛冒险”。通过这些活动行程,运动员之间形成互动,讨论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反对使用毒品,使青年人成为真正的具有体育精神的人。在赛事举办的12天中,几乎所有的3600名选手都参观了世界反兴奋剂联合机构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青奥村设置的宣传亭。通过这些活动,运动员们将了解奥运价值观以及如何将这些价值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学习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全球化问题和体育问题;让他们学习超越自我,积极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与其他参与者相互交流,促进对新思想的学习和新文化的探索以及歌颂奥运价值观和世界多元文化,同时感受奥运精神在团结多元文化和人群方面的力量。
2.2 青奥会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影响价值
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是国际奥委会创办青奥会的初衷。奥林匹克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的文化,内容丰富,具有时代的气息,而青奥会举办的过程中所推出的文化活动,使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作为富有创造力的一代,他们将通过各种形式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而青奥会文化的不断积累也将会更加丰富奥林匹克的文化体系。青奥会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元素,通过协调奥运会系统中的各元素以及通过系统自身的不断完善达到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新成员,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激励下,在和平与友谊的奥林匹克理想的召唤下,青奥会无疑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完成自己在诞生时就肩负着的重大历史使命。
2.3 青奥会的创新价值
2.3.1 举办理念创新:拒绝简单复制,注重节俭从1896年的雅典首届现代奥运会到2010年的新加坡首届青少年奥林匹克奥运会,奥林匹斯山的圣火照亮了世界,奥运大家庭迎来了更多的伙伴。据国际奥委会研究表明,目前奥运会的电视观众平均年龄偏高,象征未来的青少年多沉迷于数字构建的虚拟世界,他们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和电脑前,因此青奥会的宗旨就是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为实现参加奥运会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青奥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对奥林匹克模式的重复。目前,多数奥运项目都有世界锦标赛和世界青年锦标赛,而且各单项有自己的联合组织,可以单独举行世界范围内的联合赛,简单模仿单项体育联合会已经在做的事情并没有意义。因此,罗格为青奥会制定的成败标准就在于“青奥会必须有趣,不能太严肃,不应该有传统奥运会的那种沉重”。运动员是否在赛会期间感到快乐,体育能否与教育相结合,是否能成为吸引和团结年轻人的催化剂是青奥会举办的重要意义所在。
同时,新加坡奥运会在筹备的过程中也是遵循节俭实用的原则,在新加坡青奥会筹备阶段,资金问题备受关注。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新加坡青奥组委会主席黄思绵赛前曾表示,首届青奥会将是一个成功的运动会,而不是一个奢侈的运动会。他们有信心一方面争取赞助费,另一方面节约开支,尽量不向政府伸手要钱。新加坡举办首届青奥会花费新币3亿8700万元(相当于人民币19亿3500万),虽然超出原来预计的1亿2200万元新币两倍多,但他的成本低于普通奥运会的1/20或1/25,引起的反响很大,同时新加坡在开源节流方面所做的工作值得学习,这主要得益于组委会的有效措施。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新加坡政府原计划修建3个新馆来办青奥会,但出于节俭办赛的考虑,改为对原有18个场馆进行改造。除比赛场馆外,青奥会新闻中心是组委会租用的当地一栋名为金沙大厦的写字楼,奥运村则选择了大学校园,运动员们入住的楼房全由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宿舍改造而成,不用大兴土木、再建青奥村。除此之外,在开幕式表演上,一个由1400多名学生参加的节目方阵,只训练过1个多月,而全员参与的集体合练也只有5次。不仅如此,青奥会期间的交通管理,新加坡也是竭尽所能,组委会没有购买豪华大客车,而是租用一家政府控股公司的车辆,并由该公司派出400名司机从事运输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节约而不失实用。就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都用“完美”这个词来形容新加坡在组织过程中所做的一切,这或许是对新加坡青奥组委会工作的最好肯定。
2.3.2青奥会参赛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及比赛项目的创新奥运会主要针对成年人,而青年奥运会则是专门针对青年人,奥运会在章程上并没有对参赛者年龄做出明确规定和限制,只是考虑到人体的承受能力和健康方面的原因,部分运动项目对年龄是有要求的;而青年奥运会在对运动员的年龄上有严格的规定,参赛运动员年龄必须在14~18岁之间,是完全属于青少年的国际赛事。在参赛人数上,约3600名选手参加了首届青奥会,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11099人次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1526人次具有明显的差距。
由于年龄上的限制、青少年奥运会的特殊性以及国际奥委会创办青奥会的宗旨,青奥会在比赛项目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面,调整并修订了传统的奥运会项目,使之对青年人更具吸引力、更有趣味,包含游泳(跳水、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拳击、划艇、单车(小轮车、山地单车)、马术(障碍)、击剑、足球、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划船、帆板、射击、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举重、摔跤等26个大项。其中3对3篮球赛、铁人三项团队混合赛和男女混合游泳接力赛等,打乱了性别和国籍区分,都是属于首届青奥会的新生项目,更有利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团结与和谐。
3 2014中国南京青奥会展望
3.1 继续秉承首届青奥会的传统,坚持节俭办赛的理念
青奥会申办过程中,国际奥委会一再强调,筹办和举办奥运会必须把节俭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实行节俭办赛,减轻城市负担,在这方面,南京具有较大优势,目前所规划的奥体中心区、人文风景区、大学城场馆区的15个场馆进行比赛,而这些场馆大部分都举办过十运会及各类单项国际赛事,只需进行修缮即能使用,完全能满足青奥会的需要,因此能够大幅度减少场馆的硬件投入。同时,我们了解到,南京的青奥村用地是政府总体规划预留的居住用地,建成的居民区将首先作为青奥村使用,青奥会结束后再向市民出售,青奥村占地21.7公顷,建筑面积为154560平方米,共有3995个房间,可安排提供5187张床位。青奥村和大部分场馆十分接近,距离在30分钟车程以内,至青奥会主会场只需要5分钟,大大削减了城市交通之间的费用。只要我们结合“节俭办赛”的原则,突出精品意识,我们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份满意的答卷。
3.2 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的教育精神,促进城市乃至全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奥林匹克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在奥运会上金牌数量的逐年增加,而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却在逐年下降,成为矛盾的两个方面,青奥会带给南京的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更是用奥林匹克精神实现江苏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我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在竞技体育领域,一方面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较快,另一方面群众体育的发展却相对较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协调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和谐发展,是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所在。要充分利用青奥会进驻南京的这一机会,不仅在广大的人们群众中间,同时在学校的青少年中间,让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居民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不仅带动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更要以点带面的带动全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提高青年人开展体育健身运动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形成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全民健身的新高潮。
3.3 树立城市品牌形象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活动,对主办城市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青奥会举办期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选手参赛,是展示城市品位、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极好机会,无形中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合理有效的规划与运作,优化城市格局,促进建筑、交通、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市民积极参与;通过青奥会的教育作用,促进市民积极参与;通过赛事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形成共建精神文明城市的共识,将赛事品牌蕴含的积极因素成功转移到城市品牌想象当中,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六朝古都的魅力。
[1]何振梁,任海. 奥林匹克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柴王军. 青奥会价值目标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8(6):66-68.
[3]王成,吴明.2014年青奥会的理论基础与申办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6):5-8.
[4]柴王军.青奥会的价值、举办意义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5):4-6.
[5]黄群玲.青年奥运会及其教育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2008(6):147-149.
[6]朱永亮.青奥会与南京城市营销:国外
经验分析及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6):24-28.
[7]尹斯年.互利双赢:南京承办青奥会的价值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4):26-28.
[8]朱宏.2014年南京青奥会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6):150-152.
[9]王涛.2014南京青奥会与江苏体育可持续发展关系解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6):40-45.
G808
A
1674-151X(2011)05-03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5.014
投稿日期:2011-01-13
滨州学院2010年度校级重点课程资助项目(BZXYZDKC201010)。
吴国生(1960 ~),教授。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