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音乐民族化在钢琴曲《平湖秋月》中的体现

2011-08-15唐小木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湖北武昌443002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
关键词:平湖钢琴曲民族化

⊙唐小木[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湖北 武昌 443002]

作 者:唐小木,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表演与钢琴教学研究。

自中国作曲家马思聪在1952年以广东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后,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陈培勋先生(1922—2006)于1952年到1957年间创作的《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五首》就成为早期开拓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代表作品。这五首广东音调钢琴曲分别是:《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和《平湖秋月》。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挖掘广东音乐素材,融合现代作曲技法与个人创作理念,既保留了广东音乐原有的艺术风格,又与钢琴演奏技巧相融合,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趣。其中根据吕文成同名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平湖秋月》则更具代表性。

一、乐曲结构的民族化 钢琴曲《平湖秋月》篇幅不长,作曲家在改编创作过程中,没有对原作进行改动,而是直接采用原曲的旋律,其旋律抒情自然,音调婉转、流畅,一气呵成,描绘了西湖十大美景之一“平湖秋月”那诗情画意的景象。作曲家在安排作品结构时可谓独具匠心:摒弃了西洋器乐曲常用的结构形式,而采用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呈衍展式发展,环环相扣,具有典型的中国音乐思维逻辑特点。核心音调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既保持了原作结构的民族特色,又使全曲具有协同感。乐曲可分为四个部分:起(1—9小节)展现月色笼罩下的平湖远景;承(10—13小节)描绘平湖近景;转(14—22小节)全曲高潮,刻画了微风吹拂,湖面微波荡漾的良宵美景;合(23—25小节)尾声,湖面微波渐平,逐渐恢复宁静。

二、调式调性的民族化 《平湖秋月》在调式上保持民族特色“,音调具有五声性,即音组织的核心是由一个大二度和一个小三度构成的三音小组,调式以此三音小组为基础。但是音调的五声性并不等于单纯的五声音阶,而是指音调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中国乐系中也有各式各样的七声音阶和六声音阶,但在以七声音阶和六声音阶构成的旋律中,仍以五声音阶的音为骨干,旋律依然是以两个三音小组为核心,并围绕它展开。这是中国乐系与欧洲乐系的七声音阶的不同之处”①。该作品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五声性民族调式,采用降D宫体系内的降B羽、降A的调式,调式转换以同宫体系内宫、羽调式交替较多,常常由宫音或音开始,结束于羽音,上五度移宫形成调式转换,这样形成的音乐效果柔和自然,意境深远,符合中国文人追求清淡、宁静的音乐境界。例如:在乐曲“起”段中,其调式布局为:降D宫——降A——将B羽——降D宫——降B羽。这样的调式交替,使旋律发展富有动力,更具表现力。

三、和声的民族化 《平湖秋月》在和声的使用上也颇具民族特色,作曲家在使用传统和声的时候,为了营造民族音乐色彩,大胆地使用了一些附加音和弦、替代音和弦、省略音和弦,使和弦的结构及和声音响复杂化,使作品中的民族特点更为浓郁。例如第9小节中,陈培勋先生巧妙地运用二度叠置的和弦,二度结构的和弦是以大、小二度音程为基础形成的,在应用中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是二度音程叠置而成的各种和弦结构。由于二度结构功能不清晰,音响不谐和,因此只有在特殊音响要求或音乐意境及功能色彩有特定要求时才运用。例如,在第19小节中,该处和弦是属功能性质,应按照降E——降G——降B——降D的配置,但作曲家用降A()音替换降G(清角)。又如,在24小节中的第二拍附加降E(商)音,从而减弱和弦的三度叠置关系,这些附加音和弦的运用不仅没有改变和弦功能,反而因为它概括了调式音级,表现了调式的特征而显得稳定、完美,效果新颖。这样的例子在该作品中还有很多,作曲家采用此写作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民族性内涵。

四、旋律的民族化 《平湖秋月》的主题旋律取材于同名粤曲《平湖秋月》。作曲家在旋律创作时,采用中国传统的叠句手法,进行变形,围绕中心音展开,旋律自由伸展变化。例如:第1小节至第3小节,以合头、合尾的手法,相互紧密衔接;又如第4小节至第6小节,以并头句的方式发展旋律,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民间音乐中常见的旋律创作手法及技巧。第三段结束句与第一段的结束句具有相同的性质和骨干音,形成段落的合尾,使乐句的旋律具有循环结构特点。作曲家追求旋律不同凡响,为了旋律更具民族化特点,在第14至22小节中,采用高声部与低声部旋律相同的写作手法,从而形成不同声部的音色对比;在15至16小节则巧妙运用隐伏旋律的手法,令声部层次丰富,立体感增强,旋律意味淡泊深远。

五、音色的民族化 用钢琴这一西方乐器载体体现浓郁的中国音色,陈培勋先生可谓匠心独运。在乐曲中,他模仿了扬琴、琵琶、古筝、箫等多种传统乐器的音色。如第1小节至第9小节,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的音流模仿扬琴音响效果柔和地出现,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轻起涟漪,展现出一幅笼罩在皎洁月色下的西湖美景,宁静迷人,景色平和。继而在扬琴伴奏下,飘来模仿古筝奏出的华丽而清脆流水般的旋律,仿佛晚风轻拂平湖玄奇微波,湖面波光闪烁。因此在弹奏这段旋律时,手腕要顺着旋律的方向平移,突出旋律音,使每个音符的音质晶莹透明,手指在触键时,手指贴键,使旋律的歌唱性得以充分展示。“起”乐段最后一小节的琶音和弦,像琵琶的扫弦,弹奏要果断有力。乐曲第二段,即“承”乐段,犹如走进平湖,凉凉的夜风伴着洞箫,深沉柔和的声音悠悠吹来,显得空旷而深远。乐曲结束时的尾声意境空明悠远,右手的颤音响起,似箫的颤吟,弹奏时应表现出箫特有的气息震颤感。

六、气韵、声韵的民族化 “中国音乐讲究‘气韵’,‘韵’是音乐风格的外部表征‘,气’是音乐风格的内在含量。‘韵’通过对音乐的每一个基本要素——单个音、节奏、力度等进行艺术处理,使之品高味隽,余韵无穷。‘气’则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确是决定音乐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气贯才能韵足。”②

钢琴曲《平湖秋月》的音乐基调平和,典雅的神韵自然灵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清新优雅的格调,均显现出深邃的民族精神和气质,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虚“”空”境界。因此,在演奏该作品时,应做到气韵相结合,二者合为一体,表现出作品余韵无穷的特点。如第10小节至第13小节,旋律移至左手演奏,由于此段旋律气息悠长,因此要注意句子的呼吸,左手在弹奏时动作可以夸张一些,下键的速度要慢一点,这样才能使旋律气韵更为深远。

声韵犹如说话的语气,每个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声韵,音乐也是如此。“中国的语调一音多意,即并不是所有音的波动都是一样的,因为在乐句中有的音是实的,有的音是虚的,有虚实两种状态。”③钢琴曲《平湖秋月》中有很多旋律中夹带着华彩,这种淡泊而意蕴深远的对位风格令声部层次丰富,立体感增强,中国特色的声韵显而易见。因此,研究好虚实的触键方式,将气息与声韵融会贯通,此曲才能雕琢得玲珑剔透。

钢琴曲《平湖秋月》通过陈培勋先生的精心写作,将看似简单的旋律改编后,使其音乐形象更加丰富,充满诗情画意,音乐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是中国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陈培勋先生在挖掘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从中国人的音乐审美习惯和审美爱好出发,勇于突破与创新,大胆地探索与实践,积极地有选择地吸收外来作曲技法,不断探求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道路。他的创作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将中国民间乐曲的传统曲调与西洋乐器完美的结合,通过对中国民族乐器音色及技法的模仿,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上,把民族音乐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走出一条中西结合的自由之路,开辟出中国音乐创作的新天地。

①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②③ 周青青:《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

猜你喜欢

平湖钢琴曲民族化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卓越平湖晴翠售楼处
吟荷
谁的蛋
夜的钢琴曲(六)
网剧《平湖往事》开拍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作曲民族化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