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玄撰《三礼图》真伪考

2011-08-15乔辉

文艺评论 2011年10期
关键词:礼器郑氏制度

古人研治“三礼”多“左图右书”,有关“三礼”的图录之作,散见于文献之中。《隋书·经籍志》:“《三礼图》九卷,原注:‘郑玄及后汉侍中阮谌等撰’。”①唐代经学家为“三礼”作疏时尝征引郑图,即郑玄《三礼图》。然学人对郑玄是否撰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四库全书总目》“《三礼图》四卷”下云:“郑康成图虽非手撰,要为传郑学者所为”,《总目》则以为郑玄《三礼图》非其手撰,乃其弟子所为,委名于郑玄而已。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补遗》之《三礼图》序称:“《三礼图》一卷,后汉郑元、阮谌撰,郑有《鲁礼禘祫制》等书,已各著录。《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阮氏谱》:‘武父谌,字士信,征辟无所就,造《三礼图》传于世’。《隋志》:‘《三礼图》九卷,郑元及后汉侍中阮谌等撰’。盖郑注三礼,遂为之图。阮复因郑图而修之,故世只称阮谌《三礼图》,而《隋志》推本而题之也,今佚。考聂崇义《三礼图》引郑氏图、阮氏图,又引旧图皆一书之文。”②马氏据《魏志》、《隋志》等言认为郑玄撰《三礼图》为确。笔者以为郑玄撰《三礼图》可信。

笔者欲从后世学者看法、文献征引等几个方面对郑玄确曾撰作《三礼图》一事进行考证,考证如次:

其一,后世学者以郑玄撰《三礼图》为实。《宋史·聂崇义传》载吏部尚书张昭等奏议曰:“《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隋开皇中敕礼官修撰,其图第一、第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郑氏’,又称不知梁氏、郑氏名位所出。今书府有《三礼图》,亦题‘梁氏、郑氏’,不言名位。”③又张昭奏议载聂崇义论祭天苍璧、祭地黄琮等玉制,有言“周显德三年(956年)与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职及阮谌、郑玄旧图,载其制度”,其言“郑氏”,当指郑玄无疑。郑玄旧图实与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之新图相对而言,聂氏、张昭等皆以郑玄撰《三礼图》为是。

清代学者驳斥“《三礼图》非郑玄撰,乃习郑氏学者作图归之于其名下”一说,《四库全书总目》“《三礼图集注》二十卷”下云:

《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隋开皇中敕礼部修撰……则所谓六本者,郑元一,阮谌二,夏侯伏朗三……然勘验《郑志》,元实未尝为图。殆习郑氏学者作图归之郑氏欤?④

清郑珍《郑学录》曰:“《四库总目》云‘勘验《郑志》,玄实未尝为图。书中宫室车服等图多与郑注违背。殆习郑学者作图,作图归之郑氏欤’。珍谓康成著书,元不尽见《郑志》目录。”⑤以一书不载郑氏图作即认为郑氏不曾撰作《三礼图》,此说有违常理。《四库总目》所言失当,郑珍所言甚是。

清姚振宗《后汉艺文志》有云:

宗按《郑志》目录,今不可见,何由知其有无,唐刘知几据以驳《孝经注》,已非确证。因而谓郑朗、梁正、张镒、隋开皇迭有修改。聂氏又参校六本,定为今传之《三礼图》,本非尽出郑手,自然多失郑意,亦不得以此易唐前旧说也。特今聂图中唯鸡彝及舟是遵,据郑《图》有明文可见,其它皆无从甄别矣。按张昭、窦俨所云,则宋初郑图尚存,自阮谌后,皆编入诸家《三礼图》,其本凡三卷,唐《群书四录》有明文。意三礼各为一卷,郑所图不过如此,今一一著录。⑥

《四库全书总目》“《郑志》十一卷”下云:“《郑志》,魏侍中郑小同撰……郑答弟子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刘知几《史通》亦称郑弟子追论师注及应答,谓之《郑志》……至《崇文总目》始不著录,则其佚当在北宋时也。”《郑志》在宋时已经亡佚,清代学者又如何得见其原本,故以此为据实为自相矛盾。据《宋史·聂崇义传》、《三礼图集注》内容来看,郑图在宋时可见,故唐人刘知几以《郑志》不载郑图来反驳郑玄不曾为《孝经》作注,其说亦是不合逻辑,甚是荒谬。

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八《仪礼》云:

郑、贾作注作疏时,皆必先绘图。今读注疏,触处皆见其踪迹。如《士冠礼》‘筮人许诺,右还,即席,坐’,注云:‘东面受命,右还北行就席’……又如《燕礼》‘主人盥洗象觚’,注云:‘取象觚者东面’。疏云:‘以膳篚南有臣之篚,不得北面取,又不得南面背君取,从西阶来,不得篚东西面取,以是知取象觚者东面也’。此必郑有图,故知东面取;贾有图,故知不得北面南面西面,而必东面也。⑦

陈澧亦是认为郑玄为《仪礼》作注时必有图可依,郑玄确曾撰《三礼图》。检之《十三经注疏》,《周礼疏》征引《三礼图》三条,《仪礼疏》征引《三礼图》二条,《礼记疏》征引《三礼图》四条,“三礼”疏所引《三礼图》皆与郑注相合,故陈澧所言有理。

其二,诸家承认《隋志》所载是实。《通志》卷六十四《艺文略第二》:“《三礼图》九卷,原注:‘郑玄及后汉阮谌等撰’。”朱睦楔《授经图义例》卷二十载有郑玄《三礼图》九卷。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二《通礼》载有郑玄及后汉阮谌等撰《三礼图》九卷。又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三《通礼一》载“《三礼图》,佚。按《隋志》郑玄及阮谌等撰,图共九卷”。秦蕙田《五礼通考》卷首第二《礼经作述源流下》:“《三礼图》九卷,原注:‘郑玄及后汉侍中阮谌等撰’。”余萧客《古经解钩沉》卷一上云:“郑玄《三礼图》。”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卷一亦云:“《三礼图》九卷,郑玄、阮谌等撰。”可知,《通志》等皆从《隋志》所言,以郑玄撰《三礼图》为确。

其三,文献多征引郑玄《三礼图》之内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建干将之雄戟。”司马贞索引云:“《周礼》:‘冶氏为戈,胡三之’。注云‘胡其孑’也,又《礼图》谓:‘戟支曲下为胡’也。”⑧此注乃郑玄言,“又”字表明注和图出自一家,即郑玄《三礼图》。《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履以行事。”李贤注:“《三礼图》曰:‘履复下曰舃,其色各随裳色’。”⑨郑注与《三礼图》同,当为郑玄《三礼图》。《魏书·李谧传》云:“《礼记·明堂》‘天子负斧扆南向而立’,郑玄注曰:‘设斧于户牖之间’。而郑氏《礼图》说扆制曰:‘纵广八尺,画斧文于其上,今之屏风也’。”⑩此“郑氏”蒙前文省去字号,郑氏即为郑玄。《左传·襄公十一年》云:“歌钟二肆。”孔颖达疏云:“《正义》曰:‘下云及其镈磬者,镈是大钟,磬是大磬,皆特县之,非编县也。据郑玄《礼图》如此者’。”⑪

宋人聂崇义《三礼图集注》引郑玄《三礼图》十条,如卷十一《祭玉图》之“苍璧”云:“阮、郑二《图》皆云‘苍璧九寸,厚寸’。”此言郑图,当为郑玄《三礼图》。又“白琥”云:“琥猛象秋气严。郑《图》云‘以玉长九寸,广五寸,刻伏虎形,高三寸’。”“玄璜”云:“郑《图》‘礼天圭璧皆长九寸,诸琮本无好也’。郑玄注‘三礼’之经意有未尽,故别作音图增成注义。”卷十四《尊彝图》之“鸡彝”有云:“鸡彝,受三斗,宗庙器,盛明水。彝者,法也。言与诸尊为法也。臣崇义先览郑《图》,形制如此。”又“鸡彝舟”有云:“《周礼·司尊彝》云:‘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先郑云‘尊下台,若今承盘’。臣崇义先览郑《图》,颇详制度,其舟外漆朱中。”⑫以上为《三礼图集注》所引郑玄《三礼图》之证。

其四,比勘郑玄《三礼注》和叔孙通《汉礼器制度》⑬、文献所载郑玄《三礼图》内容。郑玄“三礼”注多引叔孙通《汉礼器制度》,尝云“依《汉礼器制度》”,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卷二云:“《周礼·凌人》疏:‘《礼器制度》,叔孙通前汉时作,多得古之周制,故郑君注礼依而用之’。《弁师》疏:‘叔孙通作《汉礼器制度》取法于周’。王应麟《汉志考证》:‘《三礼注疏》所引《汉礼器制度》,叔孙通所作也。《隋志》已亡此书’。”故郑氏“三礼”注当与《汉礼器制度》相合,郑撰《三礼图》亦当与《汉礼器制度》相合。今将《汉礼器制度》与郑氏“三礼”注、郑氏《三礼图》相比勘,1)、2)、3)为《汉礼器制度》内容,比勘如次:

1)弁冕,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绩麻三十升布为之。上以元,下以纁,前后有旒,尊卑各有差等,天子玉笄朱纮。冕制,皆长尺六寸,广八寸,天子以下皆同。(《周礼·夏官·弁师》贾疏、《仪礼·士冠礼》贾疏)

《周礼·夏官·弁师》:“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裹延纽。”贾疏云:“云皆玄冕者,古者绩麻三十升布染之,上以玄,下以朱。”⑭《礼记·王制》云:“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郑注云:“玄,冕属也。画羽饰焉。凡冕属,其服皆玄上纁下。”⑮贾疏所云与郑注、《汉礼器制度》所言无二。《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注云:“此与君祭之服。……爵弁者,冕之次……其布三十升……唯冕与爵弁服用丝耳。”贾疏:“凡冕,以木为体,长尺六寸,广八寸,绩麻三十升布,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⑯郑注所云为士与君祭所服,其中爵弁为冕之次,一“次”字凸显尊卑之差等。弁冕之制,因人之等级而有不同。郑玄所言与叔孙通《汉礼器制度》所言基本一致。贾疏依郑注所言,与《汉礼器制度》所载相符。《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屡以行事。”李贤注:“《三礼图》曰:‘冕以三十升布漆而为之,广八寸,长尺六寸。前圆后方,前下后高,有俛伏之形,故谓之冕。欲人之位弥高而志弥下,故以名焉。”故郑注、郑图与《汉礼器制度》所载基本吻合。

2)洗之所用,士用铁,大夫用铜,诸侯用白银,天子用黄金。尊卑皆用,金罍及其大小异。(《周礼·天官·笾人》郑注)

《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南北以堂深,水在洗东。”郑注:“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士用铁……水器,尊卑皆用,金罍及大小异。”郑注与《汉礼器制度》相合。

聂崇义《三礼图集注》卷十三“鼎俎图”之“洗”:“旧图云:‘洗高三尺,口径一尺五寸,足径三尺,中身小,疏中。士以铁为之,大夫已上铜为之,诸侯白金饰,天子黄金饰’。”“洗”之制,郑注、郑图与《汉礼器制度》相合。

3)笾,竹器,如豆者。(《仪礼·士冠礼》贾疏)

《周礼·天官·笾人》:“笾人掌四笾之实。”郑注云:“笾,竹器,如豆者,其容实皆四升。”《仪礼·士虞礼》:“豆实葵菹,菹以西,蠃醢笾,枣烝栗择。”郑注云:“笾,有藤也。”郑注“笾”与《汉礼器制度》相符。聂崇义《三礼图集注》卷十三“鼎俎图”之“笾”云:“案郑注《笾人》及《士虞礼》云‘笾,以竹为之,口有縢缘,形制如豆’。”聂图“笾”依郑注而画。又《尔雅·释器》:“竹豆谓之笾。”邢昺疏亦云:“案郑注《笾人》及《士虞礼》云‘笾,以竹为之,口有縢缘,形制如豆’。”⑰聂氏、刑氏皆以郑注“笾”之制为是。“笾”之制,郑注、郑图与《汉礼器制度》相符。

其五,撰图有据可依。郑玄撰图多依《汉礼器制度》和“三礼”注,无疑这些为郑玄撰作《三礼图》提供了文献依据。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丧服图》残卷,据周世荣《略谈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竹简》一文,《丧服图》乃汉文帝时所撰,亦为汉初之礼图内容。《魏书·乐志》云:“今案《周礼》小胥之职,乐悬之法,郑注云:‘钟磬编县之,二八十六枚’。汉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献呈,汉以为瑞,复依《礼图》编悬十六。”可见,汉成帝时亦有礼图之作。古人尝云“左图右书”,这些礼图之作的出现,亦使得郑玄撰《三礼图》有样图可参。笔者以为上述所说都为郑玄撰《三礼图》提供了文献依据。

综上,郑玄撰《三礼图》当为可信,然郑图撰写时间不详。我们以为郑玄撰《三礼图》约在注“三礼”之后,先注后图,这与唐人为“三礼”作疏一样,亦是先征引郑氏注,之后再言其图。据杨天宇先生《郑玄三礼注研究》⑱一书考证,郑玄注“三礼”在“党锢之祸”期间,因此,我们以为郑玄撰《三礼图》或在此时。

猜你喜欢

礼器郑氏制度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江南传统家训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研究
《郑氏规范》中的家庭伦理及其影响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郑氏富贵黄金屋
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礼器”对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