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天上见》:跨越时空的思念

2011-08-15高媛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北京100024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
关键词:蒋雯丽布娃娃小兰

⊙高媛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 北京 100024]

作 者:高媛媛,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讲师。

《我们天上见》这部自传式电影是著名演员蒋雯丽导演的处女作,也是她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曾荣获2010年第14届韩国釜山电影节“最受观众喜爱大奖”、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也是釜山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新浪潮”单元的中国电影。

“这个故事是关于我童年的一些记忆和幻想。我叫蒋小兰,君子如兰,是姥爷起的名字,他最喜欢兰花了。我出生的时候,正好是‘文化大革命’。爸爸妈妈因为政治原因,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去了新疆劳改农场,把我留给了姥爷。小时候我特别恨我姓蒋,因为‘蒋介石’在那个时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阶级敌人,是小朋友眼里最大的坏蛋。我真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跟姥爷姓唐,哪怕被叫成糖浆、糖稀、糖葫芦也好……”细腻的开场,柔和的女声,把观众带入那段童年的回忆。阴雨绵绵的天气,水彩画一样的背景,南方的天气总是让人沉浸在一种思念的气氛之中。因为父母远在新疆,小兰和八十九岁的姥爷相依为命,影片以第一人称的叙事回忆作为引导,反映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里这对老少的平凡生活,那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反映出了亲情的可贵、人性的温暖、时代的变迁,直到姥爷终于老去,小兰默默地望着姥爷远去的棺木,总有一天,“我们天上见”,再续美好的亲情。影片通过记录小兰的成长,表达了生命的传承和感情的延伸,而这对“祖孙”的原型正是蒋雯丽和她的姥爷。蒋雯丽说:“这是部自传性的故事,是我和我姥爷的故事,讲一个小女孩和老人的亲情,还有那个时代的生活。”

影片中的姥爷是一位老火车司机,是普普通通善良中国老人的代表,一生中经历了国家不同的动荡年代。他在片中的形象几乎完全依靠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来展示:对于孩子撒谎,戒尺代表了严厉的品行教育;费力地给孙女扎小辫、洗澡、做饭表达了对孙女的呵护与亲情;把托人从新疆捎来的哈密瓜分给邻居们并热心为大院居民服务是注重邻里和睦;而按时去小店还账是诚实守信;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仍为乞讨者施舍体现了人际关爱。此外,还有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等等。姥爷的这些品质,令人印象深刻,你似乎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亲人中找到他的原型,丝毫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

当然,影片最感人的还是这一老一少之间的亲情,而姥爷对于外孙女的呵护则成为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情节。淮河地区冬天没有暖气,都是用炉子取暖,在寒冷的冬天里,每天早上姥爷在小兰起床之前都会把衣服拿到炉子上去烘一烘,在炉台上烤热馒头片、挤牙膏、扎小辫……在那个年代里,麦乳精是难得的营养品,姥爷买给小兰喝,从不间断;听说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不去上山下乡,便托人教小兰学体操,买不到孩子想要的体操服,就把游泳衣缝上两只袖子来满足她的愿望。当他得知小兰作为业余队员在体操队受到歧视而不愿意去训练,就在院子里为小兰搭制了一个单杠;为了缓解孩子对父母的思念,替杳无音讯的父母定期给小兰来信,鼓励安慰,从而让她度过了漫长的等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孙女的照顾无微不至,把疼爱与教育化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

——“姥爷,你怕死吗?”

——“不怕。”

——“为什么呀?”

——“活着跟你在一起,死了跟你舅舅他们在一起,两边都是我的亲人。”

——“那人死了以后都到哪去呢?”

——“好人在天上,坏人在地下。”

——“那我是好人还是坏人啊?”

——“帮人做好事,不讲瞎话就是好人。”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这一老一少完全成了对方彼此心灵上的依靠。对于小兰而言,姥爷是她成长过程中一个永远难以忘记的记忆,这种深厚的亲情是她一生的财富。

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她的心灵成长历程又是怎样的呢?在对主人公小兰的形象塑造上,影片中借助一些典型的意象来完成。

意象之一:“雨”,从始至终,影片都是以雨为背景。雨代表着朦胧、愁绪、伤感、思念、飘荡、阴沉、迷茫,既可以表达心境,也可以反映那个时代的背景。

意象之二:“伞”,因为有了雨,伞就应运而生。从片头开始,那把大伞就一直和小兰相伴,影片中撑伞的场景反复出现了十一次之多。小兰撑着伞在雨中行走,在梦中飞翔,坐在淮河岸上眺望远方,影片的画外音表达了她的心声:“这条河叫淮河,是我们国家的第三大河。据说南方和北方就是从这条河分界的。爸爸和妈妈在北方,我在南方,那时候我真盼望自己能飞过这条河,去北方看看他们,那该多好啊。”伞象征着保护、依靠、信赖、安全,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姥爷就像一把大伞一样,给小兰以安全感,让小兰在其庇护下成长,姥爷是小兰永远的依靠。影片结尾时,在飘散的雨中送别姥爷的小兰手中则没有了那把大伞,她失去了情感上的依靠,将要独自面对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

意象之三:兰花,象征着淡泊、高雅、纯洁、长寿、康宁、美好、希望,它是姥爷品质的美好象征。片中姥爷精心培育兰花,尤其是对小兰出生那年买的兰花更是细心呵护,体现出深沉的爷孙之情,也寄托了姥爷对小兰的希望。影片最后,姥爷老了,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衰竭了,就是心脏不肯停止跳动,那是不放心留下小兰一个人而离去。这时的小兰突然间长大了,笨拙地用所有姥爷照顾她的方式来照顾着姥爷。为了让姥爷高兴,为了让姥爷的病早点好,她开始在墙上画兰花,最后把满屋子都画上了兰花,表达了对姥爷的留恋与思念。

意象之四:铁轨与疾驰的火车。影片中的小兰常常独自在铁轨上行走,因为她知道沿着铁轨可以到达遥远的新疆,也就是父母所在的地方。她羡慕别人有父母在身边,可是她不知道遥远有多远,只能站在铁轨上把心里的思念送往远方。姓“蒋”给小兰造成了心理上的不解和失落,她常常因此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奚落,她没有玩伴。那疾驰的火车代表着小兰奔跑的思绪,她渴望着如万花筒般的外面的世界,她甚至在梦中飞起来和火车赛跑,梦想着自己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远离世事烦扰,奔向爱的怀抱。

意象之五:布娃娃。玩具是童年时代最好的玩伴。对于女孩子来说,从小就喜欢通过布娃娃来展示母爱。小兰没有妈妈在身边,平时的话也不多,但她渴望母爱,常常把自己扮作布娃娃的妈妈,躲在衣柜里和布娃娃说话。挨打过后,她会把布娃娃教训一通,实际上是表达自己的反省;思念亲人的时候,她通过和布娃娃的聊天来释放情感,缓解心中的压力;心里困惑时,抱着布娃娃静静地呆着,仿佛就不那么寂寞了。借助这个玩具,表现出孩子在童年时期成长中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

意象之六:梦。影片中,梦也是导演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一个细腻的方式。小兰的梦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亲情的呼唤。“梦是有多种含义的;梦中的各个情节之间并没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梦的材料既包含当日受到的刺激,也包含近期的和远期的记忆表象;有些梦是伴随情感的,而且情感的强度并不弱于觉醒时的情感;梦的情节确实有象征性;梦活动确实是某种‘愿望的达成’”。“梦的来源之一是一种最近发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而直接表现于梦中。”影片中小兰的第一次梦是说谎挨打之后,钻进衣柜里怀抱布娃娃,把它当成自己一样抚慰,轻轻拍打,慢慢睡着了,她梦到自己在广阔的大地上欢快地奔跑,无惧于挫折和打击,表现的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第二次梦是进入体操队后,小兰梦到自己穿上了漂亮的新体操服。现实中她不满于自己作为一位业余学员遭受歧视,渴望受到平等的对待,渴望教练的关心和小朋友之间的友爱,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冷漠和压抑。第三次梦是参加完邻居小翠的葬礼之后,小兰梦到了白天和黑夜,梦到了小翠的意外死亡给她带来的心理阴影。亲眼看到如此亲近的人被送入火葬场的焚尸炉中,给小兰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和孤独感。她内心害怕失去亲人,从梦中惊醒之后她来到姥爷的床前,确认熟睡的姥爷还依然活着。梦境中隐含的表达,也使得这种老少之间的亲情在那个非正常的艰辛年代里显得更加令人感动。

整部影片在一种稍显缓慢却充满温馨与辛酸的过程中发展,就像在欣赏一首节奏缓慢却沁人心脾的乐曲,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沉迷于其中,而影片中透露出来的浓浓亲情又让人感动。影片最后,姥爷离去了,电影没有表现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是用女孩独自站在大雨中默默看着载有姥爷棺材的汽车驶过自己身边的画面来表达着一种生离死别的伤痛。这种极度的克制却又在画面中难以隐藏巨大的悲伤,从而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精神分析心理学引用梦的理论解释文学创作现象,研究作家潜意识在作品中的流露、作家个人心理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直指作家的内心世界:揣摩作品中蕴涵的作家个人的心理情绪,寻求作家个人经历在作品中的印记,挖掘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虚构形象)的深层微妙意图等等。认为作家的创作和儿童游戏一样,都是极其认真地对待幻想中的世界,并且从中获得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在他表达他的幻想时,他向我们提供纯形式的亦即美学的快乐,以取得读者的美感,从而使读者不知不觉走入作品的境界中以角色自居,实现一种自主的审美体验。

这部电影百分之七十的内容都是蒋雯丽导演自身经历的再现,想要表现这段祖孙情的愿望萦绕在她的心头多年了。现实生活中,姥爷已经离开人世,但一直都活在小兰的精神世界中,按照姥爷所说,做个好人,以后在天上仍可以相聚,这就是导演的内心祈愿,她把现实中无法满足的希望,通过影片记录表达。蒋雯丽刻意淡化了许多时代的印迹,却又无法排除那个纷乱时代对于自己内心的触动以及创伤。由于对导演经历及时代背景的了解,观众很容易就与影片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共鸣。影片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稍显压抑却又暗含温馨,与整体时代环境和影片的主题极为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影片将一个女性导演的唯美与细腻展示得非常出色,细节之处的功力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一种怀念而又沉迷的心态中,导演把观众一起带回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中去,感受那个动荡年代中唯一值得回味的暖人亲情。

蒋雯丽是幸运的,她能够通过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一段跨越时空的思念,怀念亲人,回忆过去。虽然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尽相同,我们也无法选择像她那样的纪念方式,但是我们的记忆中都不乏挚爱的亲人,童年的伙伴,亲情伴随着我们成长。在如今纷繁忙碌的工作生活中,现实的生存压力可能很难让人们腾出一块心灵的空间去慢慢回忆与品味过去,去享受和亲人们在一起的那些看似平淡的时光。其实,不管早与晚,都会有亲人离去的那一天,让我们珍惜爱与亲情,多给彼此留下美好而无憾的回忆。

[1][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2]肖佩华.“幸运的错误”——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等文解读[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蒋雯丽布娃娃小兰
小兰的故事
在平淡中流光溢彩多面蒋雯丽
布娃娃
影后蒋雯丽:养女也是我的亲闺女
不得不爱
布娃娃脏了
一个人的镇长
可爱的布娃娃
双面蒋雯丽白天主妇夜晚阔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