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一种追求快乐的文化

2011-08-15张天宏

武术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拳运动

张天宏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11)

太极拳:一种追求快乐的文化

张天宏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11)

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生的功能,而且对人们的心理也有很大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对心理的调节和对心灵的净化,得出太极拳是一种快乐的文化。

太极拳 快乐 健康长寿 传统文化 心情舒畅

快乐是人们在追求生命本质过程中所必求阶段的情感体验,是提高生命质量为人类追求幸福而服务的,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儒、佛、道为主流的文化,在他们的思想当中,追求生命本质的过程也都讲究快乐的。儒家的快乐是“无忧之乐”、“君子无一日之忧,终身之乐”;佛家的快乐是“卸脱之乐,摆脱姻缘的轮回”,是至乐、极乐;道家的快乐其中在《逍遥游》中表述为“邈姑射山之神人也,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是逍遥之乐。而中国武术不是一个人的产物或财富。她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文化沉淀中积累而成的结晶,自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影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一种文化。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自然也有快乐的特性。

1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长期练习太极拳,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就会不断加强,内分泌的功能就会趋于平衡,人体的内环境就会得到改善,免疫力就会提高,那些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精神抑郁、失眠、颈椎病、肢体麻木也会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这也是太极拳与其它体育项目不同的原因所在。”因此,太极拳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们精神上的压力,亦可有效地消除生理上的疲劳,且对防治和治疗多种疾病有显著效果。

1.1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据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的过程中,中枢的意念活动可使大脑呈现节奏性的活动,明显有别于练气功时的脑电活动,不会出现走火入魔现象。练习太极拳过程可以使脑波向良好方向发展,有利于锻炼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防老抗衰作用。”这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的训练的作用,对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所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起到积极作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求我们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不生杂念,它是在万念归一的情形下,“以意运身,以意导气”,在身体完全松静的状态下,从而达到“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的自然无为状态,从而对中枢神经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调节身心,消除疲劳,进而使人达到振奋精神,心情舒畅之佳境,这就有效地解除了在从事繁杂工作中所出现的精神疲劳之症。同时,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高度的平衡,从而使中枢神经得到良好的调节和休息,使神经系统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和改善。

1.2 太极拳有助于消除形体疲劳

太极拳运动要求的身松心静,在运动过程中如行云流水,如滔滔江海连绵不断,做到内外相合,重在练神,真正做到手到、足到、意到、气到,上行下必随,下走上必引,意之所使,形之所发,均达到内处一家,一动而无有不动,一静而无有不静,上下贯串,节节相随。眼随手走,变幻无主,中正安适,易分阴阳,手走圆弧,腰胯松沉。以腰为轴,转换自然,不贪不欠,立身威然。这对于整日长时间地坐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士来说无疑是绝佳的一种锻炼方式。它使人的全身都得到有效地运动,尤其是长期得不到运动的下肢,如膝、脚、踝等关节,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之效果。

1.3 太极拳有助于调节脏腑消化功能

太极拳习练中,腰为第一主宰,运化、发劲、转身,皆由腰这一中部环节来带动和传导,它是连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纽带,故而才有“命意源头在腰际”的说法。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腰的运动幅度较大,能够带动全身运动,如带动肠、胃、肝、腑、胆做大量的运动。习练时采用的是逆腹式呼吸法,要求呼吸要细、匀、深、长,故而对腹肌、横膈肌、胸腔和脏腑起到有效的保健和按摩作用,进而可以有效地消除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脏腑淤血、胸痛胸闷以达到血络的畅行无阻、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目的。同时要求双唇微闭,舌抵上颌,这样就可以分泌出大量的唾液,由于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这样就有利于消化,不易造成腹满、腹涨、食积、嗳气等不良现象。太极拳运动中的动静虚实、开合鼓荡、前进后退、左右转身,能够带动胸、膈、腹、背、腰等处的肌肉做有规律有节奏的柔和运动,从而达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调和的一种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阴阳平衡状态。正如中医所云:“阴不失阳,阳不离阴,阴阳调和,病安从来”。

2 健康长寿之乐

健康长寿是古今中外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很多学者花毕生之精力去研究的课题。一个人的健康长寿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基因遗传;一种是后天的调摄。前者是无法改变的,后者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得以实现。后天的调摄不但要有人体所需的营养,而且还要预防对人体有害的疾病,想方设法延缓人的肌体衰老过程。当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急速的提高,很多人都在寻求一种身心兼备的运动,尤其是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需要一种节奏缓慢的运动来调节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太极拳运动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的首选。

“著名学者田麦久先生称太极拳为‘绵缓运动’是因为它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运动强度不大,属于有氧运动的范畴,中国古代的养生理论中讲到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人体健康。”太极拳是有氧代谢来供能的,能够改善机体各器官的功能,但是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立竿见影。这与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同出一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水滴石穿”等这些经典的词语正体现在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上。太极拳习练者要通过长期的坚持习练,通过量变的不断积累,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从而使机体及内脏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健康水平得以提高,这就使太极拳这项有氧运动能循序渐进地增强人体机能、达到强身健体功效的原因。此外,早在200年前,太极拳的古老歌诀中就提出“祥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这也是太极拳对健康的终极目标——延年益寿。消除了精神上的压力和各种疾病,健康和长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习练太极拳,其架势可高可低,难易程度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凡以健康为目的者,男女老少皆宜。此外练习者要求早睡晨起,风雨无阻,有助于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可以使少年智慧超群,青年人朝气蓬勃,老年人鹤发童颜。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变了,由于社会进步、生活条件改善,再加上长期习练太极拳,“七十古稀不古稀,八十还是小弟弟,九十赛场去比试,百岁摆设寿星席”。因此拥有健康、长寿,儿孙满堂,便拥有天伦之乐。

3 心情舒畅,忘我怡神之乐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只重视太极拳的健身强体之功效,其实太极拳能有效地激发内心的那种舒畅和神怡之感,使人们沉浸在太极拳的活动之中,感受太极拳带来的舒畅和忘我神怡之感。在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求“心静体松”。“心静”就是在练习时思想上要尽量排除一切杂念的干扰,无论外界如何的嘈杂,都必须精神专注。“体松”是指肌肉必须放松,使所用的肌力只能支撑肌体的重量,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动作要求,从而使全身放松,肌肉、关节、韧带和五脏都处于自然舒展状态。其次太极拳要求“意到身随,身心皆修,内外相合”,这样能使人进入无忧无虑并且闲逸放松的境地,可使焦躁、易怒、多疑、焦虑、小气的人变得稳健、沉静、豁达、乐观、随和。再加上古典优雅音乐,舒掌展臂,使整个人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洗礼和净化。另外,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要提起精神,“立身中正,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这些要求使习练者精神奕奕,有一种赳赳武夫的感觉,于是忘却年老、忘却疾病、忘却忧愁,激发人们大脑产生愉快的感觉,达到忘我之境界。

4 品味传统文化之乐

太极拳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练习者要学拳,而且要求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就像人生一样要一辈子用心去体悟。在创作初期,太极拳先贤们恰当地运用了《易经》、《医学》、《中庸》中的一些文化精髓,巧妙将其引入太极拳的理论中来,运用其阴阳学说为拳理之理论依据,以阴阳互动为行拳走架之根本,是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的一种文化。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在她的身上可以找见诸多其他文化的影子:哲学、文学、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医学……”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典型代表,更具有这些文化的特性。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要想真正的找到文化的本质需要用心去体悟,因为传统文化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是一种“用心”的文化。太极拳所体现的文化本真更需要用心体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拳歌所讲“一层功夫一层理”、“一日练一日功”,再加上自己的“灵性”方可体悟其真谛。

自古以来中国人具有休闲品生活的特性。太极拳与其他西方竞技体育相比,从其产生开始,就是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存在发展的。一直以来中国人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喜欢那种高山流水的情境,热爱那种桃源田间的生活。同时,中国古人强调“圣人以身体之”,日常生活的体悟陶养一直是贤人们追求的自我修身养性的方式,因而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对生活形态的追求,即把现实的东西艺术化以及追求品位优雅的生活,把现实实用的东西艺术化,这样的一种文化存在形态就决定了人们品味文化、品味艺术的特性,因此,现在的人们还保持着品茶、品画、品酒等惬意的生活习惯。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在创编拳的时候将“忙来时耕田、闲来时造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他眼里,太极拳已成为一种品位人生、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而非拳术的修炼本身。更进一步说,古人习练太极拳更多的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希望通过修炼使自己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在追求这一境界的过程中把粗糙的野蛮的武技给艺术化了,所以把太极拳也称为“文化的艺术”。

“正是道家、儒家、佛家的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使中国的艺术成为了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神秘的经验,一种灵感的启示,一种体验的心境。”在人们习练的过程中,太极拳作为“文化艺术”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也净化了心灵,享受着品文化、品艺术的悠闲之乐。

5 用心交流,无欲之乐

太极拳运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们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面对社会的压力人们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些人善解人意而为他人着想,并且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与生活态度。而有些人则一遇问题就情绪不定,焦虑不安,往往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与生存环境格格不入,甚至把周围的人和事看得一无是处,其境遇一不如意即自绝人世,而太极拳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贯持续、中正和谐的习练原则,能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而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另外它可以提供和谐的心理支柱,培养“心定气和、遇事不惊”的行为习惯与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太极拳练习中能让人们摆脱学习、工作中的烦恼,置身于缓慢柔软的运动之中,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在习练结束后,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学习与交流,即使切磋失败也一笑了之,享受着无束的快乐。

“‘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太极拳奉行‘身心合一’形神兼修的原则,故其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以意为主,以力为辅;以气为主,以劲为辅;以神为主,以形为辅。圆活连贯,轻灵沉着,不急不躁,不张不狂。以心行气朴实无华,自然随意的神舒,有机地统一于太极拳抱元守一而生万象,身体开合以予阴阳运动中,使太极拳运动起到调整心态平衡和健心的功效,使人们从失衡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因此,太极拳对健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主要让太极拳习练者注重不为名利所困和不为声色所忧的心理修养。练习太极拳不是简单的动作比划,而是追求娴熟准确并演化为技艺。每一次都是力求人生的感悟,人性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内心的自我更新,达到心理调节功效。再次在太极拳的习练当中,注重思想集中,精神内守,除恶念和杂念有利于心理健康。太极拳心安理得不苛求自我,泰然处之的自足心态,不仅为气沉丹田,以意领气的“调息”和开合自如的“调身”提供了心理基础,也十分有利于消除人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获得心理的平衡,从而达到知足常乐。

6 结论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为自己的追求而劳身劳心,再加上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在无限膨大的欲望当中人们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人们感不到快乐,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将会产生迷茫和痛苦,从而可能导致心理的不平衡和扭曲。太极拳不仅使人们自己健康长寿,而且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完全的超然于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自己的所有的得失都不在乎,从而使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平衡。生活在快节奏的人们习练太极拳何乐而不为呢。

[1]洪 浩.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其健康价值[J].邯郸学院学报,2008(9).

[2]王晓琴.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3]王 岗.武术是一种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5(1).

[4]王 岗.太极拳对现代人心理调节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

Taijiquan:A Kind of Culture Pursuing Happiness

Zhang Tianhong
(P.E.Department,Suzhou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Jiangsu 215011)

Taijiquan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s of keeping fitness,but has the role of adjusting people's psychology as well.Through analyzing the value of Tajiquan in keeping fitness,cultural connotation,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mind purification,the study find it isa kind of culture pursuing happiness.

Taijiquan happiness health and long life traditional culture mood confort

G85

A

1004—5643(2011)04—0025—03

张天宏(1973~),男,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拳运动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