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以逃避和幻想:试析《吉姆老爷》中吉姆老爷的性格悲剧
2011-08-15王玉莲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河南商丘476100
⊙王玉莲[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 河南 商丘 476100]
在现代英国文坛,康拉德的《吉姆老爷》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影响到后世一系列大小作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弗·雷·里维斯(F.R.Leavis)在《伟大的传统》一书中,把康拉德列为英国文学史上五位主要的作家之一。他认为“在康拉德之后,没有哪位用英语写作的小说家的作品值得一读”①。哈罗德·布鲁姆曾经这样评论“即使康拉德未曾写出其他的作品,就单凭《吉姆老爷》这一著作就足以使他的文学声誉永垂青史。”②小说中的主人公吉姆老爷刻画得尤其生动、传神,特别是性格方面。
吉姆出生于牧师家庭,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一本海洋历险的小说,从此爱上了海上生活。在家人的安排下,他被送到一艘“商船官员培训船”上接受培训。获得航海资格后,吉姆担任“帕特纳号”船的大副,因发生海难弃船而逃,不久,就非常懊悔。海事法庭调查此案,他独自到法庭受审,被取消了航海资格。马洛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决定给予帮助。在他的帮助下,吉姆更换了许多工作,最后躲进了与文明隔绝的土著人居住区帕图桑,在那里逐渐取得了头人的信赖。海盗布朗一伙去了那里,被当地人捉住,他为他们请求饶恕。但是海盗们在离去时背信弃义,杀死了头人的儿子。这时,吉姆满腔悲愤,决定向头人领罪,结果毙命于头人的枪口之下。
从整部小说来看,吉姆的命运是悲剧。产生这一悲剧的根源之一是他爱幻想的性格。他选择水手作为自己的职业,其实并非出于真正喜爱,而是仅凭阅读了一部夏天的关于海洋历险的小说。从此,他认为自己热爱上了海上职业。这与其说是热爱,不如说是幻想。在“商船官员培训船”上,吉姆常常会对着大海,忘记自己的存在,脑海里涌现出海上生活的种种幻想。在他的想象中,他已投入“拯救沉船上的旅客,风也似的砍断桅杆,拖着缆绳游泳,穿过海浪。或者想象自己是个孤独的被抛弃者,半裸着身子,赤着双脚,在露出水面的礁石间寻找贝壳动物充饥。他在热带海岸上遭遇野人,在滔天大浪中平息船上叛乱,在大海中一叶孤舟上鼓起人们的勇气——从来是个忠于职守的榜样,就像书上的英雄般永不退缩。”他自认为:如果真正当了海员,一定能成为人人羡慕的英雄。
在培训期间,一次,暴风来临,海上有人遇难,等待救援。恰好他所在的“商船官员培训船”也在现场,这时遇难的人急需他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纵身跳入大海,救出落水的旅客。然而,他却感到“狂风有自己的目标,风啸声中饱含狂暴的真诚,天地间的野蛮骚动似乎朝着他而来,让他屏住呼吸,满怀敬畏”,恐惧的本能让他完全被眼前的疾风和紧张的气氛吓呆了。当清醒过来时候,救生艇已经开走了,唯独留下他品尝失败的痛苦。这是他初次感受到英雄梦的失败——作为一名海员,并没有时刻准备迎接海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故。
培训船事故也许可以看做是现实对吉姆的第一次警告。但对于这次失败,他并没有认真地反省与思考、检查自身的过失,反而怨天尤人,抱怨暴风搞得他手足无措,白白地使他失去一个当英雄的机会。不过他又安慰自己:这“比干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知识。等到所有的人都畏缩的时候,他敢肯定,那时自己懂得如何应付狂风和海浪声张虚势的威胁。他明白该如何认识它。如果冷静地观察,它其实不足挂齿。”这种变相的自我欺骗使吉姆陷入更深的梦想之中。
两年的训练结束以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海上生涯——在“帕特纳号”船上担任大副。然而在其内心深处仍然缺乏一个海员所应该具有的敬业和无畏精神。在海上航行的日日夜夜里,作为大副,需要显示他一个人的价值、锐气和英雄本色时,他却因受伤而不必直面可怕的狂风巨浪而暗自高兴。一路上,轮船风平浪静,他心里充满无限的感激,同时对未来充满无尽的遐想:“有男性的骁勇,迷人的朦胧,它们踏着英雄的脚步,从他面前经过,携带着他的灵魂而去,无限的信心来自一种神圣的激励,让他陶醉。没有什么是他不敢面对的。”这种想法让他无比高兴,眼睛里不禁饱含一丝机械的笑意。
可是,现实却与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帕特纳号”在行驶的过程中,与海上的残骸相撞,几乎要沉入海底。此时,吉姆没有尽到大副的职责:积极营救其他乘客,保证其他船员的安全,而是随同船长和其他海员一起,置数百名乘客于不顾,跳进了救生艇,逃之夭夭。那么,是什么葬送了吉姆的大好前程呢?很明显,依然是出于本能的对死亡的恐惧和幻想。就在一分钟前,吉姆还用不耻的眼光看着船长等人为逃跑做着准备,可是,当死亡真正将要降临到头上时,他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幻境:“无底的深渊就要来到,星光从他头上消失了,上面漆黑得好比坟墓里的穹窿。”“他心里一瞧见这些情景,整个人打脚底到颈项都化做冷冰冰的石头了。”“他每次闭上眼睛,都看到一群群人体,躺在地上等死,那种情景清晰得像白昼。”于是,转眼间,他也成了救生艇中的一员。由此可见,在吉姆身上,英雄的梦想在遇到死亡的威胁时,多么不堪一击。
追求完美是他另一个致命的性格弱点。根据常理,追求完美是件好事,它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促使工作精益求精。可是表现在吉姆身上,却成为一种缺陷。“帕特纳号”海难成为他终生的耻辱。其实,他纵身一跳之后,马上就后悔了,“我真希望我能死掉,回不去了。我觉得像是跳进一口井里——像是落进一个无底洞……”在被人搭救上来之后,他没有像船长那样撒谎。面临法庭审讯这样丢面子的事情,他也没有再次逃跑,因为他认为“我能跳,但不能跑”。于是主动出来承担责任,在法庭上尽可能还原事情的原貌。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已经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公众(例如马洛)也谅解了他的行为,认为“他是我们当中的一员”,但在吉姆本人,却一直不敢正视这一事实。他以为:自己应该比别人更高一筹,更趋于完美。通过这次“帕特纳号”事件,吉姆已经意识到自己铸成终生大错,但没有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而是竭力逃避这一铸就的事实。他把痛苦与秘密深藏在心里,除了马洛之外,不愿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包括朋友和妻子,甚至连父亲的信都不愿再回。在他工作的地方,只要有人当面有意无意地提起这次事故,他便会毫不犹豫地抛弃眼前的工作,离开当地。这与其说是在逃避世人的目光与评论,不如说是在逃避自我。
吉姆在朋友马洛的帮助下最终“逃”到了一个马来亚岛——帕图桑。穷途末路的他在那里抓住了机会,展示并发挥了自身完美的一面,帮助当地人打败了恶势力,获得了当地人的仰慕与崇拜,并赢得了一位当地女子的芳心,人人尊称他为“吉姆老爷”。他似乎已经弥补了以前的过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实际上在他心目中,过去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像一块大石压在心上,他说:“连想一想外面的世界就够让我吓一跳的了……因为我并没有忘掉我为什么到这儿来的呀。”③这种压力实际上在于吉姆无法面对、也不愿承认自身的弱点。虽然吉姆远离白人的文明世界,但依然担心自己的完美形象被打破。随着白人海盗布朗的到来,这种担心不再多余。面对布朗和他手下的一帮人,吉姆仿佛又看见了“帕特纳号”船上卑劣的自己和其他白人军官。想到过去,吉姆不得不再次面对内心可鄙的自我,因此再次陷入恐慌、退缩。
狡猾的布朗看出吉姆追求完美而又脆弱的个性,便别有用心地质问吉姆:难道平生没有做过一点亏心事。这个质问犹如一支利箭正射中吉姆的要害部位,导致吉姆心绪混乱,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放走了布朗,最后导致头人的儿子和许多当地人死于布朗的疯狂报复之中。吉姆也最终被愤怒、悲痛的头人开枪打死。应该说吉姆的死是过于逃避自我、追求完美的必然结局。假如他能够在“帕特纳号”事故中认真总结教训,从此站立起来,勇敢面对事实,不胆怯,不躲避,或许将是另一种命运。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有些人正视它,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排除各种困难,实现人生的飞跃。如霍桑的《红字》中的海斯特,一个先期来到“新英格兰”的有夫之妇,不小心爱上了一位牧师丁梅斯代尔,与之通奸并生下一位女儿,事态败露后胸口被绣上一个耻辱的记号——红色字母A,并规定终生佩戴这个红字作为惩戒。面对耻辱,她没有退缩。对于别人的嘲笑和蔑视,她坦然面对;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行善,改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坏女人形象。最后,在她死后的墓碑上也镌刻一个大写的A。由于自始至终不断行善,人们对于象征耻辱的A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它是“能干”(Able),“可敬佩的(Admirable),“天使”(Angel),甚至象征“爱情”(Amorous);有的认为是“艺术”(Art),“前进”(Advance),“美国”(America)的象征。总之,海斯特的公开承认、苦行赎罪,完成了她从罪人到天使的质的嬗变,实现了人生的跨越。而吉姆太过于追求完美,忽视、逃避业已存在的现实,阻碍了他实践人生的跨跃,最终成为悲剧。
作者在对吉姆出场的描述中也暗示了他这一悲剧命运。正如《红楼梦》第五回暗示人物的命运一样,《吉姆老爷》的第一段也暗示了他的命运与结局:
他也许还差一两英寸才有六英尺……他穿着整齐干净,从帽到鞋一袭白装,洁白无瑕。
文章这样写意味深长。首先吉姆的身高不足六英尺。这意味着吉姆不如耶稣。在19世纪,人们普遍认为耶稣的身高为六英尺。吉姆的身高暗示了他虽然后来被奉为老爷,却没有上帝那么完美。其次,也因为这一高度差点葬送了吉姆的性命。在去帕图桑的途中,吉姆被一个当地头领抓住,他想逃跑的途中,竟然掉进了一个又软又粘的泥潭里,几乎被埋在里面。他离“上面结实的地面是六英尺高”,因此,怎么也够不着,只落得个泥人儿样在泥潭里挣扎。再次,他的外表是没有污点,洁白无瑕的,犹如上帝一般神圣。这表面的神圣与内心的可耻并存的实质,正好为后面的讽刺式为王、被杀提供了依据,表现了人和事物“快乐的相对性”的真理。④
至此,可以看出,他的悲剧是他爱好幻想、追求完美的性格造成的。吉姆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剧。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无能为力的被动局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见到吉姆们的影子,他们骨子里就存在软弱的一面:对困难的恐惧,对死亡的畏惧等;需要面对时,总是利用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逃避。人类只有克服这些弱点,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吉姆老爷不仅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丰碑,而且也是我们人性的路标。它警醒每一位后来者要战胜自己人性的弱点,实现人生的飞跃。
① [英]弗·雷·里维斯.伟大的传统[M].袁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8-29.
② 转引自张中载.《吉姆老爷》的形式技巧[J].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29-33.
③ [英]约瑟夫·康拉德.吉姆老爷[M].贾文源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文中有关引用均出此处,不再另注。
④ 宁一中.谈《吉姆老爷》中的吉姆[J].外国文学评论,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