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与梦交织的人生——电影《黑天鹅》与舞剧《天鹅湖》对比浅析

2011-08-15周雨蕾

山花 2011年14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天鹅湖白天鹅

周雨蕾

据说在发现澳大利亚之前,17世纪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这就是被人们所称为的“黑天鹅效应”。

黑天鹅效应对于《天鹅湖》来讲虽然不能解释为颠覆一切,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震撼了音乐界与舞蹈界,是它丰富了我们人类贫瘠的思想宝库,照亮了宇宙亘古至今的艺术荒芜。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跌宕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他主张音乐的美,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但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通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一、梦,有一个美丽邂逅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谈到了梦的象征作用,但理所当然地将象征往任何事物上套确实是不被允许的。象征物所代表的应属于潜意识范畴,我们或可将潜意识所涉及的范围推至道德层面,情爱因素也就自然被纳入其中。利用《天鹅湖》的故事原型就能更好地阐释《黑天鹅》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同时,也为电影“戏中戏”情节设计找到同一根链条并贯穿了全剧。这是芭蕾舞剧,其实也是电影主人公Nina精神世界里的真实生活。电影的故事脉络大概就是这样,跟着闻名遐迩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剧情,导演采用了巧妙而复杂的“戏中戏”模式并结合当代热点“抑郁症”的话题,把心理学领域的幻听、幻觉艺术加工成诡异的视觉感受并用跳跃的思维方程式,把“谎言”的特殊魅力发挥到极致。

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与电影《黑天鹅》中,都是一只黑天鹅引起了故事的发展,它所产生的影响也颠覆了一切。如果在《天鹅湖》中,没有黑天鹅的出现,矛盾就无法让故事的内容彰显得淋漓尽致,然而,电影《黑天鹅》中,如果没有Lily这个在剧中被当做黑天鹅的出现,似乎Nina永远也不会成功饰演黑天鹅这个角色。这里可以再次论及梦的象征作用,处于正常精神世界的Nina,或者说饰演白天鹅的Nina就如同意识层面,这一并不涉及内心道德,甚至于可以说是纯洁的代表的白天鹅的角色演绎对于芭蕾舞功底深厚的女主角来说应该并不构成技术问题。一旦作为潜意识表层实体的Lily出现时,这种代表潜意识的欲望载体就不停地冲击着作为意识的屏障(检查机制),并试图重新确定自己的身份,也就是我们说的角色——黑天鹅。意识的检查机制基于道德层面的因素,剧中多少有涉及情爱及性爱场面,对于隐意(潜意识或梦中所需要联想的部分)进行阻碍。于是,化妆作用产生了,也就是Nina在精神世界的自我对Lily所饰演黑天鹅所代表的他我实行掩盖,以使黑天鹅的本我再现,冲破检查机制,让Nina“自我”对黑天鹅“本我”的融入冲进意识层面,以此达到一致“天人合一”的境界,无怪乎角色最终成功地塑造。但这一身份的认同与否定的转化实际上是精神世界中意识层面与潜意识层面及其所包含的某些因素之间的角力。

无论是在芭蕾舞剧《天鹅湖》里,还是在电影《黑天鹅》中,“天鹅”似乎无形地象征着一种让人琢磨不透、隐形、幻象、挣扎的人生压力,正是这一种隐形的压力,它才能推动着这一切的继续发展。似乎象征和隐喻在剧中起到了无可厚非的作用。

天鹅是个复杂、奇怪的意象,它可以代表纯洁,但也可以是肉欲的化身:众神之神宙斯,为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之妻丽达的美貌所倾倒,变为天鹅与其野合。天鹅雪白的胴体、柔美的长颈、润滑的羽翼、饱满肉感的躯体,亦可看做女子特征极致的组合,Nina在剧中最开始的装扮也是像白天鹅一样清纯美丽,她的房间似一个粉色调的公主城堡,似乎她就是那里的公主。

天鹅的另外一个象征意是艺术家的诗意、唯美的化身,圣桑的《天鹅之死》、谚语“天鹅之歌”,都用这个意义。电影《黑天鹅》中天鹅的意象无处不在,始终贯穿着《天鹅湖》音乐令全片像一部音乐剧,此外还有Nina的手机铃声、带有《天鹅湖》节奏和芭蕾舞小人儿的八音盒等。

最重要的天鹅意象,出现在Nina躺在浴缸中的时候。观众可以看到镜头右边有一只小盒子,盒子上镶嵌砌出白天鹅的图形,就在这天鹅的陪伴下,Nina在浴缸中自慰——镜头中只有她闭目呻唤的面孔和那只天鹅图形。这其实是“Nina与天鹅”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Nina甚至向天鹅图形那边抛去一个眼神。但最后,Nina被滴入水中的血液惊醒,这也预示要想彻底的蜕变只有通过流血来换得。

影片中多名女子带有黑天鹅的特质出现。第一只黑天鹅当然是Lily,第二只黑天鹅是beth,第三只黑天鹅是Nina的“另一个自己”。

在片中,一位黑衣舞蹈教授Nina如何饰演黑天鹅,镜头长久定格在这个老女人露出的肩胛骨,蝴蝶骨在衰老皱缩的皮肤下艰涩滑动,这是天鹅的两只翅膀,但这是只不能再飞的老天鹅。

二、戏与梦,一切似乎醉了

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王子在湖边邂逅了被施法的白天鹅,选择了白天鹅,从此无论是白天鹅还是Nina,他们都将经受人生进行破茧而出的考验。一边是魔法师不断的施法,让它无法与王子相遇。另一边则是Lily以及母亲等种种无形的压力施加于Nina身上的魔法。Nina她一直战战兢兢地让自己符合母亲的期望,压抑其他所有与之无关的欲望,她有一个要求苛刻的母亲,因此,她承担着比其他人更多的压力去争取到梦寐的角色。所以,她在家中狭小的空间里不断练习。当她感觉到选拔可能失利而女主角为他人所得时,她失落,她歇斯底里地奋力练习,用尽一切去耗费自己所有的积蓄的力量。

Nina知道公主也许是别人,就像《天鹅湖》里的代表纯真的白天鹅奥杰塔和伪装成奥杰塔的黑天鹅,代表神秘与邪恶的奥吉利亚一样。如同在正式公布王子宣告前的传言那样,公主也许是另一个女生,但是王子最终选择了她。然而Nina,已经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那个本该拥有幸福的奥杰塔还是夺人所爱的奥吉利亚了。

在选拔会时,总监告诉Nina,若要同时演绎黑天鹅的舞段,那么Nina仍需要不断练习。而在随后密集的排练里,Nina的身心都被角色煎熬。源于母亲的期望、自己的要求及总监的期许所带来的压力,还有那只隐形的“黑天鹅”,这一切都让她一次次地陷入疯狂而无意识的自虐当中。

她头脑中的清醒被不断地吞噬,精神一步步地瓦解。这对于芭蕾舞剧《天鹅湖》来说,似乎就是魔法师在不断地给白天鹅施加的魔法,让它无法自拔。

因为她从一个乏味内心单纯到稍显无知俨然是白天鹅的代表,经过一次次心灵的碰撞与蜕变之后,最终挖掘出自己内心属于黑天鹅的一面。

这样的破茧而出的过程,既造就了她,也毁了她。到最后,天鹅公主已经不是原本的Nina,而Nina也不再是属“善”的那个公主了。当王子选错了公主。他的一吻,情节迷乱了。公主的角色因此诞生,而角色的真实自我也因此毁灭。

虽然芭蕾舞剧《天鹅湖》与电影《黑天鹅》在故事情节上有大相径庭的地方,但它们所产生的效果却又有不同,德国戏剧革新家布莱希特提出过“间离效果”,也称为“陌生化效果。这种表现方法的意义在于,“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推倒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彻底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的目的,突出戏剧的假定性。它具有相当强的一种真实性在里面,是观众看到的舞台效果以及演员们夸张的表演都是在眼前发生的,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演员就只需要演好他们本质的天鹅就行。舞台所展示出来的蓝色的湖畔以及跟剧情相关联的背景布置,再加上灯光的效果,观众也会情不自禁地走入白天鹅的世界。

在表演艺术上,间离效果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一定距离。为此,布莱希特提出了演员的双重形象作为叙述体戏剧表演论的核心,把演员与角色的矛盾表现为一种外部对立的二元状态。在电影《黑天鹅》中单独对于《天鹅舞》里Nina饰演天鹅公主时她不仅需要有两种天鹅(黑和白)的独特且夸张的戏剧表情,而在电影里面Nina生活着的真实的自己的影子也并没有消失,观众一面在欣赏天鹅公主,自然并未忘记Nina,即使她试图完全彻底转化为角色,但观众并未丢掉完全从角色中产生对她的看法和感受。电影《黑天鹅》总是以两条线索在讲述天鹅公主的命运,一条是《天鹅湖》里面的公主,另一条是电影主角在生活中破茧为蝶的生活。间离效果的舞台演出,演员表明自己是在演戏,观众是在冷静地看戏,演员和角色的感情不混合而使观众和角色的感情也不混合在一起,从而保持理智的思考和评判。而电影《黑天鹅》却让我们在演员和角色的感情中混合一体,寻找她们所产生的共鸣,并且Nina饰演了两个不同性格的角色,这一点也深刻地应用了间离效果,自然而然地使观众跟着演员走并从演员身上找到某种相同的认识。

如果电影《黑天鹅》没有与芭蕾剧《天鹅湖》在百年后邂逅在荧幕上,前者的剧情也不会被知晓的那样彻底,观众也不会那么认真地去审视这一经典的延续,也许《天鹅湖》这样的经典也就只能在芭蕾舞界以及音乐界被传承,但当《黑天鹅》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巧妙地把这两出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时,电影界似乎又引起了一轮“天鹅热”。导演一方面通过传统舞剧的“经典重编”来捍卫自身的美学原则;另一方面靠吸收现代艺术的元素,来改变以往电影表现过于程式化和冷冰冰的面孔。试图以多种角度﹑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延续这部有着百年历史的经典艺术,让它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对于每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讲,他们多少都会有破茧而出的经历过程,那是与心魔搏斗的时刻,也是即将看到曙光的时刻。当心魔存在的时候,如何和心魔共舞?战胜心魔并非最高境界,与心魔共舞直到将其感化并且收为己用才是最大挑战。两部作品也深入地刻画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那份内心的挣扎,以及对梦想的追求。

[1]侯乐萌:探析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J],黄河之声,2009年9期

[2]布莱希特论戏剧[M],(德)布莱希特/丁扬忠等译

[3]黑天鹅[M],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万丹中信出版社(2009-08出版)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奥)弗洛伊德/彭舜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05出版)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天鹅湖白天鹅
一起去天鹅湖
荣成“天鹅湖”
天鹅湖里的天鹅去哪儿了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我的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天鹅湖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