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同的“好运” 不同的命运——劳伦斯的《木马赢家》和马克·吐温的《运气》比较

2011-08-15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天津300387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
关键词:吐温赢家劳伦斯

⊙史 怡 田 鹰[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天津 300387]

作 者:史 怡,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田 鹰,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

一位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毁誉参半、饱受争议的文学巨匠,一位是美国人的骄傲,举世公认的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劳伦斯和马克·吐温两位文学大师分别向世人呈现了一个少年和一位军官的不同人生。他们笔下的这两个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迥然不同,年龄也相差甚远,但都有着惊人的好运。然而同样拥有令世人梦寐以求的“运气”的背后,他们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木马赢家》的男主人公保罗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证明了他有“好运”。《运气》则承袭了马克·吐温一贯的幽默与睿智,通篇都在描述一个笨蛋如何凭借“好运”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英雄事迹。本文以研究两个短篇所贯穿的“好运”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同样“好运”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

一、运同命不同 《木马赢家》是劳伦斯晚年创作的较为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木马赢家》讲述的是一个男孩的悲剧故事。男孩美丽的母亲沉迷于自己的虚荣浮华的生活,始终抱怨她自己没有“运气”。父亲没本事,家里钱永远都不够用。整栋房子里都回荡着“要更多的钱,必须要更多的钱”的无声呐喊。为了得到母亲的爱和关心,保罗要证明他很有“运气”,他想通过赚钱来取悦母亲。有一次保罗在家里骑在玩具木马上摇着,并天真地对木马下命令让木马带他去有好运气的地方,奇迹出现了,保罗发现被他骑过的玩具木马能向他透露在即将进行的马赛中获胜马的名字,他把这个秘密先告诉了家里的花匠,又告诉了他的舅舅,并从他舅舅给他的十先令钞票开始赢钱,他为妈妈秘密地赢得了一大笔钱。自此以后,保罗更加猛烈地骑木马,期待“运气”再次降临。然而当心力交瘁的保罗最后一次骑着木马呼喊出赛马胜利者的名字的时候,他重重地从神奇的木马上摔下,走到了年轻生命的尽头。他以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自己的“幸运”。

《运气》是马克·吐温不太被大家所关注的一个短篇小说。小说讲的是在一场宴会上,一位军功显赫的人物,在战役中一夜成名,被封为中将爵士,他的名字犹如英雄一般被人敬仰称颂。正当人们对这位“本世纪军功显赫”的军人进行膜拜时,一位他的故人(牧师)揭开了他的秘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蛋。”此言一出,引出了众多的悬念和猜想,直接引入下文。原来这位牧师在四十年前是这位当时的小兵的教官,这位大人物的本名是史科比士。因为天生愚钝,比别人各方面都差,教官(牧师)对他极为同情怜悯,试图为他补习帮他通过考试。最终他顺利地通过了所有考试,并取得了第一名。也因此,教官(牧师)感到“罪恶感的啃噬”,是他让一个几乎愚钝到家的人,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并得到了走上战场的机会。在战场中,史科比士不断晋升“,踏着前面倒下的尸体,不断地往上晋升”。后来,上校阵亡,盟军也已经准备撤离了。在与一股俄军的遭遇中,他竟然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好运”,把自己错误的指挥演变成神勇的战略,使自己和盟军反败为胜。他也因此而闻名被授勋,获得了“作战天才”的美誉。

小说结尾处,劳伦斯和马克·吐温为各自男主人公安排的命运截然不同。保罗最终从木马上摔下来,在病榻上死去;军官则延续着他的好运,受万人敬仰,成为永恒的英雄化身。

二、导致不同结局的原因 同样拥有令人惊叹的“好运”的两位主人公为何却有如此迥异的命运?不可否认的是,作家绝不可能将某个结局硬加在他笔下的某个人物的身上,不然那会导致作品乃至作家的彻底失败。小说人物的命运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两个男主人公的不同结局,是由他们各自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原因造成的。

《木马赢家》中启发保罗追逐“好运”的人是他的母亲。当保罗问母亲为什么他们家是家族里最穷的时候,母亲回答说“:这是因为你爸爸没有运气。”孩子幼稚地问道“:运气是钱吗?”母亲回答说它是让你有钱的东西。孩子追问运气是什么,母亲接着说“,就是让你有钱的东西。要是你有运气,你就有钱。所以,生来有运气比有钱更好些。要是你有钱,你会花完它们,可要是你有运气的话,你总会赚更多的钱”。可以说是保罗对妈妈的爱导致了保罗对运气的近乎疯狂的渴望,这一点从保罗给妈妈过生日匿名送钱就可以证明。是他的叔叔奥斯卡给了他开始赌马的钱。保罗的合伙人是园丁巴萨特,他激起了保罗对赌马的兴趣。在众多成人的诱导和影响下,保罗几近疯狂地赌马,想赢钱。他认为只有通过赚钱才能换回母亲的爱和关注,唯有金钱才能满足他妈妈的虚荣和愿望。但是钱买不来母爱,钱更无法挽救生命走向终点。劳伦斯通过人物的异化,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现代文明的顽疾:金钱主宰一切。最宝贵的亲情也要受到物质主义的侵蚀和威胁。他向人们呼吁“:我们要做的就是摧毁世界上一切虚假的无生命的联系,尤其是基于金钱的联系。”

英雄的形象在某些情况下也是靠一种运气。在《运气》中,尽管那位年轻有为的军官被牧师形容为彻头彻尾的笨蛋,但是他除了有运气,不能忽视的是,还有他的勤奋。如果没有承受住关于恺撒填鸭式的集训,他如何能在考试中备受赞美;如果没有在数学这门弱项上的恶补和练习,他也不可能取得第一名。诚然,这位军官在日后的戎马生涯里时常与“运气”相伴,并总能“化险为夷”,但这一切的取得并非“投机”,都与他肯下苦功和把握机遇是密不可分的。这位“近乎是神的人物”后来的晋升以及无数的功勋和成就,除了归因于他的“幸运”外,更有社会因素的影响,是被蒙蔽了的世人的盲目崇拜和追逐把他神化并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就这样,他凭借着惊人的“运气”和众人的“推波助澜”,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将军。

三、现代寓言与启示 从形式上看,《木马赢家》和《运气》都符合寓言故事的短小和简练,用词简单易懂。《木马赢家》短短不足六千字,却将母子亲情的丧失以及人们对物质的贪婪欲望和极度沉迷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两篇文章的开头虽然没有使用传统的“很久很久以前……”,但他们的开头却有惊人的相似。如《木马赢家》的首句“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天生丽质但是运气极差……”;又如《运气》中“我不说出这位军官的真实姓名,姑且称他为亚瑟·史科士比爵士中将吧……”

从写作技巧方面来看,两位作者都运用了辛辣的讽刺手段。劳伦斯把一个天真稚气的孩子投射向为金钱而战的成人世界,悲剧的结局是必然发生的。一个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子本该享受最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时光,但保罗却为金钱和缺失的母爱所困。他时常受到房子里传出的“必须有更多的钱,比以前更多,更多……”奇怪声音的折磨,他把自己变成了一部疯狂赚钱的机器。天真无邪的保罗和视钱如命的母亲的对比是作者精湛反讽的充分演示。马克·吐温笔下的将军身上的勋章和奖章,强烈地讥讽着他的每一次错误和愚钝。“看看他的胸前,挂满了各国颁发给他的勋章。其实,那每一个勋章的背后都是每一次愚蠢的记录。但是把他们都放在一块,就变成了这个世界所能加之于一个天生幸运之人最好的礼物了。”马克·吐温通过知情者的揭发,无情地撕毁了一个被人们神化了的人物的面纱,也是对所谓的庆功会主人、客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参与者的极大讽刺。

从内容上看,寓言通常会用童话里常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来铺陈展开,表达深意和启示。《木马赢家》的小男主人公保罗幻想着骑着木马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猜中赌马的结果,为母亲赚钱。保罗虽然是赌马比赛中的赢家和所谓的“幸运儿”,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个失败者,输掉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又耐人回味。《运气》则描述了这位军官毕生都有“好运”相伴,在战场上和战场下的一次次离奇的胜利直至成功。

两部小说的故事剧情安排乃至结局都令人感觉难免有些夸张,但这些激烈的起伏和突起的变故,反而证实了作者放大现实、批判现实的良苦用心。《木马赢家》和《运气》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完成了启示、警世的升华。

《木马赢家》和《运气》以凝练、简单的风格,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两位作家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注。在当今社会,这两篇小说仍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保罗母亲以及叔叔所代表的虚伪中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金钱的追逐,仍旧是当下许多世人的典型刻画。无论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稳步前进,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在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整个社会。劳伦斯和马克吐温的这两个经典短篇以锋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教训,向后人敲响警钟,引起人们对人类自身生存目的的思考。

[1]劳伦斯.草堆里的爱情[M].戴景海、旭译.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

[2]马克·吐温.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马克·吐温集[M].高翔编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吐温赢家劳伦斯
失败的爱情有赢家吗?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他者与自我重构:劳伦斯《羽蛇》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另一个自我”:劳伦斯人物美学一探
滑稽透顶的“疯子”
王子与贫儿(上)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赢家等
看画
马克·吐温与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