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词作的叙事空间探析

2011-08-15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400074

名作欣赏 2011年26期
关键词:词作李清照色彩

⊙田 园[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一、叙事空间概论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词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叙事空间成为李清照词作区别于宋朝其他作者的主要标志之一。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叙事空间,也就是要探寻词作中的空间性元素和不同的空间功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李清照词作创作方式的独特个性与特定风貌。

空间 (space)本身是一个蕴涵丰富的概念。各类学者对空间做了大量探索和论述。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前,西方对空间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是把空间理解为一种既不受占据其中的客观事物影响,也不受主观感知方式影响的,事物在其中发生的空洞容器。这导致了空间的贬值与备受漠视。相对论空间发现各种空间事件或相邻事件连接的方式的多种可能性,这对20世纪和21世纪的科学、哲学、艺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空间的敏感在许多学者的不同研究领域中都得到了回应。学者们逐渐开始把空间当做审视各种问题的重要研究视阈和范式。于是,关于空间的话语迅速繁衍于各学科之间,各学科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一场空间话语范式转型,随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了所谓的“空间转向”。

叙事空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中的空间,它不是现实世界中我们生活和行动于其中的空间,但是它来源于现实的存在空间。叙事空间由于无形和不确定而成为叙事理论中的难题。随着空间转向在各个领域影响的不断增强,空间或空间性越来越多地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叙事理论与空间理论相互交叉渗透,促使叙事学在艺术与空间的互动阐释过程中不断拓展。诗词、散文等传统上偏重时间维度的叙事文本,亦当在空间叙事学的观照下,获得新的阐释。作为“时间——空间”艺术的诗词叙事在受空间理论影响的同时,也以其独有的话语方式组成并丰富了空间范式的转型。诗词叙事空间包括两大类:镜头空间 (结构或形式层面)和地志空间 (内容或主题层面)。诗词中的叙事空间,是通过构成空间的诸多文化因素如地点选取、陈设道具、空间装饰、色调配置等等,展示一定的时代特点;同时,空间结构还展示词中人物的职业、文化、喜好等等,另外,通过空间的造型处理、画面构图处理、光线和色彩的处理,构成整体的诗词叙事空间。李清照词作的叙事空间无论光线、色彩、构图、物件组合、地点选取等都有其独特个性。

以1127年靖康之乱南渡避乱为界,李清照词作的叙事空间呈现明显变化,故我们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来探析李清照词作的叙事空间。

二、前期词作的叙事空间

李清照一生著述颇丰,留存至今的有78首 (篇)词、诗和文章。李清照的父母均有文学造诣,几代官宦,家境富裕。李清照创作的前期是从她1084年出生到1127年南渡以前这段时间。这期间李清照生活优裕,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享受甜美爱情又时刻喜忧参半、分分聚聚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故而李清照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叙事空间私人化,且显出了光线明亮、色泽柔和、空间舒展的细腻柔媚、清丽隽永倾向。

如《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词的上片以玉炉、山枕、花钿等闺中之物显现了地志空间的选取为私人化的少女闺房。词的下片选取斗草、柳、秋千等后花园景象,加之镜头空间呈现的闺中袅袅香烟弥漫,因雨不能玩斗草、荡秋千的少女,叙事空间将少女心头萦绕着的思春愁绪以细腻敏锐的笔法展现出来。无论地志空间的选取还是镜头空间的组合均显化了细腻柔媚的前期风格。

再如《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荡舟出游,竟醉倒在天下名泉溪亭,酒醒之后,天色已晚,归舟误入荷花丛中,惊起一群露宿的水鸟。作者的内心是欢快的,通过“溪亭、舟、藕花、鸥鹭”等叙事空间的选取和描绘,将少女李清照活泼、欢快的性格与茂盛的荷塘、晚霞落日、绿水红藕、鸥鹭水鸟等这些地志空间有机融合,表现出李清照前期词作清丽隽永的风格。

色彩在画面构图中常常发挥特别的作用,既可以强化空间形式又可破坏其形式。色彩的多种功能运用在诗词的空间叙事中,既增加词作画面的形式美,也体现词作叙事的主题思想。不同的色彩组合产生不同的色彩美感,可以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表达审美情感。色彩的定位在叙事空间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同于一般的色彩造型,而是既有审美作用,也有表现和调节叙事空间与气氛的作用,还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镜头空间中的色彩描绘是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李清照的词作向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赖以表现的活生生的客体世界,用言语当做颜料,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李清照词作的叙事空间中,有“暗淡轻黄”的金桂、“绿肥红瘦”的海棠、“拥红堆雪”的落花、“湿秋千”的黄昏小雨、“红酥”的梅花、“玉骨冰肌”的银杏、“红藕香残”的荷花,都各具特色,但均统一于细腻柔媚、清丽隽永的总体风格中。

李清照前期词作的叙事空间风格持续了几十年。虽然这期间,夫妇俩也因丈夫外出游学或任职而有过短暂的离别,李清照也因此写下诸多表现离愁别绪的词,如:《蝶恋花》《一剪梅》《醉花阴》《点绛唇》等。但这些都只是一种闺门愁绪,是生的离别,是终有重逢之时的青少年的悲伤,其基调总体偏于细腻柔媚、清丽活泼。而后期则因词人遭遇国破家亡、生离死别所致的离愁别恨,使词作的叙事空间风格迥异于前。

三、后期词作的叙事空间

1127年靖康之变,金人掠走了徽、钦二帝。赵构南逃,南宋建立。以靖康之变为界,李清照的词作进入其创作后期。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南下逃难,开始了漂泊无定的生活。金兵入侵后的颠沛流离、毕生所藏文物的日益流失、赵明诚死后的孤苦、晚年错嫁势利之徒又毅然离婚等,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逃难、夫死、离婚、牢狱等等的苦难,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动荡不安、凄凉悲苦的严酷现实使她的后期词作在叙事空间上更趋向暗调、深色系、空间压抑,叙事空间公共化,呈现出与前期词作全然不同的另一深沉苍凉境界。

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中的地志空间为酒、寒风、满地堆积的枯萎菊花、梧桐、黄昏的雨……这里选取的地志空间不再像早期词作追求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与审美化悬置。无论画面构图或声画配置,都在打造一种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的空间风格。色彩具有象征意义,一种特定的色彩,可以唤起某种情感象征意义。黑色唤起静寂、悲哀、绝望等等的感情,冲击力较强。枯萎的菊花在黄昏中伴着寒风、秋雨直到天黑。整首词作以大面积的阴暗光线、压抑的深色系色彩为构图背景,构成空间的暗调。这个结构概括起来就是空间不深、色调重、光线偏暗,构成冷峻、沉重和压抑的气氛。这种结构特点的展现将人物悲剧化心理与空间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李清照的悲剧命运推向顶端。在《声声慢》中,缺乏阳光,终日被黑色、灰色包围的压抑空间表现了一种螺旋式的自我指涉性,形成心理上的震撼。残秋的悲凉空间,与李清照尝尽的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丈夫病死的苦痛有机融合。《声声慢》那哀婉的凄苦空间,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代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再如《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种种沉重打击,又目睹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词作的叙事空间由私人空间的深闺庭院滑向家国民生的公共空间。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词中,叙事空间显现为“乱山平野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梧桐落”。这与早期的私人空间的闺阁词作形成对比:荒凉的群山原野、乌鸦的叫声、军营悲壮的角声,被风吹落的梧桐叶……自然景色的昏暗、凄旷、悲凉,使我们再也找不出早期词作中明快鲜亮的色彩了。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过少的色彩对比,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过于冷清。基色调是空间的主旋律,它体现了空间的功能和性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直接影响环境气氛和意境的创造。《忆秦娥》的空间基色调显现为暗调,呈现出低回凝练、深沉苍凉的叙事空间风格。李清照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这基色调为暗调的深沉苍凉的叙事空间直接地表现了出来。

综上所述,李清照词作叙事空间在婉约这一总体艺术特点的前提下,呈现出前期与后期的明显分隔。李清照前期词作以私人空间为主,后期变为私人空间兼顾公共空间,且常常以私人空间暗喻公共空间,表现出忧国忧民、怀旧伤今的时代进步色彩。前期词作的叙事空间显化了光线明亮、色调清雅、空间舒展的细腻柔媚、清丽隽永倾向。后期叙事空间显化了暗调、深色系、空间压抑的深沉苍凉倾向。这种变化源于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与李清照南渡前的宁静闲适的闺房书斋生活,南渡之后的迭遭变故、身世浮沉紧密相关。从叙事空间入手,便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析李清照词作的发展风貌与独特个性。

猜你喜欢

词作李清照色彩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神奇的色彩(上)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