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读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011-08-15徐利华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050061

名作欣赏 2011年26期
关键词:盼盼佳人徐州

⊙徐利华[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河北经贸大学 石家庄 050061]

作 者:徐利华,南开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与文论研究。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苏轼的一生历尽坎坷,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思考。人为何而生?人生将归向何处?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受佛、道二家的影响,苏轼常从本体的空无来叩问执著人生的意义,发出“人生如梦”的喟叹。这样的思想在他的名作《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一词中表现得尤为深刻。

此词是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苏轼在徐州所作。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任,通判杭州;三年后,调任密州;熙宁十年(1077),改知徐州。苏轼在徐州颇有政绩,为抵抗洪水,增筑徐州城东门的大楼,以御洪水,因谓土可以胜水,故用黄土粉刷楼墙,名曰黄楼。黄楼建成于元丰元年八月,而这首《永遇乐》应写于黄楼建成后不久。此时苏轼几经迁徙,已初尝仕途的艰辛。他在《放鹤亭记》一文中借山人之口说“: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言词之间透露出对仕途的厌倦。《放鹤亭记》写于元丰元年十一月八日,与这首《永遇乐》的写作时间十分接近,而流露的心态也非常相似。

词序中所说的“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燕子楼”是徐州的名胜古迹之一,为唐代名臣张建封之子张所建。唐贞元中,张任武宁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镇守徐州,为爱妓关盼盼筑燕子楼。张死后,盼盼不愿改嫁,独守燕子楼十余年。白居易曾作《燕子楼》三首,咏盼盼事。诗前有序云“:徐州故尚书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据序中所称,白居易与张盼盼既有交往,又曾从友人张仲素那里听到他们的故事。他的《燕子楼》三首,是与张仲素的唱和之作。张仲素原诗为:

其一: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其三: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白居易的和诗为:

其一: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六首诗皆是想象盼盼独守燕子楼的清苦生活,赞美其苦志守节的坚贞品格。苏轼正是通过这些诗了解到张和盼盼的故事,当他来到徐州,夜宿燕子楼时,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咏古词。

词的上片用逆挽法,先写寻梦,后记惊梦。“明月如霜”是诗词中习见的比喻,但用在此词的开头却大有深意。白居易《燕子楼》诗中有“满窗明月满帘霜”之语,词人本是读诗而生想,因想而成梦,所以他的梦境必定与诗境相关。这里词人没有直接叙述梦境,而是借用白诗中“明月”“、风霜”两个意象勾连,由梦境转入现实之境:梦里或许是一楼霜月,佳人独守;梦醒时,依然是霜月漫天,而佳人难觅。词人推户而出,寻梦于小园之中,只见秋月皎洁如霜,晚风清凉如水。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在秋月照拂、晚风吹动之下,变得清影浮动、清气远出。当此之时,万籁俱寂,倾耳静听,连鱼跃曲港、露滴圆荷的声音都变得清晰分明。起笔六句写寻梦所见:前三句从大处铺写,极言其“清”;后三句从细处刻画,极言其“静”。词人将秋夜之景写得清幽绝人而又生机无限,着意描绘出一个与梦中幻境相对的自然真境。面对这样的景象,词人不禁由“清景无限”的赞叹,转到“寂寞无人见”的感慨。语气的转换之间,潜藏着词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当楼中人纠缠于俗世的爱恨悲欢之中,楼外纵有明月好风,也无心欣赏。想盼盼当年独居于燕子楼中,愁对冷被残灯之时,燕子楼外一定也有过像今夜这样清景。而几百年后,楼内佳人不见,楼外风物依然。较之自然的风月,人世悲欢不过如梦幻泡影。与其痴迷于楼中的尘梦纷扰,不如静心地享受楼外的清景无限。

词的上片写寻梦的落空,下片则由对古人命运的思索走向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仍然用逆挽的手法,先写思归的心愿,再叙思归的原因。过片三句言当词人深夜徘徊于小园寻梦落空之际,忽然间对自己辗转天涯的仕宦生活感到厌倦,生出归隐故园之念。或许词人这样的念想早已深种于心底,只是在此时此刻因对盼盼遭遇的同情而变得更加强烈。“燕子楼空”三句又回到盼盼的故事上来,通过“佳人”和“燕子”两个意象的对比来凸显人世的无常和自然的永恒。词人选择“燕子”这一意象,既紧扣“燕子楼”之名,又让人自然联想起张仲素《燕子楼》诗中“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的句子。在燕子楼上,盼盼曾经多少回看着燕来燕往,数着春去秋回,有过共倚高楼的欢洽,有过独自凭栏的伤悼。而如今,燕子楼中那一段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早已像梦一样无处可寻。唯有旧家燕子,每到春来还会回到楼中的故巢。此三句是东坡咏古词中的名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据说连东坡自己也颇引以为傲。宋代曾慥的《高斋词话》云“: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坡又问‘:别作何词?’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曰‘: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少游问公近作,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曰‘: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②(张建封应作张,前人已考,不赘。③)寥寥三句,不仅写尽张和盼盼间的情事,而且词人的同情与悲慨也自在其中,诚为神来之笔,难怪东坡要拿来当做教导门生填词的样板。

苏轼这首词借咏盼盼事来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古今如梦,情爱和功名都无法留住飘忽的人生之根。不过可贵的是,苏轼虽不失置身梦外的清醒,却仍能时时抱着梦中人的执著和热情。所以这首词在深沉的悲哀之中,又处处潜藏着对人生之美的领悟。自章法而言,词的上下两片皆用逆挽法,不仅有助于意旨的表达,而且营造出跌宕峭拔的艺术效果。龙榆生先生在《词学十讲》中评价此词时说:“直是盘空硬语,一片神行,而层层推进,笔笔逆挽,真称得上是‘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却又泯却转、接、提、顿的痕迹。”④确为行家之言。此词初读可感其要眇之情,再读可味其深沉之思;浅观可品其意境的幽美、字句的韶秀,深观可赏其构思的精巧、气韵的生动。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首《永遇乐》足以称得上东坡词中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艺术高峰。

① (唐)房玄龄等:《晋书·邓攸传》卷九十,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38页。

② (清)沈辰垣等:《御选历代诗馀》卷一一五引,浙江古籍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09页。

④ 龙榆生:《词学十讲·论欣赏和创作》,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猜你喜欢

盼盼佳人徐州
疫散待春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分享有原则
霞映佳人是云肩
于永正从教年记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一曲佳人歌,半世桃花劫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盼盼
佳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