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策略
2011-08-15王天骏
王天骏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中心小学体育组 南京 211806)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策略
王天骏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中心小学体育组 南京 21180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在新课标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优化利用。
新课标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学校体育 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蕴藏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已经将民族传统体育列入教学大纲,规定了一定的教学时数,还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尽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显不足,对该项目推广与提高不够重视,很多学校开展只仅仅是应付于教学面上的需要;第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人才缺乏,现有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第三,理论传授明显不足,难以使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结合;第四,教学内容选择面狭窄,内容贫乏,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第五,在教材的选编上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大,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第六,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缺少科学手段,方法单一,教法老化,缺乏运用现代体育教法手段与优秀传统教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扩大知识面。综上所述,面对学校体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推进学校体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探索和发展新的对策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1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教育价值
1.1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我国学校体育内容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学校体育开展了健身效果较好,符合我国学校实际、易于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体操、武术及其民族传统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8]。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有着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在完成国家对学生体育素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办出各自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或传统项目,并在一定条件下满足学生的不同体育需要,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这就应该重视自己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教学,丰富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得到精神愉悦,促进身心健康。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极强的心理倾向性,尤其是对陌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就可以证明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力之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之高。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还比较薄弱,不过可以断言,我国学校体育内容的民族性特色必将逐步加强。
1.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理念
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了人类基本运动技术。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基本运动技术不仅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体能,更可作为学习和创新高难度运动技术的基础。其次,它体现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有助于吸纳其他民族文化。促进学生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发展,这正是新时代对新人类的要求[3]。再又,它有助于实施“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教育思想,课堂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学校体育通过大力普及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增进学生健康,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和简单实用的体育健身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况且能够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推动社会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骨干力量[5]。最后,它蕴含着民族精神。各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民族精神,如蒙古族式摔跤。摔跤者腰系青、红、黄三色彩带,跳跃狮子舞步、鹰舞步入场进行比赛。青、红、黄三色彩带象征着蓝天、太阳和大地,表达着蒙古族民对大自然的崇敬,狮子舞步和鹰舞步则表达着蒙古族民以雄狮和苍鹰而自诩[3]。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张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对于继承民族价值观念和民族性格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学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民族文化进一步了解,产生认同,激发民族团结意识,而且有助于民族情感的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落实。
1.3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教材的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教学内容有着突出的优势,它有普遍的运动参与性,不管是在场地、规则和动作规范上都有巨大的灵活性,加大了对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克服了体育课的场地器材限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普遍的教育实效性,以参与为目标,追求身体、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锻炼与娱乐相统一。运动过程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与课程的目标相一致。还有普遍的可行性,对场地器材要求有很大的弹性,一般条件较差农村中小学校也都能开展教学。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传统文化。它融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为一体,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德、智、体”的三者结合。例如以思维和智慧为特征的棋戏有益于人们锻炼智力、开阔思路、陶冶情操、增进友谊;而含有竞技性的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有效地锻炼参与者的勇气和自信心。一些集体项目还能增强团队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观念[5]。由民族传统体育所锻炼出来的坚毅、沉着、自信、与百折不饶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产生深远影响。
2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策略
2.1 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方式
建构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框架、形成自身独立的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在继承知识体系过程中,一部分无法适应时代的内容,将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沉淀,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遗产。一些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活动条件产生了严重的背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开展,应该以文物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博物馆,利用实物、文字、影像等手段对这些“木乃伊”进行收集和保存。有意识在某些传统项目的发源地建立一些“文化生态区”,是积极的措施[6]。通过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和分析,找出兴衰的原因,为现存的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可以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时代特征,学校应在原有的教学内容模式上大胆的尝试改革,将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对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有所了解,还懂得用其来健身、自卫。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踢毽子等;对一些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可以改编后再加以运用,如跳竹竿。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民间通俗教学内容,如利用空的饮料瓶、塑料袋、旧报纸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来创编内容。空的饮料瓶装上水或沙可以做投掷物用;旧报纸可以做成纸球、纸飞机等做投掷练习[7]。利用这些简易、安全、实用的器材资源,一物多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保障。
2.2 民族民间体育类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实施的是“一纲一本”,忽视了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地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的现实。而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灵活多样,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并且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第一,教学内容选择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愿学乐练”。 第二,考虑各个民族、城乡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尽可能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特色。特别强调:游戏类教材、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泥于形式,大胆的创新,突出它们的优势。第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改造,创编“民族传统体育模仿操”,使之趣味化、游戏化。包括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射箭、荡秋千、拔河、跳橡皮筋、跳绳、踢毽子、放风筝(整理运动)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除了模仿其动作外,还可编成有情节的动作组合[4]。教师把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情节化的改造,变成了富有情趣的情景教学,可以令课堂充满民间体育人文气息与氛围。此外,还可将其中的几项内容作为单独的游戏项目让学生模仿练习,如跳格子等;也可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如踢毽子、跳橡皮筋等,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2.3 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标在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选择权留给了地方和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选编好新教材成为贯彻新课标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有竞技体育、休闲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是否定不得。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有特别的教育价值,更是应该在学校体育中开展[3]。民族传统体育为新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教材选择余地。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增加新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学校和不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要求。
2.4 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差异,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选择内容上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要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特点,还要兼顾到实用价值高、易于开展的项目。教师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继承吸收的基础上充分的挖掘整理那些趣味醇厚,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其科学、系统、规范的进入学校体育课堂,为促进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要培养学生对内容的兴趣,需要教师组织教学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个别差异较大的学生还需课外辅导帮助,提高学生对项目的兴趣,体验到学好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将终生受益。确立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稳定的兴趣,提高锻炼的实效,须课内外一体化,即课内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课外培养、提高学生自练、自评、互教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引起的学习兴趣能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和发展。
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民族传统体育必将迎来一个振兴的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功能性符合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符合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符合学校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将在学校体育中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机。
[1]张云龙.新世纪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
[2]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关槐秀(满).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更好贯彻新课程标准[J].2004,3.www.ty121.cn/ghx/Print.asp?ArticleID=4220 49K.
[4]体育与健康课程网.新课标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实践[J].2006,2.
[5]韩英甲,王焕波.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要性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6]胡小明,赵苏,倪依克,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研究[J].2004.3.体育界—中国体育学术网,www.tiyujie.cn/article_view.asp?id=45 32K.
[7]蔡蓓.在新课标下如何选择新的体育教学内容[J].学校体育网,www.xjshzedu.com/Article/Class... - 21K - 2005.10.
[8]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G807
A
2095-2813(2011)12(b)-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