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1-08-15焦建军
焦建军
(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秦巴山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焦建军
(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秦巴山区农村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村体育整体不容乐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秦巴山区农村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秦巴山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分析
1 前 言
农村体育作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全民健身条例》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提高现代农民的人力健康资源和劳动力的质量,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求,是“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和体现。尽管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较快,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仍然有六七亿农民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民的健康问题不解决,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就难以整体提高,他们的体质问题也就不能得到整体意义上的增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横跨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北的秦巴山区的农村体育作为研究对象。秦巴山区位于我国西部的汉水流域,盆地、峡谷相间,地貌特征复杂,自然条件较差,除汉江上游有少数平川县外,大部分为山区。
2.2 研究方法
2.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文所需要的研究信息,设计了有关农村体育的一套问卷,于2010年8 月至10月通过实地发放和函调的途径,向地处秦巴山区的农民发放问卷4028份,回收38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67份,有效回收率为99.26%。
2.2.3 专家访谈法 就本文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和主要内容与省内外有关专家进行座谈,探讨关于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2.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回收所得的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1.1 年龄、性别结构 从调查结果可知,被调查对象的年龄跨度在11 ~ 64岁之间,且主要集中在17 ~ 50岁之间;调查对象均为在业的农民,年龄较小的也都辍学在家劳动。
3.1.2 学历状况 从调查情况可知,秦巴山区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不高。有38.7%的农民只接受过小学教育,21.4%的农民接受过初中教育,但还有9.3%的农民从未接受过基础教育,属文盲状态。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只占8.7%。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九年义务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在这次调查对象中有90.7%的农民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化水平,这也将是在该地区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基础。从性别分布情况来看,男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3.2 生活方式
3.2.1 有无空闲时间调查 从秦巴山区农民有无空闲时间调查情况来看,有60.98%的农民在全年中都有空闲时间,其中男性占39.35%,女性占21.63%,性别差异较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说明该地区的农活及家务活主要靠女的承担。无空闲时间的农民占39.02%。从调查中还得知,该地区农民的空闲时间主要集中在农闲时间,即每年的10月份到第2年的2月份。
3.2.2 空闲时间活动内容安排 调查结果表明,看电视是该地区农民空闲时间的第一选择,约占一半人,其次是棋牌麻将、聊天、宗教活动、串门等,选择这些活动内容的人所占比例都在两位数,而选择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仅占3.05%,说明身处秦巴山区这一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且具有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农民宁愿在家看电视、玩棋牌麻将、聊天、进行宗教活动、串门等活动,也不愿去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红河州充分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各族群众的生活巨变 近日,红河州委州政府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从红河州40周年11个世居民族中精选出11位代表人物,制作《丝路红河》改革开放特别报道。报道采取访谈的形式,分别制作11个专题短片,叙述了红河州11个世居民族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变化。目前,短片正在制作中,并将在改革开放40周年前夕与广大观众见面。
3.3 健康状况
3.3.1 健康状况 从调查结果可知,秦巴山区农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调查对象中,患有各种疾病的比例较高,达56.4%,而自我感觉健康者仅为43.6%。在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民中,有52.3%的调查对象患有关节性疾病,且女性高于男性。这与秦巴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与农村的生产劳作方式、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3.3.2 采取的保健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民的保健措施有多种。有32.76%的人选择注意休息,防止过度劳累;23.35%的人选择生活中注意改善饮食;17.82%的人选择通过吃营养补品;9.96%的人选择医疗卫生保健;9.08%的人选择改掉喝酒、抽烟等不良嗜好;但也有4.29%的人选择通过求神拜佛保健;而只有5.87%的人选择参加体育锻炼。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农民的健康意识已不断增强,且对增进健康的方式也有多种正确的选择。但也有4.29%的人通过求神拜佛来获得健康,值得我们深思,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还需加强。而对体育功能的理解,体育健康功效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3.3 不同年龄组农民患病后的处理方法 调查显示,生病后选择“就医”的比例呈“倒U型”结构,说明中年人更加相信医学。选择“买药”的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这与年轻人对医药知识的了解比老年人多有一定的关系;选择“不理睬”的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这与年轻人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大于老年人有一定的关系;选择“用土偏方”与“求神拜佛”等不合理、不科学做法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这与传统的错误习惯对老年人的影响较为严重,同时与老年人经济独立性差也有很大关系。不过整体来看,年轻人对自身疾病的处理方法较为合理。
3.4 体育认知
3.4.1 对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知调查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民对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74.71%的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可有可无或没必要的,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说明地处秦巴山区这一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农民,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信息闭塞,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仍然存在“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这种错误观点;而有25.29%的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必要的,这主要集中在青少年这一人群中,说明青少年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中老年人要多,因而了解的也就多,对问题的看法也就更科学。
3.4.2 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知 从调查结果可知,秦巴山区农民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局限,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方面,说明体育的本质功能已广泛被我国农民所接受,这一点值得我们欣慰。但这种认知是片面的,他们对体育的派生功能、潜在功能还认识不清。
3.4.3 对体育法规的认知 作为群众体育的基本法律,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一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社会系统工程。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560号令,发布《全民健身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行。在调查中发现,现实情况与当初“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据统计,在调查的农民中有87.4%的人不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何物,而《全民健身条例》更不用说,知道的只占1.3%,略知的占11.3%。这与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水平、新闻媒介设施发展条件、教育及体育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3.5 体育行为
3.5.1 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据调查统计,秦巴山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3.5.2 体育锻炼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秦巴山区农民体育参与率较低,而女子比男子的参与率更低。其中,男子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散步或慢跑、羽毛球、篮球、民俗体育活动、乒乓球、爬山等项目,女子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健身操、跳绳、羽毛球、散步或慢跑、民俗体育活动、爬山等项目。这些项目除了篮球和乒乓球需要较正规的体育场地外,其他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徒手或不需要较正规的体育场地。说明一些简便易行、便于开展,且实效性强的体育活动项目是农民愿意,而且也是比较现实的健身活动参与项目。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一方面,秦巴山区农民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具有性别特征差异;另一方面,该地区农民对趣味性强的球类项目和具有乡土特色的娱乐性项目及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参与较多。
3.5.3 体育锻炼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秦巴山区农民体育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自家庭院、寺庙、田间地头、街道路边、树林、江边湖畔等。体育锻炼场所的分布相对较少,以自家庭院为首选,占67.4%,因为农民大多都有自家庭院,空间较大,锻炼也方便。选择在寺庙锻炼的占26.1%,这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农民。由于传统的习惯,这一地区的农民一般在茶余饭后就到寺庙进行祭祀活动,顺便也就锻炼了。选择离家较近的田间地头、街道路边、树林、江边河畔进行锻炼也是非常现实的,一方面,这些地方的空气相对较好;另一方面,在自家的田间地头进行锻炼,还可以看管一下自家的田地,一举两得。而选择在学校体育场地、收费场所进行锻炼的比例极少,一方面,与农民的经济收入少有关;另一方面,到学校锻炼也不方便。
3.5.4 参与锻炼形式 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与农民聚居的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有关。从调查中发现,由于秦巴山区位于我国西部的汉水流域,盆地、峡谷相间,地貌特征复杂,自然条件较差,除汉江上游有少数平川县外,大部分为山区,农民居住的相对分散,村子之间的距离较远,而且交通不便,所以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不仅规模小。而且,要么是独自进行锻炼,占57.6%;要么是与日常频繁接触的人群范围内进行,包括家人,总共占47.2%;而选择参加晨晚练点和村委会组织的锻炼的总共占5.8%。这一方面,说明秦巴山区农民的个体性与封闭性相当严重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秦巴山区农民所参与的体育锻炼是自发性的、非组织性的。
3.5.5 锻炼时间 秦巴山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在早晨,有65.7%的农民利用早晨进行锻炼;其次是晚饭后锻炼,约占锻炼者总数的16.3%;在上午和下午进行锻炼的相对较少,分别占8.3%和9.7%;而在中午锻炼的更少,只占0.8%。这与该地区农民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说明秦巴山区农民的体育健身活动在时间的选择上具有广泛的自主性和业余性。
3.6 体育锻炼动机
秦巴山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动机非常明确,有62.6%的人是为了增强体质。这一群体涉及各年龄段的农民;24.7%的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为了消遣娱乐,调节身心。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及部分中年人;为了治疗疾病和兴趣爱好的比例较少,分别占5.6%和4.7%;而为了提高运动水平和其他的则更少,总共占1.2%。这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直接的、明确的;另一方面也说明锻炼已成为部分农民的自觉行动。
3.7 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影响秦巴山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时间、没场地、劳作太累等客观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分别占47.6%、24.8%、17.4%;而没兴趣、怕人讥笑、没有锻炼伙伴、不懂锻炼方法、身体好无需锻炼及其它等主观因素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其中没兴趣占26.4%、怕人讥笑占8.3%。上述结果表明,影响秦巴山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既有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片面的主观因素,又有现实条件限制的客观因素,二者相互交融,制约着秦巴山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秦巴山区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不高,有90.7%的农民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化水平,其中男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4.1.2 有60.98%的秦巴山区农民在全年中都有空闲时间,且空闲时间主要集中在农闲时间。空闲时间活动内容主要有看电视、玩棋牌麻将、聊天、进行宗教活动、串门等。
4.1.3 秦巴山区农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年龄组农民患病后的处理方法不对,从整体来看,年轻人对自身疾病的处理方法较为合理。
4.1.4 秦巴山区农民对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与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水平、新闻媒介设施发展条件、教育及体育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4.1.5 秦巴山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4.1.6 秦巴山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直接的、明确的,锻炼已成为部分农民的自觉行动和行为。
4.1.7 影响秦巴山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既有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片面的主观因素,又有现实条件限制的客观因素,二者相互交融,制约着秦巴山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
4.2 建 议
4.2.1 秦巴山区农民在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与地方民族文化特征相一致,活动方式的选择上,应在不影响农民农忙季节的前提下,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在没有农活的季节,可以开展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如球类运动和部分农运会项目等。4.2.2 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尽可能是不需要经济投入或投入较少的活动项目,这样他们就不会有思想负担。
4.2.3 当地政府应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体育设施的修建,且上级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这些用于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专项经费的落实情况。同时,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尽量解决场地设施短缺问题,以及发挥农村中小学和在农村的厂矿企业单位的场地设施作用,使其在课余和农闲时对农民群众无偿开放,这样将会缓减农民参加体育活动而缺少活动场所的现实问题。
4.2.4 通过大学生每年寒暑假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组织大学生到秦巴山区这一偏僻落后的地区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热情以及组织能力等。
4.2.5 利用秦巴山区农村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一丰富而充足的特色体育资源,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这些地区多开展一些体育旅游产业活动。这样不仅会增加地方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群众体育活动。
[ 1 ] 田雨普.农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2 ] 朱家新.新时期农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 3 ] 焦建军,刘国.秦巴山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2):187-189.
[ 4 ] 杨建设,郑文,柳若松.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48-51.
G812
A
1674-151X(2011)07-14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7.075
投稿日期:2011-03-14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0JK067)。
焦建军(1971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