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雅与通俗兼顾
——谈谈普通高校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编写的选材

2011-08-15蒋娟全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通俗高雅普通高校

蒋娟全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00)

高雅与通俗兼顾
——谈谈普通高校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编写的选材

蒋娟全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00)

公共声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艺术文化修养,与专业声乐教学有所不同。因此,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编写时,必须要根据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特质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选材,既要体现一定的艺术性(高雅音乐),又要体现一定的通俗性(通俗音乐),二者缺一不可。

选材;通俗音乐;高雅音乐

当今提倡高雅音乐进高校,这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其情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大学生成为高雅音乐的使者,有利于高雅音乐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通俗音乐,尤其是通俗歌曲大多是描写青年人的生活状况,反映青年人的心声,能引起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通俗歌音乐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甚至是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都是普通高校公共声乐课教材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一、高雅音乐

对高雅音乐的界定,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界定标准:有的认为高雅音乐就是严肃音乐或古典音乐;有的认为高雅音乐指的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以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音乐作品等,众说纷纭。“高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高尚,不粗俗的意思。笔者认为,高雅音乐应该是指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审美价值,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养,旋律优美、寓意深刻、经久不衰、百听不厌的经典音乐。如中外民歌、中外艺术歌曲、中外歌剧、中国戏曲等都属于高雅音乐。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和教育部关工委联合举办了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在校园中引导学生高雅的艺术品位,从多方面入手,潜移默化地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我国著名作曲家石夫建议:大学应经常引进高雅音乐,以帮助大学生提高音乐鉴赏水平,使他们懂得低俗与高雅的区别、美和丑的区别,认识到时代精神的真正含义;李岚清副总理用了两年的时间把高雅音乐送进了50多所普通高校,他把高雅音乐比作是青年大学生的“主食”,是提高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艺术文化修养和创造精神必不可缺的主要精神粮食;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严宝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德文研究专家,音乐理论家,曾翻译过席勒的《欢乐颂》,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最早传播贝多芬音乐的人之一。严教授认为:高雅音乐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连做人也不会做庸俗的人,高雅音乐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听赏音乐,还教会了学生怎么做人,这对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严老还认为高雅音乐进高校是培养多学科交叉,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2006年9月22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面向全国直播的教育部2006年第21次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的官员向全国通报了200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实施计划,以歌剧、芭蕾舞、交响乐、民乐、京剧、话剧、民族歌舞等为主要演出形式,引领高校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的深切期望,也反映了广大莘莘学子的热切期待。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校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中外民歌、中外艺术歌曲、中外合唱歌曲等高雅作品。

由此可见,高雅音乐进普通高校课堂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大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需要,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可是,由于教材的缺乏、不规范,任课教师对高雅音乐的选择随意性较大,不一定能精选出真正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公共声乐选修课只有2个学分,而高雅音乐中优秀作品数不胜数,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在短时期内任课教师如何才能把高雅音乐的精髓带给非音乐专业的公共声乐选修学生,取得教学的成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些都是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编写对高雅音乐进行如何筛选所要考虑的问题:

(一) 要做到“精选”

高雅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民在千百年历史中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形成的思想感情体验和表达手法的结晶,它代表了一个群体或某个体在某个历史阶段最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经久不衰,流传千古。高雅音乐中优秀的声乐作品数不胜数,涵盖范围也极其广泛,把所有的作品都编入教材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在编写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选材时要做到“精选”,既要精挑细选,好中求好,又要选出少而精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如中国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外国的艺术歌曲《鳟鱼》《乘着那歌声的翅膀》等,都是高雅音乐中的经典的之作,对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艺术文化修养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要做到“深掘文化内涵”

在以音乐为本体的前提下,应把歌曲学习与相关文化学习联系起来,挖掘蕴含在音乐作品中深刻的内涵及文化。高雅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不断积累、沉淀而成,它不仅代表了一个群体或某个体在某个历史阶段最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也蕴含着当时的社会、历史、人文等文化。因此,在编写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时要做到对所选的每一个作品都要深深地挖掘其蕴含的宝贵文化。如此才能便于大学生将音乐作品置身于当时的整个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加以认识,多维度、多元化,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去看待和分析,有利于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要做到“难易度适中”

普通高校公共声乐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人生观和世界观正趋于成熟、并具有一定专业文化知识的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但他们绝大多数不识谱,不懂发声技巧和歌唱技巧。因此,在编写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时,应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该深的内容要挖透,该浅的内容不能太专业化,一分为二,要做到易中有难,难中有易。比如说歌曲演唱实践部分的作品,就应该选择一些易学、易唱、篇幅短小、演唱技巧难度较小的作品,学生学起来容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就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内涵丰富的作品,有益于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构建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二、通俗音乐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解释,通俗音乐(P o p u l a r music)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高雅音乐,也称流行音乐。通俗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很快就传遍了世界各国。它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其中通俗歌曲具有生活气息浓郁、音域不宽、易于传唱、抒情自由等特点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其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心理与感官能力的刺激,是对某一经验的体验。自改革开放以来,通俗歌曲已走进千家万户,广泛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年一代(包括大学生在内)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

过去学术界有很多人认为有的通俗行音乐不健康、消极堕落、表演方式疯狂等,担心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不能引进学校的音乐课堂。不可否认,通俗音乐中确实有不少糟粕,不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但也不乏优秀之作。通俗歌曲是当今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流行文化之一,具有通俗美、情感美和时尚美,①符合为当代大学生的特质,为大学生抒发激情提供了重要渠道。优秀的通俗歌曲承担着人文启蒙、认为关怀的角色,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民族爱国及集体主义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②自从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以后,通俗音乐不仅走进了学校,甚至还被编入了教材,如由郭声健老师主编的湖南省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音乐鉴赏•声乐》中就有大量的优秀通俗歌曲被编入其中;又如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中也有《快乐老家》《同一首歌》等优秀的通俗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笔者认为,通俗歌曲进入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但这种可行性和必需性必须建立在有原则、有选择的基础之上:

(一)要做到“优选”

通俗歌曲中有不少艺术精品,但也存在不少糟粕。在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编写时应该注意选择一些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朗、清晰,歌词朗朗上口,内容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意义,描写亲情、友亲与爱情的及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对大学生的时代感、使命感、情商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要做到“拓宽相关文化”

通俗歌曲之所以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是因为它所描写的内容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和情感等息息相关,容易使人们产生情感体验和共鸣。音乐注重以音乐为本体的同时,应把歌曲学习与相关文化学习联系起来,挖掘蕴含在作品之中美学价值,加强歌曲学习与其它艺术、民族、文化的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歌曲学习不单单是感受歌曲的形式美、内容美,会唱就可以了,而是要感受、理解歌曲里折射出来的文化。③如学习《天路》时,在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西藏的地域风情与民俗文化,甚至是国家修筑青藏铁路时的感人事件及相关知识等。因此,在编写公共声乐选修课教材选材时要做到对所选的每一个作品都要广泛地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大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去探索与之相关的其他文化知识,有利于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注释:

①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年8月 第309-311页

②郭声健.《音乐鉴赏•声乐》[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第88页

③4郭声健.《音乐鉴赏•声乐》[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第88页

[1]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

[3]冯兰芳.《现代音乐与大学生》[J].《音乐周报》2007(1)

[4]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5]郭声健.《音乐鉴赏•声乐》[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

[6]刘晓静,李斌.《音乐精品选择》[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通俗高雅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小说的通俗
“沪港通”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