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慈悲》看美国殖民地初期奴隶制的雏形

2011-08-15王恒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奴隶制殖民地雅各布

王恒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2008年发表了她的最新力作《慈悲》。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被《纽约时报书评》评选为当年的十大最佳图书之一。在这本篇幅仅仅167页的小说里,莫里森第一次把背景放到17世纪的美洲大陆,让读者回到了美国殖民地成立初期的阶段。让大家目睹了种族主义和奴隶制尚未合谋,不同种族、不同族裔共同建设家园的场景。莫里森曾说过“我真的是想要抵达那个蓄奴制尚未与种族划等号的地方,在那里,他们拥有什么,他们的权利是什么要比他们是黑人还是白人来得重要”。

莫里森在《慈悲》里运用了她从第一部作品《最蓝的眼睛》就开始使用的多角度叙事手法。她对这一叙事技巧运用娴熟。小说由多个叙述者从不同的视角讲述。雅各布的农场是北美殖民地成立初期社会的缩影。各种肤色、各种种族的人聚合在一起。弗洛伦斯的身世让人唏嘘不已。她对母亲对她的“抛弃”一直无法释怀。直到小说的最后一章,作者才安排她的母亲以第一人称道出事情的原委。八年前身为奴隶的母亲舍弃女儿不仅是为了能哺育尚在襁褓的儿子,她发现女儿日益丰满的胸脯引起了主人的注意。她不想让女儿也想她一样成为奴隶主的泄欲工具、生育机器和赚钱商品,她从前来收账的雅各布身上隐约看到了人性,于是抓住机会,跪在地上,恳请他买走自己的女儿。但母亲的包含母爱的行为被弗洛伦斯误会,让她没有归宿感。雅各布的妻子翠贝卡是一名“邮购新娘”,到新大陆寻找新的生活。“她的前景或是奴仆,或者妓女,或是妻子。虽然每一个职业都有其可怕的传闻,但最有一个职业看来是最安全的”。但她实际的婚姻生活比预期的要好,雅各布是一个温和的农场主,两人和睦相处。但是她的孩子却接二连三的夭折,后来丈夫早逝,她也差点染病身亡,最终她皈依宗教。康复后的她与以前完全不同,在虔诚的宗教信仰背后后某种“冰冷”。莉娜是印第安土著,天花瘟疫几乎将她所在的部落灭绝。她幸存下来,几经漂流,最终来到雅各布的农场;农场里还有混血奴隶莎罗和白人契约劳工以及一个自由的黑人铁匠。

在《慈悲》中,莫里森透过单个的人物经历探讨那段种族主义还没有和奴隶制划等号,种族主义的种子尚在萌芽,正在被贪婪和欲望浇灌的历史阶段。小说的情节发展勾画出了雅各布怎么从一个贫穷而善良的欧洲移民逐步转变成一个种族主义者的过程。开始追求物质,大新土木构建华宅;从反对奴隶制到间接的染指罪恶的奴隶贸易。

雅各布是个贫穷的欧洲移民,幼年时饱受了世间的辛酸,他独特的个人经历使得他和别的白人奴隶主不一样。他富有同情,对他人心怀仁慈,反感蓄奴制,认为“人肉不是他的商品”,反感把奴隶作为商品来交易。他虽然有几个奴隶,但是作为主人的雅各布和他的妻子翠贝卡对家中的仆人、奴隶和帮工像亲人一样。即便这样,他也不能摆脱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奴隶主们赤裸裸的追求物质财富。有一次雅各布去收账,看到那家奴隶主华丽的大房子后,他艳羡不已,他开始反思自己和那家奴隶主之间的差异,他“并不是第一次意识到,不是血统、或者身份地位,而是物质财富把他和他们区别开来”,并开始计划在“不远的一天他在自己的土地上也能建造同样大的房子”。为了修建豪宅,雅各布开始投资他一直以来十分鄙夷的种植园。但是为了良心上过得去,他的种植园在远方,这么做也不过是掩耳盗铃,一旦和种植园挂钩,雅各布也就开始染指他唾弃的蓄奴制。

从雅各布复制他艳羡不已的豪宅开始,贪婪的种子开始在他的心理生根发芽,疯狂的生长,再也无法控制对物质的欲望。他开始追求物质,大新土木构建华宅;从反对奴隶制到间接的染指罪恶的奴隶贸易。“雅各布在复制房子的同时也在复制罪恶,建成的新屋大门上缠绕一起的铜蛇即显示这所房子其实是万劫不复的失乐园”。当房子要完工的时候,他就病倒了,而头脑里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大房子。莉娜见证了雅各布在极度膨胀的物质欲望下,试图复制豪宅,如何大兴土木走向不归路。

出于经济上的需求,奴隶制逐渐与种族主义划算等号。各个州相继确立奴隶制为合法的制度。麻省在1641年确立奴隶制合法,弗杰尼亚在1661年也颁布了奴隶制合法的法令,其它各州分别效仿。其实在美洲殖民地建立的初期,和种族挂钩的奴隶制并不是一开始的初衷,但是出于经济的需求,在十七世纪后二十年,各州都相继立法确立奴隶制。到1781年殖民地获得独立时,奴隶作为财产的制度已经成为南方社会的一种体制。奴隶制并非起源于种族歧视或是种族压迫,而是经济因素。

[1]Kachka Boris “Toni Morrison’s History Lesson” New York Guides (24 August 2008) < http //nymag com/ guides/ fall preview,2008.

[2]Morrison Toni A Mercy[M].New York Knopf,2008.

[3]胡俊.《一点慈悲》:关于“家”的建构[J].外国文学评论,2010.3.

猜你喜欢

奴隶制殖民地雅各布
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我正忙着呢
压迫、复仇与融合
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为什么大相径庭
暖被窝
早期华侨文学中的东南亚地区殖民地状况
解析美国黑人母权制家庭的成因
毛塔奴隶竟支持奴隶制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