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2011-08-15张炳钢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310052
张炳钢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310052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张炳钢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310052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由此产生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新理论、新模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想、理论、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及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求新、求巧、求实,综合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找出更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充满魅力。实现创新教学、和谐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创新
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能力和科技意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
教育部于2000 年11 月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在上述背景下,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再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地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与课堂教学之中。
(一)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钻研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例如新课程标准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加深了信息文化教育的价值,因此基础部分的内容标准充分体现了技术过程与文化过程的统一,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该尽量全面考虑,能够根据需要为学生创设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能通过学习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能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快乐教学法
据考察和研究, 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 具体表现为两种典型形式: 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 第二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第一类情况是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来,呈潜在的状态。对教育者来说, 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而激发的过程就是使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在的动态的问题意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第二类情况是学生因教与学等多种因素, 不善思考, 思维惰性大, 不能提出问题或者是不善于提出问题, 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对教育者来说,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而培养的过程是使问题意识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的过程。相对而言, 大部分学生属于第一类型, 具有问题意识, 但需要激发。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 加强师生交往,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 展现个性。而这些, 正是快乐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平等交流营造的和谐氛围。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 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已有之,孔子的“举一反三”便是它的雏形。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由教师组织,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旨在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再辅以演示、讨论和学习,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例如:讲到vb中对象的属性、属性值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那我们可以拿某个学生做为个体,通过介绍学生的比如眼睛的属性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比喻教学法
比喻教学法是借用已感知的知识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例如: 我们在选修课中讲到冒泡排序时,通常拿鱼在水底吐出气泡,气泡慢慢上升,学生知道这个气泡会越来越大,马上提出从大到小排序,我们也是从数组的最后开始,让大的网上冒。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
(四)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就是每节课由教师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首先明确这个任务,使学生对其充满兴趣,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在教师的讲解下一步一步的完成学习任务。这个学习过程真正体现了计算机的工具作用。比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教学中,在课前设计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效果。通过对比孰优孰劣,一看便知。接下来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即如何设置才能美化第一份文章。有这样一个小小的任务设计,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跟随讲解步步深入,很快掌握文字编排的技巧。当一篇清晰优美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们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五)趣味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任务时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大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网站制作中例如,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制作一个“ 宇宙探索”的网站,学生们在兴致勃勃的查阅有关天文资料后,制作出了集技巧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网站,称得上有一定水准。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完成了课堂要求内容的同时,还增长了地理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并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促使信息教育课程走上良性教育循环轨道。
(六)实践教学法
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工作时的学习方式大多是这种情形。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设计实践教学法,多给学生自己实践的机会,是实践教学法的关键。例如在学习申请电子邮箱这一节课时,首先为学生演示了在163网站上申请电子邮箱的过程,并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个班级申请了一个电子邮箱。接下来让学生申请自己的邮箱并向班级邮箱发送电子邮件。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又如网页制作,就以制作班级主页为最终目标。
(七)网站教学法
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碰到同一个问题, 既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悬殊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制作课堂教学网站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网站中,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我制作了基础训练题型及操作步骤详解等学习板块;针对基础好的学生,我设计了一些扩展练习和当前热门软件的自学课程,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这种网站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状态下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以上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三、不断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说: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面向21 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巧妙设问,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到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考问题,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积极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
3、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比如以" 国庆专刊" 为主题,现在由同学们自由组稿,自由的搜集素材。在学校自己的网站通过Internet 向学生发布一些学生自己关心的课题,要求学生来解答——任务的发布。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资源共享。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要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也即,教师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出传统的角色,按照新的要求,成为新型教师。
[1]朱彩兰,李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
[2]李艺,张义兵.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分析[ J ] .教育研究,2002,11:70-73.
[3]李节,古力.信息技术教育风雨20年[ J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Z1:4-5.
[4]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J ] .中国电化教育,2002,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