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还是救赎: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

2011-08-15郭佳颖

山花 2011年14期
关键词:王安忆叔叔爱情

郭佳颖

20世纪是个充满战争和苦难的历史时段,人类物质家园遭到不断的毁坏,个人的精神家园感到迷茫和失落,孤独不可避免地成了作家们主要探讨的主题,进而对人性本质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思考。孤独在作家的笔下,承担起文学赋予它的特殊使命,凝聚着作家对生命状态的沉思,对生命力量的证明,对人性的挖掘和批判。

孤独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但却不等同于寂寞。当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内心就油然产生这种孤单的感觉,特别是在遍地繁华之下的孤单更值得人深思。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一直钟情于对“孤独”的体验与抒写。在王安忆的许多作品里,如《长恨歌》、《桃之夭夭》、《叔叔的故事》等。“孤独”都成为贯穿她整篇小说的情绪线索,而且各位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及叙述语调都弥漫着一种孤独的气息。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王安忆叙述的“孤独”是一种普遍的真实存在,并记录着人类在孤独中的痛苦和挣扎,而且她也在孤独中她寻找某种缓解的方式,虽然结局大多徒劳无获,但她还是思考如何与生命中无可逃避的孤独感抗争,并一直寻求着人类的救赎之路。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一问世便引来了众人的品评,其中有褒有贬。王安忆在这样一个略带俗气的故事里,处处渗透着孤独之思。由于“孤独”贯穿全文,所以小说格调并没有被琐碎的日常生活和宿命的观念所冲淡。《长恨歌》中的主人翁王绮瑶是孤独的,在亲情上,她虽然家庭完整父母俱在,但和家人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家庭没有一丝温馨的气氛,父母也几乎放弃了这个女儿;而后来女儿薇薇对王绮瑶一直怀着嫉妒和敌意,直到后来女儿结婚去了美国,王绮瑶终于又回到了只有一个人的孤寂生活。在友情上她也是孤独的,她因为自身的美丽和聪明伶俐而产生的优越感使得她对朋友都加以拒绝,缺乏信任和友爱,也导致她养成自作主张的封闭、孤独的性格。在爱情上王绮瑶更是孤独的,王绮瑶没有选择能够给她带来完整家庭的程先生,因为程先生无法带她离开繁闹的上海弄堂。最后却选择了无法给她家庭感和婚姻的李主任,最终在“爱丽丝”公寓里孤独地生活。王绮瑶没有享受到多少亲情,自己割断友情,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可终其一生也未找到理想爱情的归宿。她美丽大方、聪明过人、雅致周到,在人生的选择上精于计算,心灵上也承受着成长的挣扎与孤独,但这也是主人公自己的选择,选择了时尚和繁华的物质生活,她也独自承担着精神的寂寞和时代变迁的调整。

《流水三十章》也是王安忆此类小说的代表作,记录着张达玲三十年孤独的人生。张达玲一出生就遭到父母的嫌弃,被父母送到乡下娘姨家寄养,以致其天生就在心理上有别于他人。张达玲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里由于自己的不善表达等原因,也是落寞的。在本应该天真快乐的少女时代,她却异常严肃和一本正经,同学、朋友都不愿意与其相处,所以处在人际关系中的张达玲也是孤独的,但她对感情还是有些渴望的,于是就有了与郭秀菊的友谊以及与陈茂的那段似是而非的爱情。成年后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单恋之后,她终于在一次没有结果的爱情中再一次得到了成长,“换来一个明朗的清晨”。《流水三十章》描述的是主人公张达玲在三十年的人生中不断寻找爱的过程。而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她自始至终都是孤独、空虚、寂寞和无所依凭的。

《荒山之恋》描述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孤独的成长故事,男孩在上海因偷卖学校东西而被勒令退学回家,后来他考取了剧团拉大提琴手,继而娶妻生子、调动工作。懦弱、自私的男孩在两个女人之间难以取舍,这是由于他从小就缺乏爱的滋养,一直都是孤独地与看不见的障碍作战,一直处于情感饥渴状态。他对于妻子的感情是一种报答和感恩,其实内心一直处于一种苦闷的状态。而女孩由于从小便没有父亲,一直承受着别人在背后的指点和议论,但愿意出风头的性格和出众的外貌使其成年后有很多男人追求。虽然结婚之后婚姻是幸福,但她美丽的外表和长久以来养成的性格使的她内心仍旧有着强烈的征服男人和被人注意的欲望。在男孩和女孩相遇的时候,男人的孤独和女人的欲望得到了合适的释放。当两个在情感中禁锢得太久的孤独灵魂相遇时,结果自然是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冲突而带来的压抑、痛苦、焦灼和绝望,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两人的容身之所,最后他们选择了在山野中殉情,从而找到了属于两人的精神家园。

《叔叔的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叔叔”是王安忆对上辈人的统称,由于“十年动荡”,叔叔青春不再但却不愿听从命运的安排,“文革”后抛弃妻子,只身回到大城市中。成功之后的“叔叔”为了摆脱自身的孤独,与两个女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即活泼妩媚的小米与端庄淑雅的大姐。他从青春、靓丽的小米身上得到一种生理平衡与虚荣的满足,使叔叔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价值。而“叔叔”不仅满足于肉体的欲望,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更向往高尚的精神寄托,所以与大姐的交往成了弥补渴望精神与思想上的契合。“叔叔”试图通过不同的女性来证明自身的价值,但却更为加重他的孤独和痛苦,长久以来渴望摆脱孤独和痛苦的愿望与奋斗成了泡影。“叔叔”一直要孤独地埋葬他的过去,所以只能一人承受苦楚;最后他的儿子大宝由于父母离异,被双方推来推去,更为孤独,特别是父亲的冷漠无情以及带给他的屈辱,最终使他向父亲举起了刀。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王安忆的小说中孤独主要体现为生存的孤独和情感的孤独。生存的孤独是与生存方式相联系的表层心理感受,这种孤独感基本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在其小说中主要体现为人与生存环境的隔绝、人与传统文化的对峙和人与城市的对峙三个方面。而情感的孤独更是则与生存的孤独相辅相成,情感的孤独则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根本性的孤独。这种孤独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性格和以往经历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转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政治激进主义的理想型文化向着商业性的实用型文化倾斜。在王安忆的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人心之间的疏离与隔膜,对亲情、爱情的渴望和寻觅,人生的烦恼与落寞以及对失落的自我追寻等。

王安忆家族系列小说《纪实与虚构》和《伤心太平洋》具有很高的纪实性,革命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我”从小就来到上海这座城市里。在上海这座移民化的大城市里,与外来户的王家没有亲戚,也没有历史,这带给幼年的“我”深深的孤独情结。父母繁忙的工作而对“我”关爱很少,更让幼小的“我”感到孤独和恐惧。可以说,“我”一直生活在孤独、漂泊的环境中。孤独已经成为“我”心中根深蒂固的生命本质。从中可以看出,探索孤独是王安忆执著追求理想和关注人生终极价值的一种途径,而孤独的情结也使她笔下的人物更多地处在一种忧郁的生活状态,作品带来的是一种感伤的美。

在王安忆看来,人生既是一段对孤独的体验过程,在人生中对孤独不断思考和抗争。在小说中,各种人物不仅深切的体验着各种孤单,同时也陷入一种被孤独操纵而无法摆脱的焦灼状态,为了消除这种无所不在的孤独感,小说中的人物都相同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努力。与鲁迅一样,王安忆在记录着人们的孤独和苦难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与生命中无可逃避的孤独感抗争以及如何对这种孤独进行救赎。她对人的孤独的描写是为了实现她对人生之谜、人类的生命与命运的执著探寻与叩问,是一种在精神上实现超越与救赎的努力。王安忆在揭示出人生孤独的生存状态的本质之后,更多的则是对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超越而进行的种种努力的肯定,这无疑是积极而有利的一种人生观念。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救赎的方式首先是情感救赎。王安忆曾对情感的力量是抱有很大期望的,特别是对爱情的力量。王安忆的小说中很少描述幸福美满的爱情故事,爱是她试图解救人物孤独命运的探索之路。《荒山之恋》中的妻子,用自己无微不至的温柔和关爱抚慰了孤独、懦弱的大提琴手,家的温暖使他感到安全,他变得勇敢、开朗。但是在王安忆的探索中,爱情并不能完成对孤独的救赎。《荒山之恋》中男女主人公的殉情,《小城之恋》与《锦绣谷之恋》中恋人最终都以分手告终,其实都说明了王安忆探索爱情来解救孤独的努力失败了。爱情毕竟不是人类感情生活的全部,也许她能为孤独的人疗伤,抚慰孤单的心,但毕竟爱情有些时候也是很脆弱的,如果没有刻苦经营,它也容易千疮百孔,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承担起拯救人类灵魂的任务。

其次是实现自身价值。《叔叔的故事》中主人公选择的就是这样一条自我救赎之路。“叔叔”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也为他吸引来许多女性,似乎这也是一种救赎的方式。可是“叔叔”们由于历史原因,既执著于固有的传统观念,又抵抗不住新思潮、新观念的诱惑,这种探寻只能使他感到更加孤独和痛苦。“叔叔”的悲剧根源在于他们想迫切渴望融入现实,可现实却经常将他抛弃。可以看出,王安忆认为,人类在命运和历史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不堪一击,人们就算竭尽全力,渴望着消融孤独的痛苦,也只是暂时缓解孤独感,甚至只是一种麻醉作用。王安忆的小说中一直充满着这样的宿命感,不得不直面生存状态,不得不承认孤独是与生俱来、普遍存在的,是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

最后便是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在王安忆的纪实小说中她虽然没有明确表明作品中的“我”便是她自己本人,但已经明显地在这些塑造的人物身上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对孤独的真实理解。在这些小说中王安忆对人的生存意义展开了广泛的思考,她认为人生在生命的进程中不断地体验着无所不在的孤独,但也对人生进行审查和思考,从而为现实中的人寻找到生存的意义与精神上的寄托,这也是王安忆的小说能升华到更高层次的原因。

在王安忆探求人生孤独的深层次原因的时候,也发现欲望是人生的孤独之源,“无欲无求”似乎便是孤独的最终救赎方式,所以她也曾经探索了宗教救赎。在王安忆的《乌托邦诗篇》中,她以宗教来救赎她笔下一个个在欲望与现实的交战中痛苦挣扎的人物,替他们的灵魂寻找一个心灵的港湾。但她也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宗教救赎的方式,认为这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现实性,从她对此冠名“乌托邦”便得知这只是一个理想中的救赎。

其实,人生本来便是“难”的,固然人生有着一些客观规律,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千差万别,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人生,如何理解“孤独”,不被其操作和征服;当面对孤独的时候,如何活出自己正确的人生。

[1]孟文彬.孤独的存在与救赎的渴盼,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2]王瑞芬.王安忆小说的历史观及其形成原因,科技信息.

[3]李燕.永远的孤独,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王安忆叔叔爱情
中秋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说不尽的王安忆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