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王尔德对人性灵魂的塑造

2011-08-15高昊欣上海杉达学院上海201209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
关键词:王尔德女巫肉体

⊙高昊欣[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 201209]

作 者:高昊欣,硕士,上海杉达学院讲师。

纵观文学艺术的发展史,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爱情的歌吟。童话以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作为其源头,也承载着人类对爱情的讴歌。在艺术童话的时代,爱情题材被倾注了更多的个性气质,其中王尔德的《打鱼人和他的灵魂》就是这样精彩的艺术童话。《打鱼人和他的灵魂》讲述的是凡人与小人鱼的爱情题材,在作家的笔下,这一题材焕发了新的活力。王尔德还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观点:肉体的爱是纯洁的、至上的,而灵魂却是世俗的、堕落的、罪恶的。

一、《打鱼人和他的灵魂》内容概述

童话《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打鱼人出海打鱼,在捕鱼过程中捕到了一条美丽的小人鱼,并且爱上了她,小人鱼拒绝了他,说人鱼是没有灵魂的,只有他送走灵魂才能与她相爱。打鱼人最后在女巫的帮助下送走了自己的灵魂,和小人鱼在海底过着幸福的生活。打鱼人被驱逐的灵魂在外面沾染了很多恶习,虽然智慧和财富没能诱惑打鱼人,但是那个会跳舞的人间女儿的小白鸽似的小脚却激起了打鱼人的强烈兴趣,他随着灵魂去看了,却被灵魂欺骗了。打鱼人求助于女巫将他的灵魂驱走,可是灵魂一辈子只能被驱除一次。打鱼人回到海边,连着呼唤小人鱼两年,小人鱼也没有出来见他。灵魂请求回到打鱼人的心里,可是打鱼人的心已经被爱填满,灵魂再也进不去了。大海里起了很大的一声哀叫,小人鱼躺在打鱼人的脚下死了。打鱼人甘愿抱着小人鱼的尸体一起被海水吞没,他的心碎了,灵魂就找到一个入口进去了。他们被埋葬在一个不能生长香草的地方,一年后他们被埋葬之处开出了美丽的神奇的白花,从那以后这个地方的角上再也长不出任何一种鲜花来。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小人鱼代表的是肉体的爱,是纯洁的,而灵魂却是让人堕落的。王尔德在他的作品《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也曾经表达了自己对灵肉的独特观点,他说:灵魂包藏着动物的本能,而肉体却有超脱凡俗的时刻。感官能趋于精炼,理性却会退化。

二、文本结构分析

结构主义属于语言批评的一种类型,所重点强调的是将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对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潜文本。通过对潜文本的考察可以切近叙述者内隐的意图和价值,也可以将考察潜文本的过程当做是不断超越作者控制,寻求真相的过程。对王尔德的《打鱼人和他的灵魂》进行阅读分析,就可以发现文本下的潜在内容。

1.打鱼人的故事 打鱼人是文本中的核心人物,他的故事线贯穿了整个文本。王尔德将打鱼人作为了主要的叙述对象,或者叙述中的在场者。与他人的故事线有交叉部分,叙述文字占全文95%。

2.小人鱼的故事 小人鱼在文中仅有两次短暂的出场以及一个无比仓促的谢幕,叙述者留给了我们大量的空白。第一次小人鱼与打鱼人邂逅,在全文中只占了8.3%的比重,作者用了最华丽的色彩和最温柔的笔触描写了人鱼的美丽外形和动听的歌声。第二次是迎接打鱼人,在全文中占了0.2%,拥吻了打鱼人后带他沉入海里。最后一次描写就是人鱼的死亡,仅占全文的0.9%。

3.女巫的故事 女巫在这篇童话中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占全文的16.2%。王尔德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女巫的魅惑力。她以巫术和美貌不断诱惑着打鱼人,在上帝的拯救下,打鱼人才逃此劫难,没有沦为女巫的俘虏。她比小人鱼的性格更加丰满,同样也喜欢打鱼人,但她是邪恶的美。

4.灵魂的故事 灵魂参与的叙事篇幅有8814字,占全文63.1%。在这篇童话中,灵魂的故事也是最令人费解的。灵魂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小人鱼对打鱼人说:如果你肯送走你的灵魂,那么我就会爱上你。灵魂被送走后,就再也进不来了。没有心的“灵魂”在世间游荡时做尽了坏事。这几个例子都说明了灵魂的存在给追求美和爱设置了障碍。王尔德认为每个人灵魂中都有怀疑主义,也就成了负担。这篇童话中所说的灵魂显然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幽灵、鬼魂,而是人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精神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它一方面能使人更好地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另一方面在人和最单纯的快乐及艺术化的空间上设下了重重阻隔。

王尔德在灵魂的故事中运用了“三段式”的传统套路,凸显了“人间女儿的脚”所具有的神奇魅力。灵魂对打鱼人的前两次劝诱在灵魂的故事中占据了近乎一半的比重,“人间女儿的脚”怎会有如此的魔力使打鱼人怦然心动呢?打鱼人的审美取向是非常模糊而且形式化的。打鱼人要逃离尘世的庸俗喧嚣,拥抱美好的殿堂,但是终究没有隔断与世俗的联系,被人间女儿的脚吸引了,可以看出,王尔德的作品使传统的童话中所包含的智慧、善良都显得苍白无力。

5.神父的故事 神父在这篇童话中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对打鱼人抛弃灵魂进行劝阻,占全文的6%。另一次出场共有644字,占4.6%。在这一部分中,王尔德并没将神父作为传统童话中的大反派来处理。顽固得像石头一样的神父被这对情人所感化,并为他们祝福。童话的结尾让我们又陷入了浓得化不开的悲哀和永远填补不上的空虚之中,这种殉道式的死亡本身就有着一种悲剧美学的意味。

三、通过细节对人性灵魂的分析

童话中这样一个细节我们不能忽视,灵魂在被送走前,并没有恶习,他要求打鱼人将心给他,打鱼人说:“要使我把心给了你,我拿什么去爱我的爱人呢?”

灵魂说:“这个世界很残酷,你多存点好心吧,把你的心给我,我害怕。”打鱼人拒绝了灵魂的要求,和人鱼沉到海底去了。王尔德仿佛是将灵魂塑造成了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得不到关爱和教育的孩子,怀着恐惧来到了人间,对世界充满了恐惧,也沾染了很多恶习。当它受到打鱼人的痛斥时,它说:“你从前把我送到世界上去的时候,并没有给我一颗心,所以我学会了做一切事。”文章中灵魂反复地强调之所以作恶是因为主人将它抛弃时没有给它一颗心,因此作者在肯定了打鱼人对爱付出的同时,也对他抛弃灵魂有一丝指责的意味。

当打鱼人受到灵魂的诱惑去看人间女儿的小脚时,再次回到海边呼唤人鱼两年,人鱼也没有见他,最终他宽恕了那个曾经作恶多端的、导致爱情悲剧的灵魂。当打鱼人愿意让灵魂回到他的心中时,灵魂却进不去了。在打鱼人抱着小人鱼的尸体,并吻着她冰冷嘴唇的时候,灵魂找到了入口进去了,因为他的心是因充满爱而破裂的。一个没有灵魂的自然人的存在是不完整的,这里的“灵魂”也不再是那个堕落的灵魂,而是经过升华的最高贵的灵魂。

小人鱼在故事中象征着肉体之爱,但是有一些细节并没有做明确的交代,如:她与打鱼人婚后在海里的生活,打鱼人到海边她不出来见面,这些描述比较含糊,给读者留了一些悬念。抛弃灵魂的打鱼人和小人鱼的肉体之爱是幸福的,但是小鱼人也存在着偏执,即对人类灵魂持全盘否定的态度。通过对小人鱼的灵肉观描述可以看到王尔德的人性灵魂观的一个侧面,王尔德是十分矛盾的,他深知没有灵魂的人格和爱情是不完整的,因此他安排小人鱼死亡。

文本中,神父说人鱼族是该诅咒的,小人鱼是被上帝杀死的,这明显是他的一己之见,没有说服力。当打鱼人允许灵魂进入身体的时候,小人鱼的爱情理想也就完全破灭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一个象征符号,说明作者不相信人性的灵魂,拒绝了灵魂。最后作者又回归到理性,让灵魂重新回到了打鱼人的心里,不再流浪在世界上了,有心的灵魂和人类肉体的结合才是王尔德的最高理想,但是这种结合是在一颗破碎的心中进行的,是一种个体生命已经消亡了的、被升华的理想人格的象征,这在世俗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也表达出了作者的绝望之情。

王尔德人性灵魂观是始终坚持着与肉体的完美统一,这也是王尔德的终极理想。在他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上充斥着虚伪的道德和丑恶的人性,因此,他在深恶痛绝的情况下甚至喊出宁可不要灵魂,也不要虚伪丑陋的灵魂。清教道德和社会礼法尘嚣日上的情况下,当靠着种种卑劣手段夺取政权的统治者道貌岸然地宣扬礼法时,王尔德才是维多利亚时代最虔诚的清教徒,也是人类高尚灵魂的捍卫者。

综上所述,《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是一篇存在着种种疑点和悖谬的作品。在作品中,王尔德赋予了他自己想赋予的许多思想,它不仅仅是童话,也是一个外在世界中的缩影,是一个完整的预言。文本中的打鱼人放弃灵魂,最终灵魂回归的这一艰难过程,灵魂因为爱而得到了提升。《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之所以非凡,不仅在于它高超的讲述,也在于动人的语言及唯美的风格,也融入了作家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对人性灵魂的美好追求使王尔德的童话内容和创作形式不断创新,同时也拓展了童话的内涵和外延,使人们在丑陋中发现了美。

[1]奥斯卡·王尔德.石榴之家——打鱼人和他的灵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张静,杜萍萍.沉重的灵魂——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灵肉观[J].河南大学学报,2007,(01).

[3]张志.试论王尔德作品中的唯美主义与童话的契合[J].扬州大学学报,2009,(01).

猜你喜欢

王尔德女巫肉体
我的诗
珍妮·萨维尔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女巫来过梦里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萌女巫与魔法猫
萌女巫与魔法猫
萌女巫与魔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