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苑长春》的生态视野解读

2011-08-15武汉工业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武汉430023

名作欣赏 2011年27期
关键词:列斯浣熊动物

⊙申 红[武汉工业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武汉 430023]

⊙赵 静[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作 者:申 红,硕士,武汉工业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赵 静,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鹿苑长春》①出版于1938年,是美国作家玛·金·罗琳斯(1896—1953)的代表作之一,罗琳斯创建了佛罗里达边远林区的地方文学。作品获得了1939年美国普利策奖,并名列同年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纵览全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自然的一幅全景图画。小说生动地叙述了裘弟和小鹿的故事,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如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原野林莽、狼踪熊迹、飞鸟起落、暴雨狂风。它召唤着人们的思绪,让人产生一种渴望和想象。

小说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着自然的恩惠。裘弟的父母都是垦荒农,他在大自然这所大学堂的洗礼下成长,与父亲贝尼一同耕作、打猎,关怀自然,乐在其中。

因此,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今天,将其纳入生态视野,在此基础上重新细读作品,体味书中完美的情境交融,不仅能获得非凡的艺术洗礼,还可对当今的生态批评有诸多的观照,如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等之间的生态和伦理意识。

一、生态之学

生态批评是一个新兴的理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开发自然的深入,生态的恶化更是有增无减。值得高兴的是,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这种情况,并且着手解决,生态批评应时而壮大。

生态批评是一个庞杂、开放的体系,兼具文化和文学批评的性质,发源于西方。“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这一术语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也是美国第一位“文学与环境教授”,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Cheryll Glottelty)给出了较为广泛的生态批评内涵:“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②“简而言之,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物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正像女性批评是从性别意识的角度来考察语言和文学,而通过阅读文本,马克思主义批评给予人们生产方式和经济等级的认知理解一样,生态批评按地球中心的方法来进行文学研究。”③

在这里,美国生态哲学家罗尔斯顿(H.Rolsdon)的生态整体主义哲学颇具现实关怀性,因为它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重。罗尔斯顿在继承利奥波德(Leopord)的大地伦理理论的前提下,天才地把“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动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当做最高利益和终极目的。④

这里的整体,根据英国生态思想家马歇尔的观点,可大致理解为:个人是社区的一部分,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是人类的一部分,而人类是生物社会的一部分,最终是更为广阔的存在共同体。⑤也就是说,无论人们现在生活在哪里,无论他看似与自然离得多么遥远,但他始终是自然的一部分,始终和自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对此,鲁枢元进一步阐释说,广义的生态包括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以人的内在的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⑥。当然,我们在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各自系统的独立价值,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容分割的有机性整体。鲁枢元饱含深情地说:“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应当受到尊重,甚至大自然中的一切,包括山脉、河流、天空、大地在内都体现了宇宙间一种神圣的和谐,它们的存在都应当受到尊重。”⑦

二、和谐之道

在《鹿苑长春》中,作者叙述了很多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有和谐的,也有不和谐的。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个体对自己欲望的不同处理。根据王诺的见解,欲望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为了生存下去而产生的欲望,这是基本层面的;二是为了满足欲望,人必须努力去劳动创造并占有物质资源,这当然也会在另一方面发展了人自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三是难填之欲壑。

简而言之,合理的欲望一方面可以满足人发展的需要,推动人与文明的前进,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因为欲壑难填,则可能将这种欲望推向了一个极端,给自然带来很大的破坏,从而造成生态危机。这样就会如波德莱尔描述的那样,人类过分的欲望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怪物”“,用有力的带弹性的肌肉把人紧紧地搂压着”⑧。

裘弟作为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对身处的自然充满了好奇。当裘弟首次独自在自然中自由游荡的时候,美丽而神秘的自然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惊喜,让他留恋其中。在他接触一泓清凉的泉水的时候,“一阵突发的愉快感攫住了他”“,使他感到浑身舒畅”“,幽暗的山谷好似伸出它凉快的手掌在抚摸着他”。不仅是泉水,森林中任何事物,不管是“阳光和细沙”还是其他,都会让他感觉自己“像一棵幼苗似的吸收着那的细雨”,陶醉不已。“蔚蓝色的四月的天空和棉花似的白云在旋转。男孩、大地、树木和天空浑然交织成一体。”这种洋溢的生态美“是充沛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交流融合、协同合作的关系透露出内在的‘神性’,焕发出美的光辉”⑨。

某次,当贝尼与裘弟一起“偶遇”鹤舞的时候,父子二人都被深深地吸引了。“夕阳斜照在那些白色的躯体上,投下了玫瑰般的色彩,就像是一群用魔术招来的鸟在神秘的沼泽上翩翩起舞,锯齿草和它们一起摇曳,清浅的池水跟着它们一起波动,就连大地似乎也在它们足下震颤。斜阳、晚风、大地和天空,好像都在和鹤群一起跳舞了。”在这里,动物和人的关系,完全是水乳相融,丝毫不见间隙。虽然贝尼为了家庭的生存,也会捕猎,但绝不会滥杀。有次裘弟和父亲一起出猎,看见黑熊在吃叶子,贝尼就不开枪,并告诫儿子说:“你长大了可不要像福列斯特兄弟们那样,不是为了要肉,而是为了取乐。”即使贝尼曾被那条眼镜蛇咬得几乎死掉,他依旧认为,“即使那咬我的响尾蛇,也是因为我先惊吓了它,它不过是自卫罢了”。如此能从动物的视角出发,而不固守人类中心主义的做法确实难能可贵。也正是这种心态,才能使得一家人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过着美满的生活。

贝尼等人在这里,代表的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他的欲望,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并且他能深切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美丽。裘弟作为一个孩子,继承了父亲的心志,无疑是一种希望的象征,也代表着作者美好的期望。

三、不谐之音

福列斯特兄弟们对待自然和动物的观点,可以说是和贝尼恰恰相反。一起去狩猎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一头缓缓涉水的熊,福列斯特兄弟执意用一颗子弹杀死它,因为他们有枪,所以“高兴放枪就放枪,他们是不管猎物有没有用的”,完全为了图一时之快感。当一群饿狼偷吃了福列斯特家的小牛,福列斯特兄弟毫不犹豫地要下毒药,而不会想到“把小牛咬烂是它们的天性。它们饿了。下毒却是不自然的。这是不公道的斗争”。他们更不会想到,自己拿着刀枪走进大自然捕杀动物,和这些饿狼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为了生存,动物也是一样。不同的是,福列斯特兄弟认为自己是“高贵”的人类,因为他们有枪,能对自然万物任意取杀,巧取豪夺。

在福列斯特兄弟中,雷姆的脾气最为暴躁,对待自然也最为冷酷残忍。在他的思维中,动物只是枪管下的猎物,只是供人食用和戏弄的对象罢了。因此他可以毫无怜悯地逗玩一只受伤的幼熊,捅它的肋骨,“然后又一棍打翻在地,使它痛得尖叫起来”。因为他站在“强者的位置,因此他可以“高兴怎么干就怎么干”。在福列斯特兄弟心里,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动物也是一种生命形式,同样是这个星球上的主人,甚至比他们更早地生活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大地上。这些被他们虐待的动物,和他们一样,有情感,也有家庭。小说为了表达这种思想,花了很多的笔墨去展现。如:“一只母浣熊正领着两只小浣熊走下来,到了石灰石的水槽边。那母浣熊小心翼翼地在一连串的水槽中摸鱼,而且先从较高的那个水槽开始……两只小浣熊中的一只,爬到家畜水槽的边沿上,好奇地朝里面张望。母浣熊啪的一声把它打走,使它脱离了危险……”当母浣熊发现两个小家伙在它屁股后面涉水而行的时候,“连忙把它们拖回岸上。它轮流把每一只小浣熊抓起来,打着它们毛茸茸的小屁股,它的动作是这么像人……”这种溢于言表的亲情,相信在人类社会中比比皆是,在动物中,如此“老牛舐犊”之情,也同样存在。不同的是,它们只是没有人类的语言,但是这种爱,不会因为语言的不同而褪色。可惜的是,福列斯特兄弟们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对这些生命没有半点怜悯之情,更不存在平等对待了。他们的欲望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也不再是局限于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正是这类人,导致了我们目前的生态危机。

同样生活在巴克斯特家族中的草翅膀就对动物抱着平等态度。在他不幸去世之后,贝尼为其祈祷:“上帝啊,你已经造就了他,你使他和野生小动物为伍。你给他一种智慧,使他又颖悟,又温和。小鸟们飞来和他做伴,鼬鼠们在他身边自由地生活。他那可怜的弯曲的手可从来没有去抓过一只母野猫。”草翅膀的存在,与裘弟一样,代表着作者美好的想象,毕竟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当和其友好相处。恰如罗尔斯顿所说,自然“是一切价值之源,也是人类价值之源”。自然有诸多值得尊重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供我们利用的资源,因为它“承载着多种价值”。

《鹿苑长春》在国内的主要读者集中于青少年,这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自然观念。在生态不容乐观的今天,将其纳入生态视野解读,体味这些优美的故事,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沐浴,更能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内省自己的内心,以致和谐。

① 罗琳斯.鹿苑长春[M].李民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文中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②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6.

③ Cheryll Glottelty.What is Ecocriticism[J/OL].Her Lecture at 1994 Western Literature Association,http://www.amazon.com,2004.4.20:1.

④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8.

⑤ Peter,Marshall.Nature’sWeb:An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Thinking[M].London:Simon&Shuster Ltd.,1992:460.

⑥⑦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146,377-378.

⑧ 波德莱尔.巴黎的抑郁[M].亚丁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17-19.

⑨ 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58.

猜你喜欢

列斯浣熊动物
浣熊街的热闹事
浣熊街的热闹事
浣熊爱洗手
最萌动物榜
“表里不一”的浣熊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