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2011-08-15刘军
刘军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 江苏连云港 222100)
中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刘军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 江苏连云港 222100)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本文调查了运动发生的时间、频率、部位、项目等,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中学生 运动损伤 有效措施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中轻者如:擦伤、刺切伤、疲劳性骨膜炎、肌肉拉伤;重伤者如:骨折、半月板撕裂、脑震荡等。它不仅会给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健康带来危害,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同时也会给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对造成身体损伤的运动项目怀有恐惧感或对体育运动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并且对在校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均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治疗运动损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高中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来获得的,在这一身体力行且激烈而复杂的学习过程中,要完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困难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去尽量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而方法和措施的确立必须基于现象所必然发生的原因上。通过对邗江中学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找出影响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旨在强化学生的自我预防意识,使学生尽量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学生200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年龄18岁~20岁。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运动损伤相关文章资料。(2)问卷调查法。就我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损伤的原因、损伤的部位和致伤项目及类型等问题设计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回收率达98%,有效回收率达98%。(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系统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
我校学生的运动损伤多发生在冬季(运动损伤的人数有30人,占调查总受伤人数的39%)。这个时期天气寒冷,气温较低,毛细血管收缩,各器官的机能动员比较慢,肌肉的弹性和机械性耐力均明显下降。学生在运动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运动损伤。夏季学生放暑假,再加上气温较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很少,所以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比较少。
学生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中(在课外活动选项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有30人,占受伤总人数的40%)。课堂教学时发生的运动损伤的情况较少(在课堂教学时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有18人,占23%),说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不易发生运动损伤。但教师在体育教学时还需要多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宣传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2.2 运动损伤发生的频率
据统计,可以看出每周锻炼3~5次和运动时间在1~2小时/次的学生最易发生运动损伤,学生没有自觉遵循体育锻炼规律,没有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循序渐进地锻炼,每周运动的频率过高,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在疲劳的状态下再经常蛮干或超越了自己体能限度的运动,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而太累时动作幅度减小,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损伤也会有所降低。
2.3 运动损伤的部位
常见的运动损伤大部分是在下肢。调查中,下肢发生运动损伤的达30人,占总受伤人数的56%。尤其是踝部和膝部(见表4)。踝关节的结构是滑车关节,当关节跖屈时,稳固性相对降低,内侧副韧带比外侧副韧带要坚实,如果在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或重心落地不稳,就容易发生踝关节内翻,外侧副韧带拉伤。上肢受伤的人数达19人,占调查总数的35%。尤其是上肢的肩部容易受到损伤,主要是由于肩关节的构造比较复杂,肱骨头又大又圆,而肩胛盂浅而小,关节囊又松驰,如果肩部肌内不发达,技术动作不正确肩部运动超过一定的生理限度,就容易造成肩关节损伤。
2.4 运动损伤的项目
据调查统计分析,学生在球类项目运动发生运动损伤最多,这是由于球类项目是学生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开展较为普及。再加上它们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竞争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参加锻炼的人数多,损伤发生的也多,达到40人,占调查总数的53%。其次是田径项目达16人,占总数的21%,这与田径项目的特点有直接关系。田径项目多为“爆发式”用力,如果肌肉的力量不足,或伸展性不好,承受不了“爆发式”收缩的负荷就会造成损伤。
准备活动不充分、思想麻痹对损伤的危害认识不足、技术动作不正确、保护措施不当是导致损伤的常见原因。
2.5 运动损伤的原因
从统计的百分比构成来看,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占33.33%。一些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也显示,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受伤的比例较高。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之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机能惰性,而且可以升高体温,使肌肉的伸展性、柔韧性和弹性增加,从而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因此,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容易引起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从技术上讲,错误动作既不符合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又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破坏了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造成局部负荷较大或超范围活动而容易受伤。此外,场地器材和身体机能状态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
2.6 受伤后处理方法的调查
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后有37.04%的同学会自己处理,这说明发生的损伤都轻伤居多,而且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治疗方法。不需特殊治疗即可康复。
3 结论
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有关。其中篮球、足球的损伤发生率比较高。运动损伤的性质主要是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和韧带拉伤。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踝关节、膝关节、大腿肌肉、腰部。发生运动损伤后,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影响自己的学习,尤其是运动技术的学习。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技术掌握不好、动作要领不清楚、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过大、过度疲劳、场地欠佳等是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应该成为体育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点。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能否安全、有效、顺利地实施,决定着体育锻炼的质量,而且也是降低学生意外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为了尽快使此问题得以解决,提出以下建议和预防措施。
(1)从运动损伤的致伤项目和损伤部位入手,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发展高中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学生课余参加较多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学生的运动易伤部位如手指、膝踝关节及下肢肌肉应加强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同时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因为运动损伤高发场合是课外活动,所以我们在发展和完善学校各种体育活动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课外活动的辅导与管理。
(3)重视准备活动,使学生养成在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习惯,准备活动内容和运动量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具体情况以及气候条件而定,比如在天气较冷或身体状况不太好时,更应充分活动开。准备活动应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同时也要加强易伤部位的活动。
(4)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学习新动作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5)加强体育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端正赛风,尤其在对抗激烈、有身体接触的项目中要杜绝粗野行为,提倡文明竞赛,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6)加强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与管理,增加投入,改善运动条件,定期检查和维护运动器材,同时要提高学生使用护具的意识,这里不得不再次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7)体育理论课也应把体育保健知识作为重点来介绍并普及,使学生懂得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防治方法,加强防伤观念,提高学生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
(8)加强医务监督和现场处理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学会自我监督,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不能参加大运动量训练的不要勉强,合理调整运动内容和运动量。禁止带伤、患病的学生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可减少因身体状况不佳引起的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现场处理方法。运动损伤期的及时正确处理,有利于机体的治疗和康复。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李建平.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S].1990.
[7]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1995.
[8]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S](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五次会议通过).
G8
A
2095-2813(2011)11(c)-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