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合唱与指挥课教学

2011-08-15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图式排练动作

孟 浩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浅谈高校合唱与指挥课教学

孟 浩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合唱与指挥法的教学是当今我们国家高等艺术院校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合唱指挥的教学成果直接波及到我国中小学校的合唱排练及社会性质合唱比赛活动的水平。在最近几十年时间以来,乘着时代改革的春风,社会性质的合唱歌咏比赛活动蓬勃开展,对于培养较为专业的合唱指挥人才尤其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合唱与指挥法教学的研究也就显得越来越必要了。

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

合唱艺术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传说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里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在欧洲音乐的发展史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作为宗教的工具,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他独特的光彩。合唱指挥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打拍子,或提示声部的进出,他最主要的职责是训练合唱团员具有正确的歌唱方法、敏锐的听觉及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他是作曲家与演员、演员与听众之间思想感情交流的使者。

一、合唱的训练

1.正确的歌唱方法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的声音艺术,是用每个人的声音的组合在一起来塑造我们想要表达的各种艺术形象。我认为正确的歌唱方法是以美声唱法为基础,当然独唱和合唱截然不同。独唱讲究的是发展个性和特长,合唱讲究的是共性的合作,两者基本的发声原理是一样的。在合唱当中一定要控制住气息,不能有较大的声波,尽量用直声来达到声音的准确、统一、平衡、和谐。还有就是合唱声音的处理要符合作品的内容需求。唱这样风格的歌曲用这种声音,唱另一种风格的歌曲用另一种声音,这才是高水平的体现。声音位置的统一是合唱发声的核心内容。

2.敏锐的听觉

合唱也是一门听觉艺术,合唱指挥与合唱团员的听觉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在排练和演出中的质量。第一,合唱指挥应该具有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能力,只有这样合唱指挥才能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把内心想象的音响效果通过排练逐渐达到理想的实际音响效果。第二,合唱指挥在排练的过程中,其敏锐的现场听觉判断能力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音乐作品的音高、音色、力度、速度、情绪变化等一系列音乐表现手段的变化,以及合唱队中各声部之间的层次感,都需要指挥者依据即时听觉加以准确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随时进行准确把握和细致调控,这样才能胜任引导全体合唱队员和乐队队员完成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工作。

3.作品的分析理解

合唱唱得好不好,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好坏,也要看能否以熟练的技巧很好地表现出作品内在的情感,如果合唱指挥对作品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没有能力表现它,那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指挥,这是作为合唱指挥不可忽视的问题。合唱指挥在没有计划和准备的情况下,就不应该出现在合唱队员面前,对作品不了解、不熟悉,就很难指挥别人,也不应马上进行排练指挥。

二、指挥法训练

一个好的合唱指挥必须要有良好的指挥技术,熟练应用丰富的指挥语汇与合唱团员进行音乐交流。就像一个好的外交官不仅需要有敏捷的思维,还要有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一样。

1.正确的指挥图式

指挥图式是由一系列的点与线构成的。指挥图式中的“点”,是指拍点,它预示着音乐的速度。拍点的产生要有弹性,不能僵硬,且要求准确、稳定,拍点被视为音乐的“骨架”。“线”是挥拍过程中点与点之间手的运行轨迹,代表音乐的旋律线,被称为音乐的“灵魂”。

2.正确的起拍与收拍动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指挥,能正确的用手式带领合唱队整齐的进声,是对一个合唱指挥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灌输的指导思想。

3.指挥动作幅度的大小

一般而言,指挥动作的大小取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和风格。有较强的音响和宽广的速度的作品。如《祖国颂》《娄山关》中的部分段落,要求指挥动作幅度大,挥拍坚决、反射有力。开阔、抒情的音乐要求动作幅度大,线条优美流畅,如《牧歌》《阳关三叠》等。大幅度的指挥动作常使用大臂,甚至上身的辅助动作来加以扩展,同时打开小臂来增加线条的长度。对于幅度、力度较大的动作,要注意整个身体的稳定,可以双脚稍分开,这样不但可以保持了上身的稳定,又能衬托出音乐的整体气质。

对于欢快、活泼的音乐,如《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一般采用幅度小而富有弹性的动作,给人以轻盈、跳跃的感觉。有时可只用手指尖做轻微的点击动作,会更加贴近音乐的内涵。急速的且节奏紧凑简洁的动作,适用于如《团结就是力量》《保卫黄河》一类风格的作品。

4.双手的分工与合作

在指挥过程中,右手往往起主要作用,负责音乐的节拍、速度,提示声部、指出重音、延长音和切分节奏等作用。当然,左手在指挥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它往往提示音乐的情绪,描绘音乐的形象等。

5.手的方位与手势

手的方位指在挥拍过程中手上下活动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其活动范围是“上不过眉线,下不过腰线”。高位置的手势一般表示强而有力的音乐情绪,反之则表示柔和舒缓的情绪。但是,指挥手法在艺术处理方面常有不同的设计与运用,如手用力打下去表示强,手柔和的上抬也可以描绘出轻而弱的音乐意境。

6.分拍与合拍的运用

分拍、合拍是指挥中的常用手法之一。合理的运用,将使音乐表达更加准确、细腻。一般情况下,快速进行的音乐在按记谱的图式不能适应时,可采用打合拍的方法。如《我和我的祖国》《乘着歌声的翅膀》《蓝色的多瑙河》等,可以把6/8打成二拍子,9/8打成三拍子,3/8打成一拍子。用这样的图式来进行指挥,使指挥动作更加灵活、自如,且对音乐情绪表达得更加贴切、流畅。

7.指挥整体的形象

一个指挥者的动作是否准确,整体动作是否协调,都关系到对音乐指挥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及实践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以及良好的台风的培养。

[1]冯冶冰.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音乐.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3]《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秋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10

[4]《合唱指挥法教程》吴承篪、吴淑贞著吉林音像出版社1998.6

猜你喜欢

图式排练动作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个动作
新年晚会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两个大忙人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乐师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鸟雀排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