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海船的审美漫谈
2011-08-15翟恒兴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李 瑶 翟恒兴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舟山 316000)
西方海船的审美漫谈
李 瑶 翟恒兴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舟山 316000)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等先哲。不容讳言,西方是美学诞生的土壤。同时,西方作为一个海洋文明的摇篮,从15世纪开始开辟航路逐渐成为统治至今的主流文明可以说是和海洋密不可分的。尽管有很多学者大家对西方美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繁多,对于西方海洋文明的美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只言片语、不甚详尽。现今在海洋战略地位的提高,随着对海洋文化研究热潮的掀起,西方海洋文化的审美的研究不仅填补了这一块领域的空白,也是美学这门学科的新扩展与完善。西方海洋文化广博精深,本文就以海船这一航海文化中的典型工具来窥见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美学思想。
西方海船;审美
西方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发源地,其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古希腊文明更是光彩夺目,是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希腊美学思想发端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等哲学家都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有了美学的萌芽。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达到极盛时代。而古希腊繁荣的雕刻、史诗和悲剧鼎盛,也就有了文艺思想或美学理论。柏拉图在《理想国》里着重地讨论了文艺及其政治影响。接着他的门徒亚里士多德就写了《诗学》和《修辞学》。从此这两位大哲学家就为后来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一、几种代表船型
1.维京船。作为日耳曼族的分支,维京人于北欧的斯堪的维亚纳兴起。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活跃在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代”。维京人在兴起的原因和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多山、地窄,随着人口增多显然制约了维京人的生存发展。为了谋生,维京人造就了勇于冒险的优秀品质,成为史上著名的海洋名族。他们在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岛、都设立了殖民地,在10世纪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纽芬兰居住过。他们不仅是海盗,也同时进行贸易,甚至定居在欧洲沿海和河流两岸。而他们赖以活动的正是一种被后人命名为维京船的海船。
维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维京人的船是维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维京人的一切都与他们的船有密切联系。维京船一般长为10米-30米。带平舷侧的战船可以容纳船员100人左右。桨手一个紧挨一个地坐着划桨,操作空间很挤,这类船平均排水量为50吨,船身长,吃水相对小。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龙骨沿船体向下突出300毫米,达船长之半,高高的曲线型两端及较深的船中吃水使之具有良好的船舶操纵性。维京船的单桅位置,一般在船中前约1米的地方。悬挂的横帆,色彩鲜明。十之八九是用手织的,再用布条或皮条对角缝制,十分牢固。在维京时代,使用搭接的船壳板及横肋骨是北欧日耳曼民族用船的主要结构特。1
2.盖伦船。15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活动不断扩张随之而来则需要大量的海船往返于各大洲之间。由此排水量大、载重量大和续航能力好的盖伦船应运而生。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达2000吨,吃水8米,船尾和船头都要较高的船楼货物的储存空间和人的活动空间较大,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它不仅是在殖民活动中广泛使用,在西班牙与英国的海战中盖伦船更是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主要战船。盖伦船在大航海时代是西班牙确立海上霸主、开拓广大殖民地最为重要的船种,被称为西班牙的宝船。
3.内夫船。11世纪末,西欧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其中法国封建领主正是用一直名叫内夫船的船只运载士兵。内夫船是流行于法国西海岸的一类帆船,后来发展成北欧船型与地中海国家更丰满的船型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型。内夫船为搭接鱼鳞状结构,船身较宽,并有龙骨。与诺曼型苛克型船相比,内夫船之首尾更为肥圆。顶部列板沿船壳统长平直而无舷弧,而在两端曲线弧段则更为尖峭。11世纪之后,内夫船在首、尾加上了大的骨架式之上层桥楼,采用单桅横帆装,13世纪末又加上首斜杠,到来14世纪初,与柯克船一样,尾部装上了中线舵。船长18-20米,宽6-7米,干舷很深,达2.5米。2
二、蕴含的美学思想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几种典型船只的造型,从审美角度来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和谐美。这一美学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作为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在他们的的哲学思想中更多的融合了数学及声学,其重要的观点是“寓整齐与变化”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等其它艺术,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规范。波里克勒特在《论法规》里就记载了一些这样的规范。例如在欧洲有长久影响的“黄金分割”(最美的线形为长与宽成一定比例的长方形)就是这派发见的。他们也有时认为圆球形最美。这种偏重形式的探讨是后来美学里形式主义的萌芽。3
从维京船的整体外形来看是一个长形船身,船头很船尾的弧形连接则展现出一种曲线的柔和之美。船头和船尾都做了一定的弧形处理,在视觉上更加圆润柔和,从物理学上来看也符合流线型的设计,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认为和谐是寓杂多与整一之中,即维京船的柔和曲线是寓与整体长方形之中的,船桅与船身大致成黄金比例,这也是维京人在制造海船的时候中无形中把人类传统的审美观点放入其中,一言以蔽之,刚柔并济,不仅符合航行卸货的功用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右舷操纵桨部分的圆形设计也是维京船美学形式中圆形的凸显。而盖伦船首楼和尾楼高起,前后对称,在形式上是完整的。盖伦船的大容量的设计使得整个船的重心较高,因此它的帆相对其他类型的船偏宽偏大,这也是在比例上力求做到协调,在外观和功能上符合船只的特点。另外多层帆的设计让盖伦船看起来更加丰满和谐,与盖伦船的船型相匹配。而盖伦船的高重心应该是这个船型的特征,这一点就如歌德所说“显出整体的特征”,高重心的特征抓住了船的特征,也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必然规律,显出它们的理性。这种美学思想不论是从贺拉斯还是到歌德都影响颇广。内夫船发展到后期,与地中海丰满的船型结合之后更加圆润,少了些尖锐突兀,体现了西方人在审美观点上的不断变化。
2.崇高。从朗吉努斯的《论崇高》到博克的《论崇高与美的两种观念的根源》再到康德,崇高都是西方美学中重要的范畴。崇高是有痛感和恐惧感转化而成,它对象往往充满了内在的冲突和张力,具有不断运动激荡的特性。康德在他的《崇高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崇高根本是无形式的,只凭数量或力量的无限大,在人心中先引起恐惧接着就引起崇敬,即人能不屈服于自然威力的人类尊严感。”崇高的对象常常体现出巨大、无限、晦暗、粗犷等,亦即体现出某种反形式特性。4从以上崇高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海洋给人带来的感觉正是崇高感!人类一开始往往被海洋的浩瀚无垠与波涛汹涌产生恐惧和排斥,进而唤起了主体自身的理性观念和勇气,超越这种恐惧感达到新的境界。
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工具,海船被倾注了西方人的智慧与灵感。不论是盖伦船还是后来19世纪的克莱蒙特号、响尾蛇号,这些巨大船型的无不令人产生敬畏之感。在15世纪所向披靡的盖伦船的头尾高楼使得整条船的重心提高,显得船的体积十分庞大。笔者认为盖伦船作为战舰使用的时候之所以战无不胜,先后被荷兰、英国借鉴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崇高感使得对手在交战的时候被它的气势所压倒,产生了畏惧感,继而败下阵来。盖伦船不愧为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宝船!再从盖伦船的船桅和船帆来看,都是高大挺拔,除了从物理学构造学上与巨大的船身相协调的考虑,西方人对海洋的崇敬在船的造型上溢于言表!
3.色彩美。在西方美学史上,形式美可谓是一个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里就有其端倪,可以说是人类比较朴素、形成较早的美学思想。其含义大致可以定义为: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及声音)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而色彩美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谈到西方的海船那必然也不可忽略船身的色彩美。
由于这些船只都是盛行于中古时代,现代打捞复原的沉船无法恢复船只原有的色彩,只能从文献记载中窥探古人对船只色彩美感的诉求。尽管从整体上看维京船是比较朴素的,有着海盗的粗犷不羁。那是不是就说明维京人没有审美意识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维京船发局部还是有许多特点。帆作为帆船的重要部件,维京人不仅力求牢固,也是在帆的色彩上用墨颇多。维京船的横帆,大部分是用手织的,再用布条或皮条对角缝制,十分牢固,同时色彩鲜明。笔者认为在海盗盛行的维京时代,维京船色彩鲜明的帆可以说是他们相互传递信息的一个信物,是基于审美之外的一个功用。尽管如此,维京人在色彩、样式上的选择则体现了中世纪海洋民族的审美观。盖伦船鲜明的首尾高楼在色彩上也有文章,一般来说都会在首尾涂上红色的漆,在单调的橡树材料的土黄色中很是醒目,这样的色彩搭配不仅在航行中有利于提醒对方来船,也是审美范畴的一种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内夫船在色彩美方面有着重要地位。据文献记载,内夫船出现后广泛流行西欧城市乃至地中海沿岸城市,成为它们的城市标志,甚至于出现在比斯开湾、葡萄牙、西班牙等地乃至13世纪冰岛等地发行的袖珍画上。这些油画大多数色彩艳丽,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夸张和当时绘画发展的特点,也可以反映出内夫船被广泛使用后在船型和船身色彩上出现的一些重要变化。符合了形式美与色彩美的统一,尤其是把船身改造的更为圆润,颜色变得更加明艳。这些变化发展是内夫船适应当时审美需求、盛行一时的重要原因。
4.模仿自然。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古老的美学理论。艺术也正是经历了模仿再到创新。在古希腊,模仿论是流传极广的美学观念。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道荷马之后的诗人都是模仿者。而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模仿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不仅是艺术,人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模仿才产生的。狄德罗也曾经说过:“凡是自然创造出来的东西没有不正确的”。海德格尔更是有“艺术品的真理性本源就是模仿”的言论。从以上美学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模仿在艺术中显而易见。
西方作为美学的发祥地,模仿论不仅局限与艺术领域,在船型的建造方面也融入了类似的思想。维京船中模仿自然最显著的是船头和船尾,船头一个鸟型头是维京船的标志性特征,船尾类似鸟尾的羽毛形状使得整条船看起来更加灵动活泼。此外,整个船体流线型的设计也有仿生学的影子,虽然8世纪的维京人还不懂得仿生学,然而人类天生对自然的模仿使得维京船在以龙骨为主轴的船体上结合了鱼和鸟的外形特征,不仅适应于北欧狭长的冰川海湾,在审美上更是模仿论的绝佳体现。不论是什么船对于鱼的模仿总是乐此不疲,内夫船的搭接鱼鳞状结构更是一目了然,鱼鳞结构为内夫船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尤其在战争中有助于减少外力的冲击,稳定船身的主体结构。船身较宽大是便于运载跟多士兵,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惊涛骇浪中平稳前行。
三、结语
美学思想源起西方的哲学思想,对西方近代的崛起和其主流价值观念有非常之大的影响。当今世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不得不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要迅速的走上国际舞台发展海洋经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借鉴学习西方海洋的美学思想能在一定程度上窥见西方海洋族群崛起的要素为我所用。国家海洋战略的制定表明中国打算在海洋上有一番作为,因此以西方海洋发展史为鉴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也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
注释:
1.辛元欧.《中外船史图说》P75.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2.辛元欧.《中外船史图说》P89.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版.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P34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周宪.《美学是什么》P8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