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影照耀下的纳兰词
——浅谈纳兰词灯意象

2011-08-15何晓苇乐山师范学院文学新闻四川乐山614000

名作欣赏 2011年5期
关键词:纳兰性纳兰词人

⊙何晓苇[乐山师范学院文学新闻, 四川 乐山 614000]

⊙周 镭[夹江中学, 四川 夹江 614100]

灯影照耀下的纳兰词
——浅谈纳兰词灯意象

⊙何晓苇[乐山师范学院文学新闻, 四川 乐山 614000]

⊙周 镭[夹江中学, 四川 夹江 614100]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灯意象,其中对灯悲剧意蕴的发掘、开拓至纳兰性德的笔下才臻于完美。“灯”这一文学意象在纳兰词中多次出现,它体现了词人在特定心态下独特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是词人现实世界里愁苦的寄托,是词人虚幻世界里光明的象征,更是词人丰富复杂的内心矛盾的真实呈现。

意象 灯 纳兰词

一、灯意象的渊源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通常是指作者主观意念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合,表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灯,就是一个让历代文人墨客着迷的意象。据笔者检索,全唐诗中有1255处写灯,全宋诗中更达到了8372处。灯孕育了一种温暖而圆融的美,让人在光明的照耀下,有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广阔感觉和无限遐想,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文人心理结构中的积淀。灯的意象指向可谓广阔,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有着各种特定的意义内涵。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这段《诗经·小雅·庭燎》中古老的吟唱,在宗教与政治的威严中表现着人类对光与火的原始膜拜,这也可以说是灯意象的萌芽。

到了汉代,刘歆的笔下出现了《灯赋》。全篇以灯为中心,室内成了一片自足的天地,灯即为黑夜中的太阳。人类在灯下思考,在灯下发现。于是,灯意象开始有了丰富的意蕴。

“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燃。”(王维《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送僧归日本》)

“终宵处幽室,华灯光灿烂。”(韩愈《江汉答孟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这些灯光是温暖的、美好的,仿佛闪烁着原始的太阳之光,是火的精灵,白昼的延伸。就拿“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燃”来说,漫漫长夜,只要有一盏灯相伴,就会有抗击黑暗的力量。灯影婆娑,表现了一种迷离温馨的艺术形式。因此,作为诗词的意象,灯象征着光明和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象征着团圆,象征着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光明就有黑暗,有黑夜就有灯光。在漫长的黑夜里,灯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种抗争精神、牺牲精神和悲剧意味。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夜思》)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张伦《烛影摇红》)

这些“灯”褪去了炫目的光彩、温暖的火光,于摇曳不定、忽明忽暗中展开了一片朦胧幽深、凄迷惨淡的景象,它们与黑暗抗争,把生命的渺小脆弱、无常变幻全都呈现了出来。“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的写照。凄凉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孤灯下,似乎讲述着一个古老凄凉的心灵故事。当诗人独对青灯,用睿智与细腻的情感去感悟自然、叩问人生时,心灵深处激起了翻滚的波澜,产生了哀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不只是感情的宣泄,更是自觉的审美,它“诉之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①。诗人以美的切身感受来掩饰生命的痛苦,人生所有的缺憾与无奈,诸如离别、乡愁、思念、不遇等等都可以在摇曳不定、忽明忽暗的灯光中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夜阑灯残,记录着无数诗人沉郁哀怨的凄苦人生,流露着生命的无比悲凉。

晶莹的灯火、深情的心海,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独特的艺术风韵。

二、纳兰词中的灯意象

的确,灯以其光明、温暖的外部特征,成为历代诗人广泛歌咏的对象,也以其充满悲剧色彩的内蕴成为丰富情感的载体。这个过程如同其他一切由外而内逐渐深入的认识发展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直到纳兰性德的词中才真正完成、确立起来的。纳兰性德对“灯”可谓情有独钟,就像李白对“月”的偏爱,清照对“花”的痴情,他赋予了灯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意蕴。在纳兰性德的《饮水词》中,“灯”这一普通的意象出现竟多达54次,和整个《饮水词》篇目数的比例约为1:6。②也就是说,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至少每六篇都有一处用到灯意象。这些若断若续的灯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悲凉、朦胧的氛围,使我们能隐隐触摸到词人伤感、无绪的心境,窥探到词人鲜活真实的生命所留下的情感痕迹,听到词人的心声与哭诉。

1.夫妻相思之灯——愁苦

在纳兰性德的所有词作中,爱情词占绝大部分。纳兰性德的爱情词多是表达一种相思的痛苦与回合的难期。因而,灯在纳兰词中常常是相思之痛的凝结物、背景物。“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采桑子》),无形的思念,通过有形的灯光倾诉着或幽独、或念远、或伤逝、或期盼、或无聊的感情。这夜不能寐的缈缈思绪,通过夜色中飘摇跳荡的灯火,连接着天涯路和小轩窗,连接着虚幻的天上和痛苦的人间,表现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幽怨。在这里,灯光不仅给词人带来了光明,也述说着词人无限的思念。“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采桑子》),对着淡淡的月光,深深的灯影,伊人已去,往事如烟,犹如楚襄王梦中的朝云,一去之后,已无处可寻。不灭的灯与逝去的人和事形成鲜明对比,使灯增添了不少沧桑感。“勿疑君到,漆灯风 ,痴数春星”(《青衫湿·悼亡》),由于思念之故,忽然看到在风中飘荡的鬼火,疑是亡妻的魂魄前来探望自己。然而一惊一疑,终归于失望。这灯,这鬼火,所表达的那份对爱的诚挚执著,那份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给世人以永恒的感动,并具有了壮烈的、超乎文学精神的悲剧意蕴。其间没有所谓的正与邪、美与丑、对与错,只有生命与生命的对酌,爱与爱的守约。在这些词句里,词人所感受的痛苦是人生根本性的痛苦。当灯影里融合、渗透某种人生体验的时候,这情、这景,就带有了很大的概括性、弥漫性,而一旦读者有眼光穿透这些感性生命的符号,就不难获得某种更深切的体味。

2.家庭风雨之灯——不安

如果说尘缘早绝,人去楼空,让纳兰性德一生孤单、寂寞,那么,父亲纳兰明珠的植党擅权,家族命运的沉浮不定,更让纳兰性德忐忑不安。“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鹊桥仙》),伤情离离,有深深的离别之痛,更有身世之感,互相交织,情致复杂缠绵。“灯”是光明的象征,内心的“盼”寓指了现实的风雨,黑暗的到来,实指家庭命运的不可把握。段启明、汪龙麟曾这样评说:“纳兰性德对其父,恨之讳其亲,爱之嫌其丑,恨不得又爱不得,形成深深的灵魂折磨。父亲和侍卫职差一样,都无法选择和摆脱,纳兰性德的痛苦也便永远难以解脱。父子间矛盾的实质是纯真的词人人格与混浊之官场世界的矛盾。”③“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菩萨蛮》),了解了父亲不法行为的纳兰性德犹如惊弓之鸟,终日有着伴君如伴虎的忐忑。灯花自身消亡与营造光明之间的悖论恰恰暗示了人生的残缺与不平。是纳兰性德选择了灯,还是灯投合了纳兰性德,这在纳兰性德的词中已不可分辨了。灯作为其心里挥之不去的情结,已经成为了生命信息传递与物化的外向符号。以灯为物,写灯下景,传灯中情,正是词人于有意无意中泄露的心声。灯光的迷离,正预示了生命的某种神秘与不可捉摸、某种缺憾与惆怅。而这种景致,又最易于恰合某种心境,一种特定的人生境遇中的失落感和忐忑感。

3.时代没落之灯——无奈

文人的作品,总是要融合时代的烙印,而伟大的不朽之作,更是蕴含着预示兴亡存废的明妙。纳兰词最合乎这一规律。纳兰词清新明丽的词风恰应和了清朝的开国之象。不过,清朝虽有康乾盛世,却已是封建时代的回光返照,表面繁华背后,是挥不去的必然没落。身处其中的人自然无法清楚意识到这点,但是,敏感的纳兰性德却已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到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无可奈何,将那莫名的哀运隐隐流诸笔墨。“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采桑子·居庸关》),过去的皇陵,如今只剩下断垣残壁,任风吹雨打,穴中雨灯寂寞,天上斜月昏黄,一派惨淡悲凉的气象。孤灯下是皇陵的悲凉,更是时代的悲凉。一个没落时代正如断残的皇陵,在风雨之中摇摇欲坠。昏暗的灯光抒发着词人的彷徨落寞,代表了词人无奈渺茫的灰色心态。“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南乡子·秋暮村居》),灯火闪烁下,词人却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种如梦似幻的无可奈何,所悲悼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的情愫,更是人世间易破灭的一切美好事物。词人并非不认识路,而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时代将走向何方。这是对人世的深层思索,对人生的深层感悟,这是有历史感的失望与惋惜情绪。辞章的至高境界,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领悟。词人将冲破自我,把捕捉到的小我转瞬即逝的慨叹情愫融入到悠远深沉的古今兴亡之中,化作一股永难磨灭的对浩渺宇宙、茫茫人世的沧桑感——这是纳兰词真情挥尽、必然而至的妙境,绝非凡夫俗子雕藻强求所能望及。

4.憧憬光明之灯——依稀可见

郭英德在《痴情与梦幻:明清文学随想录》中写道:“在明清文学中,流荡着两支基调。一支是执著现世、缠绵悱恻的痴情;一支是俯视尘凡、超旷空灵的幻梦。痴情不是痴迷,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挚爱;幻梦不是幻灭,而是一种寻幽探冥的思索。理想的破灭,使痴情转化为幻梦,幻梦融注着痴情。”④纳兰性德的痴情让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压抑、悲愁。然而,人的生命本性又都是向往自由、美好的,这使他撑开精神的自我,去开启一扇舒展苦闷的小窗,营造一个虚幻的世界,让自己可以在其中自由地抒怀,自由地感慨,而灯意象作为独特的象征物自然贯穿于其间。“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如梦令》),人世间的遇合际会,有时只是匆匆一顾,便永远消失,不可复得。而在多情的人心上,却如一盏明灯,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永远的美丽。极限状态下的生命最美丽,极限状态下的爱情最珍贵。日常的忍耐、屈辱、含垢,无尽的磨炼与淬洗都是为了这一刻。在这些词句中,“灯”已经作为了记忆场景的替代物。灯象征记忆,象征已逝的美景。因此,当纳兰性德的灯活在记忆的追思里、怀想里,它的美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就不言而喻了。回首追忆固然使人难以忘怀,但是它到底是过去的光景,是已逝的岁月。词人追忆过去,实际上是为了憧憬和勾画未来。因此,在纳兰词的灯光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依稀可见的光明。“泪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葡萄”(《东风齐著力》),词人所眷恋的,词人所追忆的,词人所不能忘记的就是元宵节在灯下与妻子共语。在这里,灯成了两人相依相偎的见证,成了幸福的道具,是词人满心期待的温暖家园。越是阻隔,词人渴望会合的情感越强烈,越是在现实中深感寂寞,词人对欢聚团圆的渴望越是梦绕千回。灯照亮了词人寂寞的心灵,让他在沉郁里看到了依稀可见的光明。

借着灯光,我们走进了纳兰性德,走进了他的词和内心世界。“重情感的人生则必然会有失败”,“重情感的人生则必然有苦痛”。⑤纳兰词中反映出来的落寞与苦闷,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个人的痛苦,更是关于人生终极价值、终极归宿、终极关怀的痛苦,是一种即使得到了金钱、地位、物质享受和家庭温暖仍然弥漫心头的痛苦,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这种痛苦,使他总沉浸在一种逝而不复返的少年时光中,迫使他无休无止地穷究人生的真谛,追求人生的意义。实际上,他永远不可能得到彻底解脱,不断地把自己投到更大的痛苦之中。但是,正是在这种痛苦和超越痛苦的努力中,他也体会到了些许创造的喜悦、自我力量扩张的喜悦、彻悟的喜悦。他的痛苦,他的喜悦,都借助灯这一意象表达得淋漓尽致。与其说是纳兰性德选择了灯这一意象作为他深沉情感的寄托,倒不妨说是命运选择了他来完善、深化灯意象。因此,可以这么说,纳兰性德用他词中的“灯”这一文学意象,不仅表达了难言之情,也为自己、为时代、为社会唱了一曲深情哀怨的挽歌。

① 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240.

② 纳兰性德.饮水词[M].冯统编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1984.

③ 段启明,汪龙麟.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清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208.

④ 郭英德.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1:2.

⑤ 钱穆.湖上闲思录[M].北京:三联书店,1986:83.

作 者:何晓苇,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周镭,夹江中学教师。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纳兰性纳兰词人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设计师
一个更加完整的印象
词人的职业
《纳兰的雪》
悄悄过去的夏天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爱恨两难说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