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 音乐? 绘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的艺术气质

2011-08-15习颖娣新余学院外国语系江西新余338000

名作欣赏 2011年33期
关键词:略萨对位叙述者

⊙林 莹 习颖娣 彭 娟[新余学院外国语系, 江西 新余 338000]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年3月28日出生在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首府亚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家庭,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2010年,巴尔加斯·略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第107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略萨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他是一个不断探索求新的作家,创作了多部作品。代表作有《城市与狗》(1960)、《绿房子》(1965)、《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胡利娅姨妈与作家》(1977)、《世界末日之战》(1982)、《狂人玛伊塔》(1984)、《利杜马在安地斯山》(1993)、《情爱笔记》(1997)、《山羊的节日》(1998)、《天堂在另外的街角》(2002)等。综观略萨的小说,内容贴近现实,风格各异,体现了略萨对小说表现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实验主义精神。略萨的创作以结构新颖见长,他的小说在结构上都各有特点。在这个意义上,许多评论家称他的小说为“结构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结构现实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固定的写作手法,它是在反映现实时寻求结构的多样化,以全面反映现实。这给他带来了殊荣,作品常常是刚一出版便屡获国际大奖,略萨曾荣膺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和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还是拉美最高文学奖——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的第一个获得者,更被视为新世纪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冲击者,可谓声名日隆。

一、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的艺术性

1.立体主义绘画手法的借鉴 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强调从空间上突破传统,力求在多纬度的视野中表现对象的多个侧面,通过大胆的变形重组等手法来表现对象的特征,即“对一物体作分解,同时从不同的方面,不只是从一个视点,提供了许多元素,把这些元素重新组合、相互叠置、相互渗入而成为一个整体形象……”略萨的小说和立体主义画派所强调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略萨说过,伟大的小说不是去抄袭现实,而是把现实解体而又适当地加以组合和夸张,这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要把现实表现得富于多面性。略萨以其高度的艺术创新性,在小说叙事艺术中进行了立体主义实验,成功地运用了绘画中的并置和拼贴技法,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文学世界。并置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放置那些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参照,从而结成一个整体;换言之,并置就是“词的组合”,就是“对意象和短语的空间编织”。略萨小说中的并置主要体现在文本的叙事结构上,可分为不同叙述者的讲述的并置,多重故事的并置。

《狂人玛伊塔》是最能表现作者运用不同角度叙述者讲述的并置的作品。小说中作者把二十六个不同版本的玛伊塔故事结构成一个文本。二十六位叙事人分别以同学、亲戚、同志、暴动同仁、敌对党人等各种身份,分别叙述玛伊塔的童年、少年、老年、党内生活、社交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武装暴动的经过,玛伊塔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不同的,使读者对玛伊塔形成多角度的立体观察。二十六位叙事人由于所处的叙述语境不同,叙述风格各不相同,小说的叙事文本实质上就是由二十六个不同的版本构成的,不同版本之间构成了相互补充和相互冲突的一个整体。二十六个叙述者的叙述,如同立体主义绘画一样被切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使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非常复杂,构成了一个结构的迷宫,使文本在结构上具有了鲜明的立体感。作者将不同叙述者的叙述并置在一起,使得小说成为了一场大型对话,这也是宏观并置所期待的效果。

2.音乐结构的尝试 略萨在小说中大胆采用了音乐元素,最新颖别致的要数对位法的使用。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老的创作技巧之一,对位法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对位”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以音对音,将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从而使音乐在横向上保持各声部本身的独立与相互间的对比和联系,在纵向上又能构成和谐的效果。构成对位的几个声部,若仅有一种结合方式,其相互关系不可更换者为单对位,相互关系可更换者为复对位,上下可换者为纵向可动对位,前后可移者为横向可动对位,两项兼可者为纵横可动对位。这种在音乐创作中使用两条或者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后来被文学家所借鉴,在小说创作中将互不相干的两个主题、各自独立的两种题材安排在同一部小说里。

在构思《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时,略萨再次向福克纳学习,他说:“由于写作计划的双重性,我决定利用一种对位写法……一种使内容交替出现的结构。是呀,写起来很费劲,但我对这种内容很着迷。”小说叙述了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和保罗·高更祖孙俩的故事,分别以单数章和双数章的形式呈现,两个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接触,生活经历也截然相反,被作者敷衍成一部当代小说。弗洛拉积极入世,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高更则努力远离政治,追求异国情调和避世生活,对原始人的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无比向往。两个人的故事平行展开而没有交叉,只是偶尔在高更的故事里会提到外祖母。略萨之所以使用对位法,固然是因为他热衷进行艺术形式探索,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这两个故事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祖孙二人追求的目标殊途同归:都是建造人间天堂。

略萨把弗洛拉和高更的故事交叉编排,揭示出双方关系中的特殊意味,造成联想。两个看似不相容的故事,被作者构成新统一体时,双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然而又在对立状态中互相比较、映衬、抗衡,使读者的思维不断在两极中往返、游移,在双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立体感受。这两个平行又对立的故事相得益彰,使读者在看一个故事时,脑中有另一个故事的背景作陪衬,起到互相加强气势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阅读一个人的故事时总忘不了另一个人,两个人物之间也形成了参照。两个故事是那样的真正平行,它们令读者构成了一种思考,一种对基本人类境况的思考。

3.影视元素在小说中的巧用 略萨在小说中很好地使用了戏剧旁白或类似电影画外音的语言。画外音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物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旁白一般分为客观性叙述与主观性自述两种,前者是影片创作者(或借助故事叙述者)以客观角度对影片的背景、人物、事件直接进行议论或抒发感情;后者是影片中某一人物(一般为影片主角)的自述,以主观角度追溯往事、叙述所忆所思或所见所闻。独白是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语言表述,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解说是介绍、解释画面内容、阐述影片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这几种形式在略萨的小说都有所体现。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就颇为成功地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进行了有机融合。就像一个摄影师在用多镜头进行拍摄,作者将一些彼此之间看似没有联系的对话直接并置,小说中只展示人物事件发生后的反应,而省略事件发生过程。平行展开着几段看似不相关的故事,但读者能抓住其间的关联。例如作品的开头部分——决定派遣潘达雷昂上尉到依基托斯组织“劳军队”的过程是这样写的:

“不是开玩笑,斯卡维诺,”“老虎”把电话筒夹在耳朵和肩膀之间,点了一支烟,“我们考虑来考虑去,还是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我这就把潘托哈连同他的母亲和妻子给你派去。祝你胃口好。”“我和波奇塔(潘妻)商量好了,我们愿意随你去依基托斯,”雷奥诺尔太太(潘母)折起头巾,整好裙子,捆好鞋带,“可你还是愁眉苦脸的,你怎么了,孩子?”“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了,”洛佩斯上校(陆军人事部门负责人)站起身来搂住潘达雷昂的肩膀,“这一头痛的事情将由您来加以解决。”

二、结语

艺术是相通的,绘画技法被移植到文学创作,音乐、电影、戏剧元素被借鉴,这是现代小说家们所热衷之事。作者娴熟地运用着这些技巧,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在时间、空间上更具立体色彩。

[1]谢有顺.恢复诗歌的精神重量[J].当代文坛,2007,(02):7-9.

[2]吉平.“在路上”的巴尔加斯·略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邱华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建筑师[J].上海文学,2010,(04).

猜你喜欢

略萨对位叙述者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对位、错位与换位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今天的婴童业就是我十年前见到的中国家电业
现代音乐中的节奏复调
一名观众与诺贝尔奖
还原一个真实的略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