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雕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走向探究

2011-08-15刘小龙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

刘小龙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城市雕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走向探究

刘小龙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分析我国城市雕塑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遵循雕塑设计的科学与审美原则,从城市的发展与众人所望的角度,对城市而言“建设精品雕塑以实现雕塑为城市亮点”为目的,从而让城市中溢出更多亮丽的城雕。

城市雕塑;发展;现状;对策

任何东西都有自身出现和存在的理由,从适者生存之道来看,事或物、人都得因时因地而异,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与生存的意义。实际城市雕塑也是如此,也得因时因地而异,如果在城市生存不科学,不合理那就是城市的败笔了,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减少城市生活出现的灾害与环境问题,更好的美化城市,塑造城市的新亮点。

一、城市雕塑的再理解

城市雕塑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城市雕塑这个概念由刘开渠先生80年代初提出,是中国特有的、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在国外一般提户外雕塑,与室内雕塑相对应,但户外雕塑不限于城市雕塑,比城雕的范畴要大。城雕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四类。

二、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现状

(一)已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的雕塑艺术从1949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开始,到现已60年的历史,各地建设了许多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广泛影响的城市雕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4月我国举办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在北京展出,组委会从全国660个城市的近6万件作品中遴选出900多件,最终评选出“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60件,“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提名奖”40件。获奖作品有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刘开渠等作);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组雕(吴为山作)等。

(二)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雕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建设的公共艺术项目,城市雕塑也是“一窝蜂”拥上,出现了包括“深圳牛”“黄河母亲”等一系列雕塑精品。然而,优秀的城市雕塑毕竟少之又少,用艺术爱好者的话表达是“一堆垃圾里也可能有那么一件凤毛麟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陈为邦总结得很精辟:“我国的城市雕塑‘精品少,垃圾多’”。

①观众看不懂,小众化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在2004年“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上,很多观众表示很多雕塑让人看不懂,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建在那些城市里。作为一个雕塑家应遵循“游戏规则”?一个艺术家,自我表现是有限的,雕塑家如果纯粹自言自语,没有对话的对象,就和疯子无两样,我主张创作者与观众互动。”

②盲目照搬西方城市建筑,缺乏民族特色

目前城市雕塑缺乏总体规划,重要公共空间缺乏有力度的城雕作品;城市规划没有为城雕预留空间,目前的城雕仅起补白、点缀的作用,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作品缺乏个性,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方面多有雷同,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缺乏精品力作,代表城市形象的城市雕塑。邹文博士也多次谈到,不少新建雕塑中,客观存在着缺少原创性、互相抄袭、构思雷同以及材质选用不当、工艺粗糙、造型比例失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总体的规划。

③与地方性的城市空间失去联系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脱节,是当下我国城雕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具有公众性的特征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桥梁等它们应和谐一致。如深圳的一组城雕“深圳人的一天”,创意非常好,它以纪实手法塑造了清洁女工扫地、经理打电话等平凡的人物和场景,记录了深圳这座城市的一天。这组城雕放在北京、上海等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合适,只适合深圳这座从无到有的城市。每座城雕都应成为城市个性的一部分,目前绝大多数城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许多城市都建有“腾飞”“世纪”一类主题的城雕,空洞,没有特点。

三、城市雕塑设计的对策

(一)城市雕塑设计应注重艺术性“雅俗共赏 ”

雕塑给予我们不仅仅是触摸、感觉、想象,它是可以阅读的。它们向我们在讲叙一种有别于平常的想法和梦幻,用肢体语汇来诠释一座城市①。城市雕塑要把握环境的特征,及其内在文化趋向,以相适应的材料、风格、形式与主体内容,带有导向性和统帅性的视觉凝聚力,依赖于环境并融于环境,与其构成整个空间协调的统一体。

(二)城市雕塑设计应注重民族性

传统时期城市雕塑景观更多地表现为主题性、纪念性、宗教性,体现了单一性、统一性②。如今,城市雕塑的题材更加广泛,走向并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服务于大众,成为城市日常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③。城市雕塑创作强调视觉美感,但更要具有文化思想和精神情感因素,离开民族时代的大背景是绝对不行的。

(三)城市雕塑设计应体现该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性

特定城市雕塑作品应具特有的地域文化。因此,在抓城市雕塑建设的过程中,从讨论城雕方案开始,到雕塑方案的设计,选定方案放大制作,以及采用什么材料制作雕塑,都应当有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有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雕塑家和环境艺术家积极参与讨论,共同研究,制定出最佳方案。如北京王府井的几组雕塑,它表现的是老北京的民俗生活,《剃头》《京韵大鼓》《洋车》等均是旧京城的风俗人情的再现,勾起人们的怀旧之情④。这样具有该城市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的雕塑才能更贴近该城市人的生活,才能服务于群众。

(四)应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

城市雕塑的发展也面临着全球性挑战,急需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协调。对此2006年建办颁布137号文件中指出“严格大型城雕项目的决策和审批,城雕建设思想上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先进的文化方向。”因人民群众里蕴含着的是中国精神,是东方力量,是时代共流,因此我们在建设城雕的时候要注重“人民的审美标准”。对此,老艺术家吴为山提出了这样一个审美标尺“任何行政指令的标准,学者的权威,都大不过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巴黎卢浮宫前的透明金字塔就是在6万巴黎市民的集体评审后通过的,这既说明了决策者的民主意识,同时也表明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和审美能力⑤。人民公众艺术人民也应具备提建议和选票权 。

四、结论

我国城雕的发展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建筑师、园林师、规划师、雕塑家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来提高城市雕塑的质量。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前,由政府部门出资,合理分配公共基金,将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和职业雕塑家的专家意见综合在一起,共同设计出最适合人们居住的美观、实用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往只是将城规和城建的意见结合。我们要站在世界坐标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城雕打造一条“亮丽的希望”之路。

①易中天.永恒的偶像——关于雕塑[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09-02.

②郑宏.世界城市雕塑景观发展趋势[J].装饰,2003(127):34-35.

③施梁.对当下城市雕塑的几点看法[J]美术观察,1998(11):14-15.

④潘绍棠.景观雕塑[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

⑤王勇.当前城市雕塑的几点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1):84.

刘小龙,男,汉族,1983年出生,湖北来凤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现为湖南科技学院美术系教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
巨型雕塑
闻一多像(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雕塑的说教与雕塑的煽情
自然雕塑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瑞士城市雕塑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费城城市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